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譚嗣同被砍頭時,被連砍30刀才斷氣,是真的麼?

—譚嗣同去世時,被連砍30刀才斷氣,是真的麼?

譚嗣同用他的生命,激起了更多有志之士對未來的思考,正如他所說,自古以來,想要改革總會流血,他用自己的鮮血給後人做了一個示範,也用自己的鮮血打開了那扇改革之門,譚嗣同雖然去世了,可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改革中,守舊派慈禧等人最終還是無法阻擋時代前進的步伐,消失在了歷史之中,而譚嗣同這樣的人和犧牲精神,卻永垂不朽!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每當看到這句譚嗣同在獄中寫下的絕命詩,我就會想起這樣一個為了中華之崛起而犧牲的壯士,隨着最後一句「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譚嗣同徹底離開了這個世界,可是譚嗣同的精神卻永垂不朽。

譚嗣同在被砍頭之時,慈禧為了表達出自己對這些維新派的恨意,同時也為了維護保守派的利益,對譚嗣同進行了極為殘忍的迫害,很多人都說譚嗣同最終承受了三十刀才去世,真實歷史是否如此呢?

譚嗣同出生於1865年,其出身很不一般,他的父親譚繼洵可是當時的湖北巡撫,譚嗣同算得上是地地道道的官二代加富二代了,可是譚嗣同這個富二代與其餘的公子哥完全不一樣,他不僅對改革有着極其強烈的熱情,同時還是一個俠義之士,對武術頗有研究。

譚嗣同12歲的時候就師從通臂猿胡七,開始練習太極拳、形意拳和雙刀等武藝,後來,在師傅胡七的引薦下,譚嗣同又認識了另外一個俠義之士大刀王五,兩人一見如故,王五在教習譚嗣同單刀武藝的時候,兩人關係逐漸加深,最終變成生死之交的友誼。

1897年,戊戌變法開始,譚嗣同被光緒任命為軍機章京,正式參與維新變法,他們試圖將落後的清朝進行改革,以適應新時代的變化,力圖國家強大,奈何這場變法僅僅維持了一百多天,正當轟轟烈烈,剛有一點成果之際,慈禧等守舊派就不樂意了。

慈禧這個掌握清朝實權48年的女人,當然是不願意看到光緒等人進行變法之後,促使自己失去實權的,所以慈禧堅決阻止光緒等人的變法,他們打算發動政變剷除參與維新的人們。

光緒得知這一消息之後,立即安排康有為等人想方設法來挽救形勢,此時譚嗣同便秘密去拜見北洋新軍首領袁世凱,希望袁世凱能夠幫助維新,袁世凱當時表面上答應了譚嗣同,卻在背地裏捅了譚嗣同一刀。

在譚嗣同離開之後,袁世凱就背地裏找到慈禧告密,慈禧派兵軟禁了光緒,宣佈自己垂簾聽政,一場政變算是以光緒失敗拉下了帷幕,接下來就是對參與維新的人們進行清算了,以慈禧的殘忍與狠毒程度,堅決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人。

康有為、梁啓超等人自知留下來凶多吉少,於是逃向外國避難,臨行前去找到譚嗣同,勸誡譚嗣同跟隨他們一同前往,譚嗣同當時內心對革命的那種信念沒有改變,再加上他擔心自己逃跑之後,父親譚繼洵和光緒皇帝會受到牽連,想要主動留下來承擔懲罰。

在康有為等人離開之後,譚嗣同聯合大刀王五等人竭盡全力到處活動,希望能夠用自己的流血來救出光緒,眼看形勢不妙,王五還曾勸誡譚嗣同,叫他趕緊離開京城,可是譚嗣同堅決不走,還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他已經下定必死的決心,想要以此喚醒更多有志之士,可惜最終譚嗣同還是沒有躲過悽慘的結局。有一天,譚嗣同正在家中,慈禧的人就突然衝進去將其逮捕了,譚嗣同入獄之後,王五還設法打點獄卒,想讓譚嗣同少受點苦,就在獄中,譚嗣同寫下絕命詩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最終戊戌六君子,皆被處以斬首之刑。

