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被封殺: 「我們可能已經面臨調查記者凋零的現狀了」

近期,由新京報記者長期追蹤調查發現並報道的油罐車運輸問題食用油事件在中文互聯網上持續引發討論。

在微博、知乎、微信等平台,不少網民發表評論對這一亂象以及中國長期以來對食品安全的忽視進行抨擊。一些公眾號作者也發佈文章進行評論。

然而,中共當局立刻開展了對該事件相關討論的審查,大量文章和網民留言遭到刪除。

在本期【404文庫】欄目中,我們將選讀其中的部分文章內容。

一、知灼|「罐車混裝食用油」事件,開始「毀屍滅跡」了

隨着「罐車混裝食用油事件」的發酵,運輸車輛軌跡的消失成為又一關注點。

「罐車混裝食用油事件」源於7月2日《新京報》的報道——罐車卸完煤制油後並未清洗儲存罐,直接裝運食用大豆油。並直接實名點出涉事企業——「國家隊」中儲糧和600億民營糧油巨頭匯福糧油。

有博主收集到了其中一輛涉事車輛的車牌,利用開源的定位平台,查詢出了該貨車行車軌跡。從行車軌跡來看,在被媒體曝光的兩家公司之外,該貨車半年內已在不同食用油廠家和煤制油廠家之間穿梭運輸。

中糧、以及金龍魚的武漢和咸陽工廠也因此牽扯其中。武漢及咸陽的市場監管部門均稱已在核查中。金龍魚回應稱集團下屬各企業在散裝食用油安全運輸中均履行了監管責任,對運輸車輛的專用資質、前續裝載、油罐清洗、油罐檢查等要求均進行了嚴格落實。中糧稱詳細調查內容以東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的信息為準。

值得一提的是,據第一財經報道,7月10日上午,第三方數據平台已無法查詢此前媒體和自媒體博主曝光的油罐車軌跡。一家貨車數據服務平台的人士證實,該車軌跡9日尚能在外部數據庫查到,10日已消失。

與此同時,也有網友提出類似擔憂:現在只希望別因為此事而將貨車GPS開源關閉。相反,應該對所有運輸食品的油罐車的GPS強制開源,並建立監管平台,進行大數據分析。當出現油罐車混裝、地址異常情況時可以及時報警。

上述文字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知灼」於2024年7月10日發佈的文章。該文中,作者指出,在油罐車運輸問題食用油事件發生之後,當局立刻對相關罐車運輸軌跡進行了「毀屍滅跡」等等行為。

相關閱讀:【404視頻】【CDTV】高劍犁|【高見20】誰在用「問題食油」?

文中還提到:

目前,多地的市場監管部門已就「罐車混裝食用油事件」介入調查,國務院食安辦也成立了聯合調查組。究竟誰該負責?

人民日報》評論稱,食品安全大於天,不容任何閃失。對於目無法紀膽敢越法律紅線者,唯有依法依規嚴懲不貸才能切實維護法律尊嚴、讓食品安全成為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廣州日報》甚至直言:不妨儘快予以刑事立案,徹查問題、從嚴從重處罰,給公眾一個滿意的交代。

北京春林律師事務所主任龐九林律師分析稱,此事件涉及很多、複雜的法律責任,有行政責任、民事責任,也可能有刑事責任。

其中輿論最關注的刑事責任方面,龐九林律師認為,如果經過鑑定,這些成了有毒有害食品,運輸機構負責人及司機可能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銷售商如果明知是被污染的食用油仍然加工生產銷售,也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二、關不羽的繡花針|嚇壞全國人民的中儲糧,妥妥的草台班子

在油罐車運輸問題食用油事件被爆出之後,微信公眾號「關不羽的繡花針」發佈文章,介紹油罐車背後的相關部門:中儲糧,並針對該部門的「領導班子」們提出質疑。

作者這樣寫道:

中儲糧的誕生,是中央儲備糧體系改革的產物。其身世可以追溯到計劃經濟時代的糧食統購統銷體系,這套計劃經濟時代的「老古董」,名義上一直沿用到1980年代。之後不可逆轉的市場化趨勢,讓這套極其陳舊的體系難以為繼。

1990年,中央儲備糧體製成立,由新設立的國家糧食儲備局負責。中央儲備糧體制實際上是計劃經濟時代糧食統購統銷體制的縮小版——從原來全國糧食產供銷的龐大體系,縮小為政策宏觀調控、糧食戰略儲備的局部政策性功能。

可是,這個縮小版的計劃經濟體制遺產還是很不讓人省心。政企不分造成的虧損、掛空賬、高損耗、追責難,問題層出不窮。衍生出很多段子,諸如「冬天裏的一把火」、「總理視察發現空倉」之類的。段子不能當真,但問題肯定是很嚴重的。嚴重到僅僅運行了十年,就再次面臨政企分開的改革大手術。

按照改革的初衷運行,中儲糧是不必做大做強的。戰略儲備糧夠用就好,無需做大做強。甚至可以說是不能做大做強的,「天下糧倉」的金字招牌太特殊,政策賦能太高,跑到市場裏撈金,對人對己都有風險。

可是,正所謂「手持利器,必懷殺心」,極高的政策賦能提供的經營便利誘惑之下,誰能不動心呢?

