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法媒:蔡英文高分卸任,賴清德如何「蔡規賴隨」?

作者:

2024年5月20日,已經執政八年的台灣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結束任期,離開總統府。在她任下擔任副總統的賴清德及擔任駐美大使的蕭美琴同天宣誓就職,成為新一屆台灣中華民國總統與副總統。台灣順利完成了1996年以來的第四次政權交接,所不同的是接棒上任的仍然是民進黨人。不過,賴清德雖然成功打破台灣總統選舉的「八年魔咒」,面對的也是未來四年少數政府的尷尬。蔡英文八年任期間,兩岸關係從驟然降溫到日益緊張,但似乎也在高度緊張中找到某種平穩。但她離任時的超高施政滿意度似乎並沒能為接班上任的賴清德贏得一段「蜜月期」。如何評價蔡英文過去八年的施政表現?新總統賴清德又面對怎樣的挑戰?兩岸關係在賴清德-蕭美琴正副總統任下是否還能繼續維持這種高度緊張但相對平穩的局面?我們一起來聽聽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先生的觀察與分析。

蔡英文外交和兩岸政策獲民意肯定

法廣:首先,蔡英文總統執政八年,兩屆任期在520結束。目前看到的一些台灣的民意調查顯示,台灣民眾對她的整體評價好像都比她的前任高。您怎麼看民眾對蔡英文八年施政滿意度的評價?

張峻豪:「我想,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蔡英文在她八年執政期間,在對台灣非常重要的兩岸關係問題上(的表現)。由於兩岸關係已經成為國際關係了,特別是涉及到美中台以及整個東亞的區域安全議題。所以,蔡英文在這八年期間,將兩岸關係結合到國際上面的局勢,並且去維持跟美國受到信任的這樣的一種關係。在她卸任的這個當下,我們看到在民意支持度上,這一點確實是反映出來。因為從我們所看到的歷任政府總統最後下台時的民調支持度來看,蔡英文確實是受到民眾相當大的信任。這是過去的政府都沒有辦法呈現出來的一個現實。」

「在美中台關係越來越複雜的情況之下,蔡英文在得到美國的信任以外,另外一項很重要的因素是,在這八年期間,中共內部衍生出來的問題讓大家對於這樣的一個政權越來越不信任。當蔡英文越來越走向與國際接軌,就越來越會形成一種民主集團跟專制集團之間的對抗。在中共內部的極權問題越來越嚴重,社會、經濟問題也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之下,蔡英文這樣的表現,當然就可以更加對比到跟中共之間的落差。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她能讓台灣的民主持續地深化,並且能夠更得到國際間的一些支持,我相信這些都真的從她最後卸任時所得到的支持度上反映出來。」

法廣:但是從蔡英文卸任之前的總統選舉(2024年1月13日)情況來看,賴清德的得票率並沒有過半,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席位也沒有過半。很多分析都認為,民進黨失去最多的其實是青年選票。但是在四年之前,蔡英文以創歷史紀錄的支持率,高票當選的時候,青年人的支持起了很大的作用。怎麼解釋這一前一後的四年之間,青年選票的流失呢?

張峻豪:「我覺得這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我們雖然看到她在民意支持度上面,遠遠高過於過往的卸任總統,不過如果要以她自己跟自己來做比較,或者以她自己的支持度,去投射到賴清德這一次的投票率上面來看,確實民進黨的支持度本身是往下掉的。蔡英文過往當選的支持度,最後去對比這個民調,其實也是往下掉的。這就反映說,在外交或兩岸的問題上,她也許得到了相當大的一個肯定,不過在內政問題上面,包含民進黨內部所產生的一些問題在民間受到的質疑,比如內部可能有貪腐,或者是比如在Covid-19期間,有一些採購過程中可能衍生出來的問題受到民意的質疑等,這個部分當然就會影響到,甚至投射到賴清德這次的選舉結果上。確實,年輕人所感受到的公平正義的這一些問題也讓她受到相當大的質疑。這讓她的民調可能跟過往自己的民調來比,還是有相當程度的落差。」

