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起)共和黨聯邦參議員約翰·科寧、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克里斯·庫恩斯、共和黨聯邦參議員丹·蘇利文,與阿斯彭安全論壇單元討論主持人、《華盛頓郵報》記者艾倫·中島針對一系列美國國家安全問題進行討論。(視頻截圖,2024年7月19日)
華盛頓—
在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有關台灣必須為其防衛支付費用的言論還在持續發酵之際,一些國會共和黨人為特朗普的這一言論進行了辯護,稱他在台灣問題上的行動比言辭更加重要,並強調了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保持威懾的重要性。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阿斯彭安全論壇上也表示,美國政策的基本目標必須是確保台海戰爭永遠不會發生。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彭博商業周刊》星期二(7月16日)刊登的專訪中回答他是否防衛台灣的問題時說,他認為台灣盜走美國所有晶片生意,台灣應該為其防衛向美國支付費用。
這個說法引發各界就特朗普如果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華盛頓在台海問題上的立場是否會發生變化的激烈討論。
特朗普不會保衛台灣?共和黨參議員:行動比言辭重要
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來自阿拉斯加州的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蘇利文星期五在出席阿斯彭安全論壇的一場討論中對此回應說,在這個問題上的行動和記錄比言辭更加重要。
他說:「我想說的是,在這很多問題上,記錄可能比言辭更重要。特朗普政府時期在台灣問題上的記錄可能是所有政府中最強有力的。在那段時間裏,我們向他們運送的武器毫無疑問比過去幾屆政府加起來都要多,而且還派出了高級代表團,甚至是內閣官員。」
蘇利文強調,他認為美國在台灣海峽需要做的就是持續協助台灣發展軍事能力,必須訓練出「一支有能力做出應對的軍隊」。
蘇利文曾在海軍陸戰隊服役過。1996年台海危機發生時,兩岸緊張關係一觸即發,時任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緊急調動派遣兩個航母戰鬥群到台灣海峽。蘇利文當時就在其中一個軍艦上,參與了那次歷史事件。
蘇利文在國會中多次表達了對台灣的支持,並提出法案力挺台灣。去年3月,他推出「與台灣站在一起法」(STAND with Taiwan Act)。這是蘇利文第二次提出這項法案,他在上一屆國會也曾提出過同樣議案。
法案將在「人民解放軍或其代理人」啟動對台灣的軍事侵略時,採取「後果嚴重及全面性的經濟和金融制裁」,包括對中國共產黨黨員及產業界的制裁,以及禁止美國金融機構--包含投資公司、私人資本公司、風險資金公司和避險基金--投資於任何與中國共產黨有聯繫的中國實體。
該法案還將禁止進口完全或部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採、生產或製造的某些商品。
「就是讓習近平知道,如果他入侵台灣,我們將對他實施大規模的經濟、金融和能源制裁,」蘇利文星期五在阿斯彭安全論壇上談到這項法案時說。
「這是三層威懾,我認為這將在台灣海峽保持威懾,除非習近平想擲骰子。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你知道,我當然希望我們能保衛他們,」他說。
科寧參議員:應讓習近平每天醒來後都覺得今天不是對台灣動武的時候
參議院情報委員會成員、來自德克薩斯州的共和黨聯邦參議員約翰·科寧(John Cornyn)在同一個活動上也表示,他認為美國在台灣安全的政策重點應該是讓習近平知道每天醒來後都覺得今天不是動手的時候。
「我不知道最初是誰說的,但我同意這個說法,即我們所有的對台政策都應該着眼於讓習主席每天早上醒來說『今天不行』,明天醒來還是說『今天不行』」科寧說。「我們需要儘可能地保持這種狀態。這應該是我們戰略的重點。」
自台灣總統賴清德今年5月20日上任後,北京不斷加大在台灣海峽的軍事行動,並藉由發佈包含懲治台獨的「22條意見」發動法律戰。許多分析人士擔憂台海兩岸關係的發展比以往日趨嚴峻,中國對台灣採取的一系列施壓行動使台海前景更加黯淡。
布朗上將:若爆發台海戰爭,對美軍能贏得戰爭充滿信心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查爾斯·布朗(CQ Brown)上將星期五在阿斯彭安全論壇上另一場討論會上針對美國是否能贏得對中國的戰爭時給予了肯定的答覆。