2008年,中儲糧負責人在《求是》發表《增強宏觀調控能力發揮「三個維護」作用》一文。文章指出:「中央儲備糧如果局限於儲備環節,維持『買原糧、賣原糧』的現狀,其結果要麼就是被其他市場主體利用或鉗制,要麼就是被邊緣化,服務國家糧食宏觀調控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這篇高規格發表的文章,成為中儲糧拓展市場經營範圍的「綱領性文件」。翻譯成通俗的表達就是,中儲糧不下海和其他市場主體爭利,就搞不定糧食宏觀調控。

細品之下,也不難發覺其中的問題。糧食宏觀調控的行政職能明確歸屬國家糧食局,中儲糧的政策定位只是執行層的市場端口罷了。糧食宏觀調控政策採取什麼樣的方式,追求怎樣的效果,並不是中儲糧該操心的。雖說中儲糧此番高調錶態有越俎代庖之嫌,但是主管的行政部門沒有表態,中儲糧的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就暢通無阻。

因此,中儲糧揮舞着政策大旗,殺入市場,引發了持久的爭議。

2015年,國家審計署發佈「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中儲糧)2013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由於內部管理不善以及決策失誤等原因,中儲糧損失超過8億元,還有超過4億元的資金面臨損失風險。

中儲糧在市場「做大做強」的同時,儲備糧收儲輪換等政策性業務的問題層出不窮、目不暇接。

三、智谷趨勢|「5個記者頂100個市場監管局!」為什麼需要調查記者,這是最好的答案

在油罐車運輸問題食用油事件中,最早跟蹤調查進行報道的新京報記者韓福濤被廣泛關注。微信公眾號「智谷趨勢」借該事件發佈評論文章,提出調查記者的重要性。然而,該文也遭到404。

文章寫道:

2024年7月2日,一篇報道《罐車運輸亂象調查:卸完煤制油直接裝運食用大豆油》發佈,一開始是小漣漪式的影響,經過幾天發酵成了驚天駭浪,這篇報道正出自韓福濤以及2個實習生。

有人說,他是真正能稱為無冕之王的記者,「5個記者頂100個市場監管局!」

為什麼AI替代不了記者,這或許就是最好的答案。

今天全網的熱搜,是新京報一篇調查報道,曝光了罐車化工油食用油混裝。

誰也想不到,街邊加油站的油罐車的另一個功能,居然是裝我們炒菜的食用油。

運完煤油的車,車裏還殘留幾千克到十幾千克的煤油(一級致癌物)呢,但中間無需清洗!無縫銜接!

更讓人震驚的是,食品類液體和化工液體運輸混用且不清洗,已成為罐車運輸行業里公開的秘密。

而中間無人管,無人問,「賣油的廠家不怎麼管,買油的公司不知情,讓運輸公司鑽了空子。」

這樣的行業亂象,如果不是新京報調查記者韓福濤的長期追蹤調查,或許我們永遠蒙在鼓裏。

這篇調查報道是7月2日發在新京報上,意味着記者從開始調查事件到發表報道,花了1個多月的時間。背後遇到過什麼樣的阻撓、與採訪對象怎麼鬥智鬥勇,我們不得而知。

但我們要感謝韓福濤,是他堅持不懈的跟蹤、潛伏、調查,才揭開了食品安全運輸如此醜陋、人神共憤的一幕。

作為媒體人,我非常清楚,做「罐車運油」亂象這個選題需要莫大的勇氣,可能全國90%的媒體在選題環節就將其斃掉了。

因為他觸碰的不僅僅是食品安全這個公眾敏感神經,還有涉事的公司並不是普通企業。全文實名曝光,不帶一點馬賽克。

就像自媒體友調侃的,「新京報這次把5位大佬得罪了」,包括:

中儲糧和匯福糧油、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及其相關企業、

一些食用油生產企業、

一些罐車運輸行業的人、

一些監管部門。

……

事實上,在中國推動食品安全的路上,新聞媒體一直是關鍵的力量。

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沖在最前面的總有調查記者的身影。

回顧這些年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人總結說:「中國人是在食品安全中完成了化學掃盲」。

大米里我們認識了「石蠟」

從鴨蛋里我們認識了「蘇丹紅」

從火鍋里我們認識了「福爾馬林」

銀耳里我們認識了「硫磺」

從牛奶中認識了「三聚氰胺

此外,還有「皮革奶」、「瘦肉精」、「塑化劑」、「工業明膠」、「甜蜜素」、「神農丹」、「亞硝酸鈉」……五花八門,令人震驚。

……

不過,令人憂心的是,當食品安全問題還遠遠沒能放心,我們可能已經面臨調查記者凋零的現狀了。

以上是本期選讀的三篇404文章。文章全文見中國數字時代網站。這些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中國數字時代僅對原作進行存檔,以對抗中國的網絡審查。

中國數字時代 CDT致力於記錄和傳播中文互聯網上被審查的信息,以及人們與審查對抗的努力。歡迎大家通過電報(Telegram)平台向我們投稿,為記錄和對抗中國網絡審查作出你的貢獻!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中國數字時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716/207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