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北京演大戲!傷害性不大,污辱性極強

—中共與白俄羅斯聯演秀 分析:傷害性不大,但污辱性極強

當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在華盛頓舉行成立75周年高峰會時,中共與白俄羅斯正在北約後院、波蘭邊境旁邊,以反恐之名進行「雄鷹突擊-2024」陸軍聯合訓練。分析人士表示,這項演習幾乎沒有軍事強度可言,用網絡鄉民的語言來說就是「傷害性不大,但污辱性極強」。儘管這一場「秀」低調展示了中白對俄羅斯的支持,但中俄及其盟友組成一個新的軍事集團來對抗北約的可能性則是非常低。

北約32個成員國在美東時間10日發表《華盛頓峰會宣言》,公開指責中共是烏俄戰爭的「決定性助推者」,並重申支持烏克蘭,表示將在北約成員國同意、且滿足條件的情況下,邀請烏克蘭加入北約。

雄鷹突擊-2024聯演

然而,就在北約峰會舉行的前夕,中共和白俄羅斯在白俄境內的布列斯特州(Brest)展開以反恐訓練為名的「雄鷹突擊-2024」陸軍聯合訓練,為期12天,自7月8日到7月19日止。

布列斯特位於白俄的西南方,向西距離波蘭邊界僅約5公里,南接烏克蘭邊界也僅約50公里。中共在北約峰會成為被聲討的對象,卻在北約峰會期間讓其陸軍深入北約「後院」,加上烏俄戰爭爆發後,白俄羅斯持續對俄軍提供支持,使這次聯演備受各界關注。

雖然中共外交部10日表示,這是根據兩國的年度合作計劃實施,是中白之間正常的軍事交流合作,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但外界普遍認為,這項軍演是對於北約的反制。

中共《解放軍報》透露,中方部隊由第80集團軍某旅抽組,中白雙方將採取混編同訓模式,共同完成營救人質、聯合反恐怖行動等課目演練。白俄羅斯國防部補充,雙方還將演練空降突擊、渡河突擊與城鎮巷戰。

中共與白俄羅斯的士兵在白俄羅斯一處秘密地點舉行「雄鷹突擊-2024」聯合軍事演習。(2024年7月9日)

烏克蘭內政部顧問安東·格拉先科(Anton Gerashchenko)批評說,北京借軍演向美國與北約展示影響力,示威意味濃厚。波蘭當局11日說,正密切關注中白軍演。波蘭防長瓦迪斯瓦夫·科西尼亞克-卡梅什(Wladyslaw Kosiniak-Kamysz)上周警告,波蘭與白俄邊界正面臨混合戰威脅,且白俄羅斯剛剛於4日正式成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

「雄鷹突擊-2024」是白俄羅斯成為上合組織正式成員國後,中白兩軍首次舉行聯合訓練。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楊三億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白俄羅斯加入上合組織是該組織第一次除了俄國之外,有其他歐洲國家加入,這對於主導者中共來說代表其影響力不斷擴大提升,能夠一次跨進歐洲;而白俄羅斯要能夠加入,最重要的是獲得俄羅斯的同意,這也意味着俄國必定從中牽線。

楊三億表示,上合組織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反恐、反分裂與反極端主義,所以對中共來說,到白俄羅斯去演訓的說法要合乎上合組織的目標,並儘量降低軍事敏感性。因此,這場演習中共動員的部隊人數不多,軍事意涵其實並不高,套用網絡鄉民的說法,叫做「傷害性不大,但污辱性很強」。

三個效應

他說,過往學界在研究中歐關係時,中共發揮的影響力從頭到尾都是政治跟經濟的影響力,從來沒有把中共的軍事關係放進去過。「這是第一次,我們看到雖然它是一個很小的起點,但我覺得它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察的點,就是說從此以後,中共的軍事在這裏進入了。」

楊三億表示,這次中共陸軍現身在歐洲腹地,大致有三個直接效應。第一個是反制北約在亞洲越來越高調的活動,因為北約近幾年在亞洲地區推動了很多安全對話等作為,先前甚至還有意在東京設置聯絡處,並包括這次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都受邀去華盛頓參加北約峰會,所以北京對於這個亞洲版的「小北約」耿耿於懷。「他現在把他的人直接丟到歐洲去,我想他是另外一種反制的作為,就是你可以來我這裏,但我也可以到你的地方去。」楊三億說。

他認為,第二個效應是拋射解放軍的海外訓練能量;第三則是針對白俄羅斯周邊國家、特別是一些近年來與台灣友好的國家,對他們發出示警之意。

俄羅斯處境

不過,楊三億也說,當中共有機會將勢力深入到中亞國家,包括高加索、上合組織的強化,以及白俄羅斯時,最不樂見這個情況發展的其實不是西方國家,而是俄羅斯,因為這些地區過去長期以來都是俄國的勢力範圍,現在因為烏俄戰爭的關係,讓俄國嚴重依賴中共來維持經濟和軍工生產,使俄國不得已只好讓中共慢慢在這一塊區域成長茁壯,「以前是兩國共管,那現在看起來是中共勢力要慢慢往獨大的方向去」。