「當然另外一個原因,也是在這一次的選舉裏面,其實民眾黨的出現,讓台灣突破了過往只是藍綠對立的情況,這其實就給了年輕人一個相當重要的另外選項。這也造成賴清德這一次得票率就相對沒有辦法過半的情況。」

法廣:在社會議題上,蔡英文這八年任期種一個很突出的成果就是台灣通過了允許同性婚姻的法案,這在亞洲是第一個可以讓同性人群有這樣的權利的國度。類似這樣的措施對台灣社會是不是也產生一定的影響?

張峻豪:「我想,她在2016年選上以及2020年獲得連任的時候所提出來包含同婚或者是軍公教改革等措施,我們都可以把它歸納在處理所謂青年議題努力中。蔡英文政府擱置處理兩岸關係,擱置兩岸交流,其實是希望能夠讓台灣的青年世代可以去更加有感。也就是說她不像馬英九政府時期那樣,處理兩岸關係經濟發展上的問題,但是想要馬上去處理年輕人如何能夠去認同這個政權的問題。所以在2016或2020年,她都提出了相當多的讓年輕選民可以有感的措施,這些當然在當時得到了青年世代的認同。另一方面,她這樣的改革當然也相對地就會得罪,比如說軍公教群體,因為他們的很多福利被拿掉。這也就造成2018年『九合一』地方選舉的時候,民進黨沒有辦法得到更多的選票。當時就已經可以看到這樣的問題了。另外,在青年世代照顧方面,除了這些政策,青年世代可能更關注的是高房價或者低薪的問題。我認為,蔡英文後來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儘管她在國會居於多數,但她並沒有進一步更實質地去推進這些問題,讓青年有感。這也造成她在任期內開始了一些青年世代關心的議題的改革,可是並沒有延續,或者說沒有持續地讓青年世代有感,因此反而會形成了一種落差的感覺,進而造成後來大量流失青年選票的情況。」

美國大選後,賴清德是否繼續「蔡規賴隨」需關注

法廣:從賴清德目前對行政院的人事佈局來看,至少在外交、國防這些方面,給人的感覺是他會「蔡規賴隨」,大概整體會維持蔡英文過去八年的路線。但是,蔡英文八年任期間雖然得以讓兩岸議題暫時擱置,也就是:低調,不挑釁,以此維持到現在,但兩岸官方交流始終沒有任何進展。這種局面在賴清德任下是不是還能夠這樣繼續呢?

張峻豪:「特別是國安團隊,還有國防兩岸外交崗位的閣員安排,賴清德基本上就是延續了蔡英文的路線。我認為,這首先與他在競選中的承諾有關聯,另外,更重要是以現在美中台之間的關係來看,因為美國(今年11月)要選舉,中國內部現在也面對很多問題,所以事實上,在如何處理兩岸關係、外交關係問題上,現在大家都不太會比較積極的作為,所以他會在團隊組成問題上延續蔡英文路線,去維持所謂的穩定,也讓美國現在面向北京的時候也可以有所謂的一些『交代』。所以,賴清德目前這樣的團隊大概是不會讓人家有太大意外。但是,我認為,重要的是在美國選舉過後,這樣的團隊會不會有所調整,這就很值得觀察。因為從台灣憲法來講,事實上,所謂兩岸、國防、外交,其實都是屬於總統自己專屬的權力。所以,未來隨着兩岸的局勢可能出現的變化,隨着美國局勢可能出現的變化,我想賴清德在這個議題上,可能會越來越強調他自己本身的立場,甚至在團隊人事上面去做出一些更換。這些都是還值得去觀察之處。」

賴清德上任重心首先會是內政

法廣:蔡英文政府在八年任期期間,在社會議題上,尤其是青年人的住房、就業等問題上,顯然讓一些不少青年人有些失望。那麼您覺得賴清德是否會在這些議題上有所作為呢?而且因為他是少數政府,在立法院沒有多數席位,他是不是能夠有所作為呢?

