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人性四大弱點(深刻)

作者:
你對人性的態度,決定了未來生活的高度。

聽過一句話:

「人終其一生,都是在和人性較量。」

有的人,明白人性的複雜,決心改變自己,在迷霧重重中開闢一條大道;

而有的人,卻囿於人性的弱點,停滯不前,等到墜入深淵才發覺為時已晚。

看不懂人性,也就無法過好一生。

正因如此,若能在前進的路口,早早看透這4個人性的弱點,人生這條路會走得更平順。

01

愛聽好話

詹姆斯講過:

「人類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讚美。」

然而,過度的誇獎就像裹着糖衣的炮彈,太過沉溺其中,只會反噬自己。

在《22歲以後不可不知生存智慧》一書中,有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天宇大學期間成績優異,畢業後就在父親朋友開的公司上班。

因為父親的交情,他一進公司就成為了主管,身邊的同事無不羨慕,紛紛誇讚他年輕有為。

剛開始,他還有點不好意思,時間長了便覺得理所當然,甚至有些沾沾自喜,別人說的逆耳之言也聽不進去。

有一次,他負責的項目出了問題,有個老員工當面指了出來,還提出解決的辦法。

可天宇聽了後,心裏惱羞成怒,直接擺出主管的架子說道:

「到底誰是領導,我的事情輪不到你來管。」

就這樣,兩人三言兩語吵了起來,結果事情越鬧越大,不僅耽誤了項目進度,還驚動了老闆,天宇也被狠狠批了一通。

沒想到,這件事以後,同事再也不敢在他面前說真話,甚至開始疏遠他,天宇心裏也悔恨萬分,但事已至此,再後悔也是徒勞。

美國作家梭羅說過:

「說真話需要兩個人,一個人敢說,一個人願聽。」

愛聽好話無可厚非,但一味聽取他人吹捧,只會將自己陷入謊話的圈套。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假話好聽,真話難求。

他們聽得進忠言,以他人為鏡,正視自身的短板,時時修正自己。

即使外界聲音如何動聽,也能守住本心,堅定前進的步伐。

人生這場苦旅,離不開忠言逆耳,多聽真話,明辨是非,終會走出自己的方寸之地。

02

注重臉面

老戲骨馮雷曾在綜藝節目中分享過一段經歷。

有一次,他在廣州拍完戲休息的空檔,約了幾個做生意的朋友吃飯聚聚。

沒想到,這幾個朋友又叫了兩桌人來,大廳里烏央烏央的都是人。

這些人來了後,一點都不客氣,拿着菜單亂點一通。

等到要結賬的時候,他被賬單上的數字嚇了一跳,一頓飯竟吃了三萬多,比他拍戲一個月的工資還多。

可他又抹不下面子,索性點了一瓶酒繼續招呼朋友。

後來,還是打電話求助劇組的製片主任,才替他解了圍。

本以為他經歷過這次事情會長點記性,可遇到朋友借錢不還時,他又礙於面子不好問朋友還錢,自己勒緊褲腰帶硬扛,兩個月都不敢走出家門。

節目的最後,他自嘲自己是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到頭來吃苦的都是自己。

生活中,總有人為了所謂的面子付出高昂代價:

上學時為了面子,幫朋友強硬出頭,卻被打到重傷住院;

工作後愛慕虛榮,沉迷無度消費,給自己招來牢獄之災;

結婚後貌合神離,寧願守着臉面,彼此折磨也不放手。

年輕時虛榮心作祟,寧可受罪也要人前顯貴;

到了一定的年紀才明白,面子在生活面前一文不值。

它既不能讓家人吃穿不愁,也不能讓自己生活無憂。

一個人的成熟,都是從放下面子開始。

與其維護臉面,不如肩扛重擔,腳踏實地,過好眼前的每分每秒,才會擁有體面的人生。

03

厭惡損失

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做「損失厭惡效應」,是指人們面對同等的損失和利益時,認為損失會更加讓他們難以忍受。

就像明知鞋子不合腳,可大多數人卻捨不得扔掉,等磨出了泡才發現,一廂情願的堅持不如乾淨利索的放手。

網友@書影閒話分享了一件關於自己的事情:

幾年前,她和丈夫決定裝修家裏的學區房,原本按照計劃年底完成裝修,可就在11月份準備裝門時卡了殼。

一開始是聯繫不到定製門的商家,接着是訂好的門不能按時配送。

等到她反覆催促,商家才將門配送過來。

本以為能按期完成,可她又被告知安裝工人臨時有事無法安裝。

又過了幾周,安裝師傅上門準備裝門時,多番比劃後告訴她:

「門尺寸不合適,安裝不上。」

這句話讓她幾近暴走,家人都勸她不如換個商家,可她嫌換商家麻煩,還會損失定金。

就這樣,拖到第二年門才裝好,為這事兒懷二胎的她差點動了氣。

這件事情過去以後,她才明白過來:

若是當時及時止損,另找商家的話,根本不會發生後面的事情,更不會連累自己的身體,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就像股神巴菲特所說:

「如果你在錯誤的路上,奔跑也沒用。」

真正的強者,都懂得適可而止,及時轉彎;

而愚鈍的人,常常心有不甘,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人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適合堅持到底。

若是難捨「沉沒成本」,執意一條道路走到黑,往往都會撞到南牆,付出更大的代價。

敢於止損,放下執念,終會看到柳暗花明。

走錯路的日子裏,及時掉頭,亦是對自己的成全,多一點勇氣,少一分躊躇,才能把握住人生的轉機。

04

不懂反省

豆瓣上曾看到網友提問:

「人為什麼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

下面有條回答意味深長:

「指責別人容易,反躬自省最難。」

《以感恩心做人,以責任心做事》一書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美國西雅圖有一個特別的魚市,很多遊客、顧客都喜歡來這裏逛街買魚,附近的居民也會和魚販一起用餐。

魚販們即使整日被魚腥包圍,面對顧客總是面帶笑容,賣出魚時還會互相唱和,甚至有不少企業主管專程過來取經。

然而,幾年前的魚市還是沒有生機的地方,魚販們常常抱怨環境差,生意冷清。

持續一段時間後,他們發現繼續下去無濟於事。

於是,他們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造魚市場,重新規劃市場佈局,還引入大量的商品,用新穎獨特的服務方式吸引過往遊客。

這些舉動徹底激活了魚市場的活力,魚販們快活的模樣,讓觀光的遊客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愉悅體驗。

當地的一名魚販不無感慨地說道:

「其實不是生活虧待了我們,而是我們忙於互相抱怨,反而忽視了自己的力量。」

泰戈爾說過:

這個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就是指責別人;最難做的事,就是認清自己。

當你用一根手指指向別人時,總會有三根手指是指向自己。

真正的智慧,不是遇事敷衍了事,也不是逃避脫責,而是多從自身找原因,勇敢接受錯誤,想盡辦法解決問題。

凡事能眼睛向內,及時自省,才是一切變好的開始。

人生在世,多審視自己,向內歸因,在漫長歲月里不斷打磨,你終會活出想要的模樣。

法國有句諺語:

「人間最大的智慧,在於洞悉本身的弱點。」

與其受制於人性的弱點,不如與人性對抗,戰勝它們。

你對人性的態度,決定了未來生活的高度。

漫漫人生路,願你我都能讀懂人性,潛心修煉,如此,方能不辜負每一次蛻變,成就更好的自己。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有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23/2070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