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美中人工智能競爭打到中東 海灣國家兩邊通吃?

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會議中心舉行的未來投資倡議論壇上,代表們在機械人旁交談。(2019年10月31日)

繼美中兩國之後,沙特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這兩個中東產油國出人意料地正在成為人工智能(AI)發展的下一個世界樞紐。在美國和西方試圖阻止中國獲得西方有關AI和晶片技術上的背景下,這兩個海灣國家一方面表態追隨美國,同時繼續希望保持和北京的經濟和科技聯繫。隨着美中競爭愈演愈烈,它們能夠兩邊通吃嗎?

阿聯酋:既要與美國AI「聯姻」,又要與北京合作

金融時報》6月4日援引阿聯酋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和遠程工作部部長奧馬爾·蘇丹·奧拉瑪(Omar Sultan Al Olama)的話說,阿聯酋尋求與美國在AI技術方面的「聯姻」。

他特別指出,美國微軟公司最近與阿聯酋科技集團G42廣受矚目的人工智能合作協議。根據這一協議,微軟向G42注資15億美元,授權後者使用這家美國AI技術巨頭的雲計算服務,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G42必須擺脫對中國的技術設備的依賴,從系統中拆除中國華為的設備。

G42被視為阿聯酋推進人工智能戰略的核心,公司背後有阿聯酋主權財富基金穆巴達拉投資公司(Mubadala)的支持。

奧拉瑪說,人們將從G42與微軟、阿聯酋與美國之間的AI「聯姻」看到成果。他說,在最前沿技術,阿聯酋「需要與美國參與者進行協調,並且需要向美國提供保證」。

不過,阿聯酋在依照美國標準、安全使用AI的「保證」立場可能並不堅定。這名該國首任主管AI事務的部長曾在今年早些曾表示,阿聯酋無法在美中之間選邊站。奧拉瑪在今年1月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對媒體表示,「我們無法絕對地選邊站隊。」

阿聯酋官員反覆表態,在人工智能方面與西方更為一致。G42公司的首席產品和全球合作官塔拉勒•阿爾凱西(Talal Alkaissi)也表示,該公司正在「全力發展與美國的關係」。

不過,指望該國完全站在美國一邊可能並不現實。阿聯酋與美國在海灣地區建立了軍事戰略聯盟,但同時與中國保持着重要的經濟聯繫。

華盛頓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數據創新中心總監霍丹·奧馬爾(Hodan Omaar)對美國之音說:「我們不應該基於(微軟與G42的)協議,就假設阿聯酋會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中國方面對與阿聯酋等海灣地區國家擴展AI領域有着濃厚的興趣。阿聯酋總統謝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本·阿勒納哈揚(Sheikh Mohammed bin Zayed Al Nahyan)5月29日至31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與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談及了許多科技議題。

根據中共官方媒體引述,習近平強調,中方願同阿聯酋「拓展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新能源等高技術領域合作」。

具有中國背景的人士在阿聯酋的科技業佔有居住輕重的地位。G42公司管理層包括多名華人,包括行政總裁肖鵬、G42旗下生物醫藥公司Hayat Biotech的行政總裁叢宏斌等。

G42與中國企業也有許多業務往來,在上海設有基金辦事處,招募了華人管理人員為其網羅具備技術實力的AI公司。

沙特:如果美國要求,沙特會選美國?

另一個海灣地區強國沙特阿拉伯也選擇了與阿聯酋類似的經濟轉型軌跡,意圖將AI和新能源為代表的前沿科技作為這一傳統石油大國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

為打造該國在科技領域的製造能力,沙特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PIF)今年2月成立了全資子公司「Alat埃耐特」,專門負責半導體、智能設備、智能基礎設施等產業的招商引資,資產管理規模超1000億美元。

Alat埃耐特行政總裁阿米特·米達(Amit Midha,中文名閔毅達)5月8日在米爾肯研究院(Milken Institute)在洛杉磯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在接受彭博社電視節目採訪時、在談到半導體和AI時說:「美國是頭號市場,美國是頭號夥伴。我希望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結為夥伴。」

他說,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從美方得到的要求是「將製造業和供應鏈完全分開,但如果與中國的合作關係成為美國的問題,我們將會撤資。」

但是,Alat埃耐特公司同時與中國科技公司進行廣泛合作,與中國科技「脫鈎」恐怕並非易事。

該公司5月29日發佈公告說,與中國聯想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20億美元的債券認購協議。通過這一戰略合作,聯想將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建立新的中東和非洲市場地區總部,並計劃新建一個主攻個人電腦與伺服器的製造基地。