張峻豪:「我想,對賴清德來講,以他現在只有四成的支持度角度來說,他上任之後最重要的首要的任務當然就是要去立刻提升他的民意支持,去提升他的執政正當性。所以,首先從他在閣員的任命上來看,我們其實看到了很多亮點。比如說在經濟方面,他啟用了半導體(領域)的人才,啟用了AI(領域)的人才,而且都是精英型的人才。我相信他想要非常快速地立刻地提出很多有感的政策,去讓選民感受到他不會只是一個『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而是他要去拼經濟。另外,以他啟用的法務部部長鄭銘謙來說,他(鄭銘謙)過去辦了很多政治大案。我相信賴清德未來也一定會去借重他去處理很多關於貪腐的問題,以及一些政治層面的案件。我相信,甚至包含民進黨內部過往的一些可能引發爭議的案件,這位法務部部長也會有所動作,立刻讓選民有感。我想,這些是賴清德將來在施政方面一定會去採取的一些作為。尤其是,我們如果回看台灣整個民主歷史的發展,賴清德是台灣唯一一位曾經擔任過行政院院長,然後再選上總統的政治人物,而且他過往在行政院工作了一年四個月的期間,所以,他對於行政院未來在提出法案和法案推動方面,一定有這樣的經驗,或者說他會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另外,如果再去想一想他自己的個人風格,其實他過往擔任民進黨黨主席的時候,大家可能都還記得,他一上任的時候,他就在民進黨內部制定了所謂的『排黑條款』,就是要做一個改革。然後他又促成了立法院修法,讓身上有案件的這些人,都不能再去參選……我想這些都反映出他在擔任總統的時候,會去做出很多的這樣的作為,甚至不惜可能會得罪黨內的一些人士或者是派系。根據跟他過往的一些經驗,我們可以去做出這樣的一些預測或者是想像。」

「還有,現在很多人都認為,賴清德因為是個少數政府,接下來的施政一定會不好推動。這可能是很多人的觀察。不過,我想,以賴清德的特質來說,他應該不會這麼快的就想去涉入到行政與立法之間的高度衝突的關係。他應該會把他的重心先放在我剛剛所提到的,也就是在內政方面的一些作為,讓選民可以立即有感。而且,現在(新)國會(上任)這兩個多月的期間面對的是一個看守政府,因為新政府還沒有上台。但是國會這兩個多月的表現,其實已經可以在台灣很多民調看出,就是大家對於藍白(指國民黨和民眾黨)的這些表現不滿意度非常的高。所以我覺得,賴清德將來應該也可以在這部分去借力使力,就是說,去呈現出來,立法權獨大的情況反而造成了台灣很多亂象,甚至在國際形象上面,或者是在國會過往扮演的國會外交角色上面,我覺得,現在都有很大的爭議。」

現年64歲的賴清德在2024年1月13日的總統選舉中,以40.05%的支持率勝出當選,但民進黨則失去了立法院多數黨的優勢,以一席之差成為繼國民黨之後的第二大黨團。

5-20宣誓就職之日,無論是台灣朝野,還是國際社會,都密切關注台灣第16任總統在高度敏感的兩岸議題上的表述。儘管曾自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在競選過程中就反覆強調他會延續蔡英文路線,在就職演講中也表示將秉持蔡英文政府提出的「『四個堅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但有評論認為,賴清德的講話中高頻率提及「台灣」,是在刻意強調台灣的主體性,在野黨中國國民黨更認為,賴清德一再稱對岸為「中國」,顯示他可能會比蔡英文更獨。中國國台辦當日發表講話,指責民進黨「倚外謀獨」,「其所作所為完全背離島內主流民意」。

不過,任下兩岸關係高度緊張的蔡英文以高於其所有前任的施政滿意度結束了八年任期,賴清德也以一人一票,實現了自1996年台灣全民直選總統以來的首次同一政黨連續第三任期。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22/2057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