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擲地有聲!著名數學家北大教授邀請姜萍?

—北大數學教授袁新意:姜萍事件的疑點分析

如果以上提議姜萍都覺得不合適,我將以個人的名義邀請姜萍來北京大學訪問,和她討論數學或者將來的職業發展,費用由我來承擔。——袁新意

如果以上提議姜萍都覺得不合適,我將以個人的名義邀請姜萍來北京大學訪問,和她討論數學或者將來的職業發展,費用由我來承擔。——袁新意

袁新意教授簡介

袁新意,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是一位傑出的數學家,以其在數論和算術幾何領域的突破性工作而聞名。以下是關於袁新意的詳細介紹:

袁新意,1981年出生,是北京大學數學「黃金一代」成員之一。2003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8年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學博士學位。

袁新意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Arakelov幾何、代數動力系統、自守形式、志村簇與L函數等。他是第一個獲美國克雷研究所研究獎的華人,並在數論和算術幾何領域取得了多項突破性成果。

袁新意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擔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2020年,袁新意回到北京大學,任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並在相關領域的工作中繼續取得重要進展。

袁新意獲得了2022年「科學探索獎」,這是對他學術成就和社會貢獻的高度認可。作為「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一員,袁新意對年輕數學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鼓勵他們勇於探索數學的「無人區」並取得突破性成就。

袁新意教授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還通過他的教學和研究成果,對年輕一代的數學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是中國乃至世界數學界的重要人物。

姜萍事件的疑點分析

袁新意

6月14日,當我看到網上關於姜萍獲得阿里巴巴數學競賽初賽第12名的報道時,我為姜萍取得這樣的成績而高興,為中國出了這樣一個數學天才而激動。於是我馬上向我的幾個從事數學研究的同行們轉載了這個消息,同行們也和我一樣高興,我們還對此做了很多討論。

6月16日,我打開知乎繼續關注姜萍事件,居然看到了很多質疑姜萍的成績的文章。我本來不相信,但是習慣性的點開一看,發現有些文章的確是非常理性地提出了各種疑點,這樣我對這個事件的看法很快就產生了變化。

之後,網絡上出現了鋪天蓋地的疑點,包括姜萍的中考成績,她在漣水中專的數學考試分數,她的數學老師王閏秋的簡歷,與王閏秋相關的很多聊天記錄的截圖。於是,網絡上很明確的分出了兩派,分別是質疑姜萍與支持姜萍的。網上這兩派的辯論非常激烈,或許因為沒有最終的定論,辯論逐漸轉為口水戰和人身攻擊。更有一些缺乏道德底線的自媒體將此事憑空上升到了階級歧視,性別歧視,學歷歧視的高度,煽動了大眾的情緒,騙取了大量的流量。這讓我想起今日的美國不可挽回的社會撕裂,而這個撕裂主要源自某些有心人利用一切機會將各種問題上升到歧視的高度。我們中華民族是個智慧與友善的民族,我真不希望我們在這方面步美國的後塵。

對於這件事,每個人掌握的線索不同,並且有自己不同的視角和思維方式,於是會有不同的看法,這是合情合理的。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冷靜地對待這件事情,就事論事,不要上綱上線,不要相互攻擊,也不要攻擊姜萍或其他的當事人。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對這件事情中的一些線索的分析,希望讀者能夠冷靜的對待我的分析。因為大部分來自網絡的材料真偽難辨,我這裏主要分析阿里巴巴達摩院發佈的採訪姜萍的視頻,以及復旦大學姚一雋教授對她的 LaTex答卷的評論。

(1)阿里巴巴競賽的初賽

阿里巴巴競賽的初賽的考試範圍基本達到了數學系三至四年級的本科生學習的內容,考試內容可能涵蓋這個階段的學生學過的幾乎所有課程,涉及的數學方向包括分析,代數,幾何,概率,組合等等。今年初賽有2個選擇題,5個大題,共7個題。考試時間為48小時,考試形式為開卷,選手閱讀題目和提交答案都在線上完成。規則上允許查資料,不允許和別人討論,但是沒有監考機制。這個考試方式很好地照顧了處於全球不同時區的考生。因為初賽只是為了獲得進入複賽的資格,最終評獎只看複賽的成績,而每年有大約八百名考生進入複賽,所以初賽成績實際上沒有那麼重要。

姜萍此次初賽獲得了滿分120分中的93分,位列5萬名參賽者的第12名,這是一個非常高的名次。因為很多選手感覺分數夠進複賽了就沒有努力地把所有的題目做完,所以初賽排名靠前的選手的水平並不一定強於初賽排名遠遠靠後的選手。如果要對應,這個93分代表的水平可以對應到北大和清華等名校數學系高年級本科生的中上等水平。如果這個成績是姜萍自己所考得,那麼她的學習天賦應該是很罕見的。畢竟,按照報道,姜萍從中專才開始集中學習數學,也就是說她花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學完了高中數學和數學系的本科數學。

我們先考慮一個問題,就是一個初中畢業生,是否能夠在兩年的時間內學完高中數學和本科數學,並且能夠在初賽中考出93分?按照我的學習與教學經驗,我認為在全國每年的初中畢業生中,應該有10個左右的學生具有這個天賦。當然,要完成這個任務,還需要該學生在數學上有極濃厚的興趣,超強的學習能力,和非凡的毅力。所以,單從我們看到的姜萍的簡歷,我們並不能斷定她考不出這個分數。

(2)視頻中的板書

這個板書里的數學內容證明了數學分析里的一個基本公式。數學分析,就是數學系的微積分,是數學系本科生學習的第一門數學課,一般要學習三個學期。因為是擺拍,這個板書代表的真正的數學內容不重要;板書上的證明的對錯與優劣也不重要;板書是抄的書,抄的自己的筆記,或者抄的老師的筆記,其實也不重要。

阿里巴巴報道姜萍的視頻中的板書的截圖(本着對事不對人的原則,截圖淡化了姜萍的身影)

在這個9行的板書里,我圈出了13處問題,它們可能是錯誤,筆誤,或書寫習慣導致的誤會。我們將逐一分析這些問題。這裏我們暫時將在現實中寫這個板書的人稱為「筆者」,之後再討論筆者是否是姜萍。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林堃談數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28/2072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