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名家專欄:大學高等教育並不是唯一選擇

我有一個女兒想當老師,另一個女兒想當體操教練。我告訴她們,她們可以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做任何想做的事,然而不能期待一蹴而就,也不能半途而廢。她們需要在自己的核心原則指導下,做出循序漸進、塑造品格的明智決定。我建議她們不要理會來自「女孩老闆」(girl boss)、「渴望更高」(aspire-higher)等陣營的喧囂,因為她們現在就想擁有一切。我相信,如果我的女兒們不是迫於壓力漫無目的地隨大流上大學,而是找到與她們的生活方式選擇相輔相成的職業。

2018年4月3日,加州聖地亞哥(San Diego),人們等待登上一列開往洛杉磯的美鐵(Amtrak)列車

時間過得真快,我的孩子們很快就要完成從幼兒園到高中(K-12)的基礎教育了,我和妻子一直在思考,送孩子們上大學是否仍然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我們倆都是大學畢業生,然而我們現在擔心的是大學學費的上漲、學位價值的降低,以及大學校園向激進意識形態的屈服。許多工作不再需要四年制學位,而在線教育以低廉的成本提供了各種高水準的教育門戶,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創建一個關於任何主題的定製組合,而無需背負動輒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美元的教育債務。

因此,我們面臨一個關鍵的抉擇:大學文憑應該是我們孩子的首要目標,還是從我們這一代人開始,不再極力敦促孩子上大學?

事實上,有無數種方式可以讓我們的下一代成為學業精湛、積極參與、對當地經濟有益的公民,而不需要支付昂貴的大學學費才能獲得文憑。寶貴的經驗和良好的產出往往是出色的教育者。

我的一位新朋友漢娜‧丸山(Hannah Maruyama)在她的「無須學位」(Degree Free)平台上指出,對於面臨是否上大學抉擇的廣大學生及其家長來說,將高中畢業生送入學術工業型綜合性大學並不總是最好的選擇。她最近分析了一些觀點,這些觀點似乎在我們美國民眾的集體心理中根深蒂固,大多數人很難擺脫。

目前,全國範圍內未償還的學生貸款債務約為1.7萬億美元。45%的大學畢業生就業不足,四分之一高等教育項目的學生畢業十年後的平均年收入低於3.2萬美元。截至2023年,一個學士學位的平均成本估計為509,434美元,包括學費、利息和工資損失。儘管各州的數字不盡相同,然而都令人警醒。

大學培養的是博覽群書的批判性思維者,讓他們接觸不同的文化,這種觀點是值得稱讚的。然而,數據顯示,大學畢業生一年閱讀書籍數量的中位數僅為七本書。而在多元化的大學校園裏,跨種族和跨階級的交流也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頻繁。

美國的高中已經成為大學的「輸送管道」,而在大學裏學位是用高價買來的。學生們成為金融集團談判的商品,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就經濟援助方案進行談判,他們還成為無法真正理解的債務負擔的奴隸,因為他們需要借更多的錢來在通貨膨脹的經濟中維持生計。

高中管理者和輔導員雖然很優秀很稱職,然而他們的職業創造力有限,他們喜歡大學錄取通知書給學校和個人帶來的聲望,從而限制了學生的選擇。他們鼓勵學生只攻讀學士學位,因此貿易學校、家政服務或自由職業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

女孩尤其受到這些社會壓力的影響。她們往往被有意導向所謂的「粉領」(pink collar)領域,如教師、社會工作或心理學,這些領域往往需要多個學位和專業證書。女生們往往為了尋求專業證書和職業認可而推遲建立家庭,儘管她們的個人履歷雄心勃勃光鮮亮麗,然而得到的回報卻是相對較低的薪水和巨額的學生債務。

我有一個女兒想當老師,另一個女兒想當體操教練。我告訴她們,她們可以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做任何想做的事,然而不能期待一蹴而就,也不能半途而廢。她們需要在自己的核心原則指導下,做出循序漸進、塑造品格的明智決定。我建議她們不要理會來自「女孩老闆」(girl boss)、「渴望更高」(aspire-higher)等陣營的喧囂,因為她們現在就想擁有一切。我相信,如果我的女兒們不是迫於壓力漫無目的地隨大流上大學,而是找到與她們的生活方式選擇相輔相成的職業,同時也能完成結婚生子的社會責任,她們就能更從容地接受人生旅程的各種安排。

我年輕時最滿意的工作是當電工學徒。當時沒有什麼事情能比為新建房屋通電、看着手中的藍圖變成別人的家更令我滿意的了。雖然專業技工可以通過努力學習以獲得職業證書,然而實踐培訓才是學習和收穫的合適場合。

目前,私營公司和政府機構招聘員工時放棄大學學位要求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互聯網經濟和獨立承包商對大學學位的態度也不那麼堅決了。即使在科技創新和人工智能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的今天,僱主們注重的也是技能和經驗,而不是華麗的、與工作崗位不一定相關的學位。

當然,這並不是要詆毀那些已經或將要獲得大學學位的人。我認為,擁有訓練有素的醫生無疑是十分必要的,大學校園可以成為科學研究、學術合作和專業學習的重要場所。然而作為一個開放的社會,我們應該認真重新考慮大學高於一切的思維定位。我們是否正基於對過去的懷念,逼迫我們的孩子去抵押他們的未來?越來越多的邊緣大學學位真的會造福子孫後代嗎?是否任何人都需要完成四年的大學生涯才能被視為成功?

我們全社會需要鼓勵年輕人自由追求教育,追求自己的愛好,如果他們覺得需要大學學位,那也只是他們實現目標的其中一個途徑而已。

作者簡介:

蘭斯‧克里斯滕森(Lance Christensen),是加州政策中心(the California Policy Center)負責教育政策和政府事務的副總裁,也曾競選加州公共教學總監。

原文: Higher Education Doesn’t Have to Happen on a College Campu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11/2065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