台灣歐洲聯盟研究協會副理事長王思為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表示,中共近幾年積極地往中亞國家發揮影響力,如果一下子跟白俄羅斯的關係拉得太近,其實會引起俄羅斯的擔憂,因為中俄之間雖然目前的合作關係是緊密的,但他們其實在歷史上一直有一些競爭與緊張,所以中白之間的發展還是要顧及俄羅斯的感受。

北極前哨站

他認為,中白現在就是在彼此試探未來合作發展的可能性,白俄羅斯可能會期待中共在經濟上給予協助,而中共也會思考可以開展的項目,但這些都不會進展得太快。

王思為說:「我們也其實長期關注到中共現在在北極圈附近,他是有積極的佈局,所以有沒有可能未來中共會透過這樣的軍事合作,透過白俄羅斯那邊可能成為中共要進軍北極圈的另外一個前哨站,那這個我們可以後面再持續觀察。」

分析人士說,中共跟歐洲國家的軍事關係相對遙遠,但如果撇除軍事關係,中共與白俄羅斯之間確實有一些可以發展的地方,比如他們正在規劃連接亞歐大陸的跨國貿易交通建設項目「跨裏海國際運輸走廊」,又稱為「中間走廊」。這條廊道起自中共,橫跨哈薩克斯坦、裏海沿岸、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並延伸至土耳其和歐洲國家,全長1.1萬公里。在原有的「北部走廊」受烏俄戰爭和俄羅斯被經濟制裁而中斷後,中間走廊可能會改為借道白俄羅斯。

而事實上,在軍事上,中白過去也曾有過聯合軍事訓練的合作。按照中共官媒《環球時報》的報道,2011年7月,中共人民解放軍與白俄羅斯武裝力量首次舉行聯合訓練;此後,中白兩軍在2012年和2015年分別舉行了「神鷹」系列聯合反恐訓練。2018年8月,兩國舉行了「雄鷹突擊-2018」特種部隊聯合訓練。

中共軍事專家張學峰對《環球時報》說,中白聯合反恐訓練對白俄羅斯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並說中共不在歐洲搞「零和博弈」,也無意增加在歐洲的「軍事存在」。

台灣歐盟中心執行長鄭家慶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有些時候軍演本身不重要,而是在舉辦軍演過程的前後對這個地區的影響,以及周邊國家的認知,這大概是軍演想要達成的目的。」

表達對俄支持

鄭家慶表示,意思是說,中白透過聯合軍演表達對俄羅斯的支持,不管他們是否出於真心,還是不得不支持。因此,「雄鷹突擊-2024」雖然在軍事上好像沒有任何特別的意涵,但卻可以展現出,當北約或其他盟國要對俄羅斯施壓的時候,至少以上合組織為主的,或是以俄羅斯周邊國家為主的集團,仍有意圖維持對北約或對西方國家的反制。

鄭家慶說,對俄羅斯來說,這就像是一場秀,就是「你們中白兩國做得非常好,我們團結的氛圍並沒有因為北約新成員加入或者美國的施壓而出現任何裂痕,反而非常穩固地在一起」。但鄭家慶認為,中共勢力之所以能夠進到中亞,是在俄羅斯的「默許」之下,而俄羅斯跟這些中歐國家的關係,不論是在語言、歷史還是文化上,都十分密切,絕非中共所能比擬,所以俄羅斯在這一區域的勢力不會被中共取代,或至少不會那麼快被取代,而中共也沒有想要去取代俄羅斯的意思,特別是在軍事安全上面,中共更是完全沒有辦法取代俄羅斯。

鄭家慶說:「所以我覺得這個是一個政治上反制,或者是凸顯出,即便面對這樣的壓力,中共、俄羅斯、白俄羅斯的合作是不會停止的。」也就是說,中共或許不方便在烏俄戰爭的議題上直接公開表達對俄羅斯的支持,但可以透過跟白俄羅斯戰略關係的提升來取得相同的效果。

軍事關懷不同

不過分析人士強調,這並不表示中共與俄羅斯及其盟友會組成一個新的軍事集團來對抗北約,因為每一個國家的軍事關懷都不一樣,所以彼此簽署軍事條約的可能性非常低。比如中共跟俄羅斯目前的安全合作關係是由中共提供俄羅斯一些在制裁清單之外的軍民兩用零組件或者後備物品,讓俄羅斯自己去生產它所需的軍備或者武器彈藥,這跟白俄羅斯的安全需求與雙邊關係就不一樣。

台灣歐洲聯盟研究協會副理事長王思為認為,在美國與北約的注視下,中共已經要很小心翼翼地與俄羅斯維持同盟關係,如果又再加上與白俄羅斯組成所謂的軍事聯盟或陣線的話,無疑是進一步去挑戰美國與北約的底線。中共如果這麼做的話,其實不是很明智。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713/2078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