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政府對製造業進行了大量投資,通過直接的財務支持和其他優惠政策推動了多個行業的發展,包括鋼鐵、太陽能、電動車和半導體等。然而,內需疲軟和產能過剩的問題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在今年4月訪問中國時,直言中國在這些領域的產能過剩令人擔憂。她指出,北京對這些產業的支持導致生產超過國內需求,大量出口威脅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就業。
時事評論家葉曉認為,中國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是中共體制。政府以GDP和財政稅收作為地方官員的考核指標,導致即使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地方政府仍然通過降低產業准入門檻、提供大量補貼等方式推動高投資和高稅收的項目。
中國鋼鐵產業是典型案例。2006年至2015年間,中國鋼鐵產能在全球的佔比從三分之一上升至二分之一。2015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美國的10倍,產能過剩導致中國向歐美低價傾銷,對當地企業造成衝擊。
在過去15年裏,中國主導了全球太陽能市場,政府的補貼和激勵政策幫助中國在全球太陽能產業站穩主導地位。儘管如此,產能過剩和激烈競爭導致中國太陽能板批發價格大幅下跌,行業陷入動盪,許多企業出現虧損。
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發展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自2009年以來,中國政府對電動車產業進行了大規模補貼,但這也導致了產能過剩和企業間的激烈競爭。據統計,中國目前有多達200家電動車生產商,遠遠超過國內市場的承受能力。
此外,為了爭取政府補貼,許多中企轉型投入半導體領域,但缺乏經驗和技術,導致地方政府的大量投資變成了重複建設,最終許多企業走向破產。2023年,中國上萬家晶片相關企業倒閉,比2022年增長了89.7%。
總之,中國在多個製造業領域的產能過剩問題嚴重,政府的補貼政策雖然推動了產業的發展,但也帶來了諸多問題,需要審慎調整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近年來,中國政府對製造業進行了大量投資,通過直接的財務支持和其他優惠政策推動了多個行業的發展,包括鋼鐵、太陽能、電動車和半導體等。然而,內需疲軟和產能過剩的問題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在今年4月訪問中國時,直言中國在這些領域的產能過剩令人擔憂。她指出,北京對這些產業的支持導致生產超過國內需求,大量出口威脅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就業。
時事評論家葉曉認為,中國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是中共體制。政府以GDP和財政稅收作為地方官員的考核指標,導致即使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地方政府仍然通過降低產業准入門檻、提供大量補貼等方式推動高投資和高稅收的項目。
中國鋼鐵產業是典型案例。2006年至2015年間,中國鋼鐵產能在全球的佔比從三分之一上升至二分之一。2015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美國的10倍,產能過剩導致中國向歐美低價傾銷,對當地企業造成衝擊。
在過去15年裏,中國主導了全球太陽能市場,政府的補貼和激勵政策幫助中國在全球太陽能產業站穩主導地位。儘管如此,產能過剩和激烈競爭導致中國太陽能板批發價格大幅下跌,行業陷入動盪,許多企業出現虧損。
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發展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自2009年以來,中國政府對電動車產業進行了大規模補貼,但這也導致了產能過剩和企業間的激烈競爭。據統計,中國目前有多達200家電動車生產商,遠遠超過國內市場的承受能力。
此外,為了爭取政府補貼,許多中企轉型投入半導體領域,但缺乏經驗和技術,導致地方政府的大量投資變成了重複建設,最終許多企業走向破產。2023年,中國上萬家晶片相關企業倒閉,比2022年增長了89.7%。
總之,中國在多個製造業領域的產能過剩問題嚴重,政府的補貼政策雖然推動了產業的發展,但也帶來了諸多問題,需要審慎調整以應對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