九月二十八日,古老的京城籠罩在一片陰沉昏暗的風沙里,就是這一天,在京城宣武門城外的菜市口刑場上,豎立着六根木柱,每一根上都綁着一個參與維新變法的愛國志士,他們分別是譚嗣同、劉光第、楊銳、林旭、康廣仁、楊深秀。

慈禧害怕夜長夢多,命令當天下午四時就要對戊戌六君子進行斬首,行刑之前,六君子皆面無懼色,個個橫眉冷對,鶴年堂老闆看着此情此景,悲痛不已,拿出「鶴頂血」,捧到六人面前,希望他們服下之後以減輕痛苦,可是被六人拒絕了。

第一個被斬首的是康有為的弟弟康廣仁,因為慈禧對六君子恨之入骨,所以專門吩咐劊子手使用「大將軍刀」(對待正常的斬首之人都是使用快刀,只有對特殊的人才會使用大將軍刀,這種刀沒有刀刃,特別鈍,所以砍頭就像是鋸頭一樣,死者需要承受更大的痛苦)斬首他們,劊子手連續幾刀才終於砍下腦袋。

看着如此悽慘的一幕,在場的百姓很多為之動容,紛紛表示:「這哪是砍頭,分明就是鋸頭」,看着康廣仁被斬首時的悽慘場景,譚嗣同等人居然神色平靜,視死如歸。

譚嗣同是第五個被斬首之人,在斬首之前,他仰天長笑:「有心殺敵,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說罷,劊子手上前連砍三十刀,譚嗣同人頭才落地,根據譚嗣同的師傅胡七寫的《譚嗣同就義目擊記》來看,當時的譚嗣同確實是被砍了三十刀左右才人頭落地的。

在譚嗣同去世後,王五才趕來,本來他是打算去救譚嗣同的,可是因為當時臨時轉移到菜市口斬首,王五沒有趕上,當然了,就算能夠趕上,想要救出譚嗣同,也完全是不可能的,就連譚嗣同的父親譚繼洵位居巡撫,也同樣無能為力。

王五趕到的時候,譚嗣同的老家人已經開始對譚嗣同的屍首進行處理了,鶴年堂老闆端來一盆溫水,將譚嗣同頭顱上的泥土和血跡清洗乾淨,當時譚嗣同兩眼睜大、嘴巴張開,像是死不瞑目,又像是想要吶喊喚醒沉睡的人們。

老家人請來一個師傅將譚嗣同的頭顱端正接在頸腔上,在歸位之後,大家將譚嗣同的屍體抬進棺材,釘上棺材蓋,最終運回湖南瀏陽,葬於城外石山之下。

譚嗣同去世多年後,康有為等人回來去看了看他的墓地,隨後愧疚不已。而作惡多端的慈禧,最終也把清朝給弄垮了,在自己死後沒有幾年,還被孫殿英給盜墓,將屍骨丟得到處都是。

出賣了譚嗣同的袁世凱,最終被譚嗣同的學生蔡鍔玩弄了一把,蔡鍔一開始大力支持袁世凱稱帝,在袁世凱稱帝之後,又第一個跑到雲南開始討逆,隨後引起天下有志者共誅之,最終袁世凱在無限悲憤與無奈中去世,蔡鍔也算是給譚嗣同報了一箭之仇。

譚嗣同用他的生命,激起了更多有志之士對未來的思考,正如他所說,自古以來,想要改革總會流血,他用自己的鮮血給後人做了一個示範,也用自己的鮮血打開了那扇改革之門,譚嗣同雖然去世了,可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改革中,守舊派慈禧等人最終還是無法阻擋時代前進的步伐,消失在了歷史之中,而譚嗣同這樣的人和犧牲精神,卻永垂不朽!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亮亮懂生活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26/2072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