福克斯新聞(Fox News)首席國家安全記者詹妮弗·格里芬(Jennifer Griffin)問道,「從你的軍事角度看,如果北京試圖奪取台灣,美國能贏得對中國的戰爭嗎?」
布朗上將回答,「是的,我對我們的部隊充滿信心,我對我們的部隊充滿信心而你們也應該如此。我們是世界上最具殺傷力、最受尊敬的作戰部隊。」
「我去過的每個國家都想成為像我們這樣的國家,我們必須成為榜樣現在,如果我們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衝突,這將需要舉全國之力。我有信心,你知道,如果我們受到挑戰,我們會應戰。我對我們的軍人充滿信心,」布朗說。
布朗還表示,未來的衝突將有別於過去30年的衝突,並類似於我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看到的重大衝突。
沙利文:台海戰爭是全世界的災難,美國必須確保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同一天在阿斯彭安全論壇上也表示,台海兩岸爆發戰爭絕對會給世界帶來災難,而美國政策的一個基本目標必須是確保這種情況永遠不會發生。
「因台灣爆發戰爭、台灣海峽兩岸爆發戰爭對全世界來說絕對會是災難性的。對台灣、對中國、對美國、對所有人都是如此。因此,是的,我對此憂心忡忡。我認為美國政策的一個基本目標必須是確保這種情況永遠不會發生,我們要威懾中國,勸阻中國永遠不要對台灣發動侵略戰爭,試圖奪取這個島,」他說。
沙利文說,拜登政府在過去三年裏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清楚表明我們希望看到台灣海峽兩岸保持和平與穩定,我們不希望看到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
「當我們看到中國破壞和平與穩定的行動時,我們也採取了相應的行動,而且我們將繼續這樣做。這仍然是美國政策的重中之重。維護台海兩岸的和平與穩定對於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他說。
中國計劃在一周內攻佔台灣的評估是否準確?
不過,日本的一份報告根據中國去年進行的軍事演習做出評估說,中國計劃在一周內而不是一個月內攻佔台灣。在討論會上,布朗上將被問到這個評估對美國的軍事計劃有什麼影響以及評估是否準確的問題。
他回答說:「你知道,我的感覺是他們想儘快行動,這樣他們就可以在我們將能力投置到那裏之前動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專注於我們所擁有的能力,以及我們在任何類型的衝突之前如何加強後勤能力。」
這位在去年10月上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軍事將領還提到,美國正與台灣就軍購的問題進行接觸。
「在過去的幾年裏,我看到的是戰爭的特點發生了變化,但性質未變。這是對意志的考驗,是對政治意志的考驗,」布朗說。「當你看到技術,看到無人機的使用,看到網絡的使用,所有這些其他因素都在發揮作用。這些可能不是我們習慣於使用的高端能力,而是一種混合能力,可以為台灣創造更強的防禦能力,使他們成為一個更難對付的目標,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統)來說更具挑戰性。」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台灣一直在為自己的防務買單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Matthew Miller)星期三在國務院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是否擔憂特朗普關於台灣的講話未來將影響到美國在中國攻台時如何反應的問題時表示,台灣一直在為自己的防務買單。
這位發言人說:「台灣從美國購買了數以百億美元計的軍事裝備,這些軍事裝備為美國製造業、美國工業和美國技術提供了支持。因此,我們認為,台灣的採購不僅對地區安全很重要,而且對美國經濟也很重要。」
他還表示,如果你看美國幾十年來提供的支持或安全合作,就會發現台灣實際上是在向美國購買軍事裝備。「這絕不是美國的施捨,」他說。
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星期五(7月19日)在台北舉行的他上任後首場國際記者會上表示,台灣面對來自中國大陸的威脅,國防必須要「靠自己」。他還表示,台灣的國防預算八年倍增,台灣已付該付的軍費。他的這一表態被廣泛視為對特朗普有關台灣需要向美國繳納保護費才能讓美國協防台灣說法的反應。
與此同時,台灣國防部表示,年度「漢光」防禦演習將於7月22-26日展開一連5天、每天24小時不間斷的實兵演習,主要課目包含戰力保存、整體防空、聯合截擊與反封鎖作戰能力等,兩大驗證重點為「去中心化指揮管制」及「交戰規則」的運用。
(美國之音記者劉恩民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