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堪比二戰前德國?中共一舉動令人矚目

星期二(6月1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宣佈成立兩黨「政策工作小組」,「專注於對抗中國對關鍵礦產供應鏈的控制」。

中國對稀土、鋰、銅(Copper)和鈷(Cobalt)等關鍵礦產資源的控制和儲備,越來越引發美國和西方的關注。除了擔心在關鍵礦產對中國太過依賴之外,中國對關鍵礦物的控制和儲備也令美國和西方擔憂中國在為潛在的戰爭做準備。

在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USCC)近日舉行的一個聽證會上,有專家指出,中國政府在銅礦石領域的戰略儲藏,與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戰略儲藏「有相似之處」。

銅和鈷同時具有軍事和民用功能。銅無論對於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是電動汽車的製造,都不可或缺。另一方面,由於銅的抗腐蝕能力,它對於武器裝備,包括子彈、飛機、艦船的製造,也同樣不可或缺。專家們相信,跟蹤中國對戰略金屬和其他能源的儲備,監控其異常活動,可以為中國潛在的敵對行動提供早期預警。

中國是第一大銅礦石加工國

美國內政部下屬的科研機構、國家地質勘探局(U.S. Geological Survey)有關環球銅礦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繼續是世界第一大銅礦石加工、提煉國,其加工、提煉產出佔據全球44%。儘管中國本國的銅礦石產出僅佔全球不到8%,而且儲藏量只佔全球儲藏量的4%。

除卻加工、提煉產能遙遙領先世界,業界人士還注意到,儘管近幾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出現大幅下滑,產能過剩,基礎設施建設出現停擺,但是據美國彭博新聞社報道,中國銅礦業正在以極端高速擴大,新的銅礦加工和提煉設施層出不窮。

路透社6月13日的一篇報道指出,「儘管中國國內需求前景並不明朗,但是中國從國外進口的未鍛壓的銅(unwrought copper)仍然強勁,5月一個月就進口了514,000噸,比4月份高出17.4%,比去年同期高出15.8%。」

2019年3月1日在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Rubaya礦山作業的手工採礦工人(資料照片)

路透社的報道還說,中國從國外進口的未經加工和粗略加工的銅礦石也都有增加。與此同時,4月份一個月,加工過的銅產量為11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9.2%。

中國鈷礦石儲備過去10年翻了50倍除了銅以外,中國對另一項戰略金屬鈷的市場佔有和儲備也令人矚目。

美國礦石經濟學家大衛·哈蒙德(David R. Hammond)告訴美國之音,鈷具有多重戰略意義,包括在電動汽車和新能源產業。與此同時,鈷也是噴氣發動機以及軍用雷達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高度軍事用途。

非洲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鈷礦,產能佔據全球大約四分之三。目前,中方控制了剛果民主共和國19個鈷礦當中的15個。除此之外,中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鈷礦石加工、提煉國。

根據業界人士觀察,中方為了確保對世界鈷礦資源的近乎全面控制的局面,反覆利用價格戰,力圖打消其他國家對鈷和其他關鍵金屬的開發、生產。

最近一兩年,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開始着手重新佈局,試圖打破中國在關鍵礦產供應上的主導地位,然而,就在美國政府拿出資金,鼓勵在美國國內開採鈷礦的幾乎同時,鈷的價格大跌,在很大程度上迫使已經開始進入研發狀態的位於愛達荷州的鈷礦項目停止作業。

礦石經濟學家哈蒙德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價格暴跌、市場價格目前低於生產價格,是導致這一項目停產的原因。而從時間點上看,似乎過於巧合。

儘管鈷的價格暴跌,2023年一年內,中國在剛果的鈷礦繼續大幅增產。

業界人士懷疑,中方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將投資門檻設高,進而打消其他投資者進入這一產業、進而挑戰中方的念頭。在此之前,中方就是採取類似的手段,迫使其他國家退出另外一種關鍵金屬銻(Antimony)的國際市場。

美國國家地質勘探局的經濟學家和礦石專家安德魯·加利(Andrew Gulley)在接受美國之音書面採訪時指出,儘管中方在2022年期間控制了全球44%的鈷礦產能,中國政府仍然計劃將2023年全球鈷礦產能的57%庫存起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21/2069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