該公司也不懼與被美國制裁的中國科技企業進行廣泛合作。今年2月20日,中國大華股份與Alat埃耐特宣佈進行戰略合作,共同成立總投資額約為2億美元的合資公司,為沙特打造「先進的全球智能製造中心」,推進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建築、智慧教育等城市基礎設施領域的發展合作。

中國大華公司的「智能」技術已經被美國政府認定為幫助中國政府在新疆實施監控、侵犯人權的幫凶。2019年10月,大華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的管制黑名單。美國政府隨後出於國家安全擔憂,禁止政府採購大華設備。2022年,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宣佈,禁止大華等五家中國公司的電信產品和視頻監控設備的進口和銷售。

美中AI晶片競爭逐鹿海灣

美國科技界對與海灣地區合作的態度近年來發生逆轉。

美國矽谷科技企業家和風險投資公司曾經一度迴避中東的資金,原因是對侵犯人權的擔憂。《華盛頓郵報》說,該地區與中國的關係,以及矽谷對這些石油國家曾經被視為有利可圖但不成熟的投資項目感到蔑視,這些投資被視為「傻錢」。

沙特異議人士、《華盛頓郵報》前撰稿人、沙特記者賈邁勒·卡舒吉(Jamal Khashoggi)2018年被與沙特王儲有關聯的特工人員殺害後,美國科技投資者更加迴避來自中東地區的資金。但人工智能產業近年來的迅速發展,所需的巨額投資(包括對半導體晶片和能源的需求)導致許多矽谷企業家重返中東「淘金」。

OpenAI的行政總裁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試圖獨立打造支撐AI發展的晶片製造中心,於今年年初多次到訪阿聯酋,與包括謝赫·塔農·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Sheikh Tahnoun bin Zayed Al Nahyan)在內的阿聯酋權貴進行接觸。

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創立的AI公司「xAI」今年5月的融資過程獲得了沙特王子瓦利德·本·塔拉勒(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和沙特王國控股公司(Kingdom Holdings)的投資。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戰略科技項目主任詹姆斯·劉易斯(James Lewis)說:「人權仍然是一個問題,但目前似乎退居到次要位置了。」

與此同時,同時與中國和美國進行合作,可以彌補海灣國家在技術和人才方面的欠缺之處。

華盛頓智庫中東研究所(Middle East Institute)戰略技術與網絡安全項目總監穆罕默德·蘇萊曼(Mohammed Soliman)對美國之音說:「儘管這一地區擁有大量的財富資源和明確的戰略願景,但它面臨着本土人工智能人才和知識產權短缺等挑戰。」

阿聯酋於2019年開設了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學,這是世界上第一所專門從事人工智能的大學。大學裏大多數是外籍人士。該校教務長蒂姆·鮑德溫(Tim Baldwin)對《金融時報》表示,儘管該校五分之一的研究生來自阿聯酋,但22.5%來自中國。

美國政府檢視AI晶片出口中東

海灣地區國家在發展AI的同時,晶片成了美中在這一地區地緣政治博弈的關鍵節點。「在中美技術競爭激烈的時代,獲得高端晶片至關重要。」中東研究所的蘇萊曼說。

彭博社5月30日報道,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官員已延遲向英偉達(Nvidia)和超微半導體(AMD)等晶片製造商發放AI加速器晶片運往中東的許可證,並對對該地區的人工智能發展進行國家安全審查。

知情人士說,由於阿聯酋和沙特希望進口大量用於AI數據中心的晶片,官員們特別關注與此相關的批量銷售,擔心中國躲過美國制裁、利用與這一地區的合作獲取發展AI的技術能力。

分析說,美國試圖在世界各地抗阻中國發展先進AI和晶片技術的能力,海灣國家深諳美華盛頓的這一擔憂,都在試圖在兩國競爭版圖上謹慎遊走,佔取兩邊各有的技術和人才資源。

蘇萊曼說:「與這兩個超級大國都保持牢固的關係需要採取微妙的平衡行動,但這是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為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技術和經濟利益,同時降低地緣政治風險而採取的精心策劃的戰略。」

他說,美國十分擔心AI技術從中東流向中國。「作為回應,美國正在加強出口管制和外交努力,以確保關鍵技術得到保護,並確保有關人工智能的全球規範符合美國利益。」

另一方面,儘管阿聯酋和沙特與中國科技合作緊密,美國暫時不會對其中東盟友採取過激的懲罰措施。

「美國不想疏遠沙特和阿聯酋,所以只會表達不滿和遊說,但不會過於強硬。」CSIS的劉易斯對美國之音說。

他說,美國目前在AI晶片對海灣地區的出口方面的延緩可能只是一種象徵性的表態。

「這兩個國家都足夠精明,不會越過美國在技術轉讓方面的任何紅線。我們會看到,如果它們無法獲得先進的人工智能晶片,是否會作出反應。」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10/2065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