2024年8月17日,台灣基隆居民紀念一年一度的鬼節。
今天(8月18日)是黃曆七月十五,這一天是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在中國民間則被稱為「鬼節」,傳說在中國有三處鬼門,有不少人並不知道。
中元節
黃曆七月十五稱為「中元」或「中元節」,是道教中地官的生日,「中元建醮普度」的民俗就是從道教來的。
道教中玉帝任命天官、地官和水官,又稱「三元大帝」,負責考察眾生善惡,每年向玉帝匯報。明代徐道編撰《歷代神仙通鑑》記載,北魏時開始傳說三官在生日這一天賜給下界好事兒。
台灣基隆的雞籠中元祭揚名海內外。資料圖(基隆市政府提供)
掌地府的地官,在中元這一天慈悲赦罪,民間俗眾就在這一天祈求地官赦免先人罪業,後來遍及對一切孤魂野鬼的普渡,從而成了「中元節」建醮普渡的民俗源起。
傳說地官降世為舜帝,事親至孝;黃曆七月十五是他的生日,因此這一天也稱為「孝子節」。追溯中元節的起源,在後人看來,七月是個慈悲喜舍、感悼報恩之月,充滿慈善悲憫的普渡精神。
盂蘭盆節
在佛教中,黃曆七月十五是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佛門弟子在這一天設盂蘭盆齋供佛僧。「盂蘭盆」為梵語「UIIambana」音譯,意思是「救倒懸」之苦;「倒懸」形容人墮入餓鬼道和地獄的痛苦。
日本的盂蘭盆節,會掛上許多燈籠。資料圖
盂蘭盆節起源於目犍連(Maudgalyayana)救母的故事。目犍連是釋迦牟尼門下神通第一的弟子,他雖有強大的神通卻救不了罪業滿身墜入餓鬼道的亡母陰靈,他尋求並遵從釋迦牟尼的教導,以盂蘭盆齋供養十方僧眾,集合僧眾功德,終於使他的亡母之靈脫離倒懸苦海。之後,在佛教信仰興盛的南北朝引入盂蘭盆齋供的做法。
目犍連救母的精神與中國儒家的「孝道」思想融合,也涵融着善惡有報、因果報應的天理,因而變成中國民俗與佛教合一的節俗。
「鬼節」
中國民間又稱黃曆七月十五為「鬼節」,老一輩人說,整個黃曆7月都叫鬼月,這個時期鬼門大開,陰間的鬼魂會到陽間來,享用煙火、飯食,直到7月30日才返回陰間。
2024年8月17日,台灣基隆居民把紙房子推向大海,紀念一年一度的鬼節。
既然是鬼門大開,那鬼門又在哪裏呢?中國民間有多種說法,有人說鬼門在廣西北流的西邊,有人說在四川豐都,也有一種說法,稱鬼門在泰安的蒿里山,這是泰山腳下一個不起眼的小山丘。
廣西北流:鬼門關
《辭海》中記載:「鬼門關,古關名。在今廣西北流縣西,介於北流、鬱林兩縣間,雙峰對峙,中成關門。在這裏雙峰對峙,中成關門,其間不過30步。
有諺云:「鬼門關,十人去,九不還。」因為這裏瘴氣滋生,蚊蟲鼠蟻繁多,夜裏又被一團白霧籠罩,鴉雀悲鳴,甚是可怕,去者罕有生還,故名「鬼門關」。
四川豐都:鬼都
四川豐都,舊名酆都鬼城,相傳是酆都大帝與十殿閻君管理諸鬼之所。鬼城內有哼哈祠、天子殿、奈河橋、黃泉路、望鄉台、藥王殿等多座表現陰曹地府的建築。
四川豐都,舊名酆都鬼城,現在是一處旅遊景點。
泰山:蒿里山
在東漢時就有「泰山治鬼說」,稱人死後魂歸泰山,泰山及泰山腳下的蒿里山就是治鬼之所。
漢代之樂府《蒿里曲》中曾有:「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之說!
到了魏晉時代,民間傳說治理陰曹地府的是泰山府君。泰山的山神東嶽大帝,又稱「泰山府君」、「東嶽帝君」,管理天下的鬼魂。
蒿里山,位於泰安市龍潭路與靈山大街交界處的夾角上,又名亭禪山、高里山、號令山、英雄山。山體略呈東南西北走向,面積約0.2平方公里,海拔193米,是泰安主要標誌之一。
蒿里山雖其貌不揚,卻是名山,漢武帝封禪泰山時,就在此禪地。在其東南方,原有一小山與之相連,名為社首山,是唐高宗、宋真宗封禪泰山時的禪禮之地。可惜的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被炸平了。
蒿里山神祠,又名森羅殿,原址位於蒿里山和社首山之間,創建年代無考。晉代陸機在《泰山吟》中有「梁父亦有館,蒿里亦有祠」的詩句,可見其歷史之悠久。相傳,森羅殿內有七十五司及三曹對案之神像環立,後來森羅殿毀於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