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是否取消海峽中線 台灣最壞打算是什麼?

台灣桃園一個公園裏懸掛起無數面台灣旗幟慶祝中華民國國慶雙十節(2022年10月5日)

台北—

在中國軍機不時侵擾台灣空域以意圖淡化海峽中線、片面改變現狀後,中國最新的作法是由海警船偕同公務船闖入台灣金門的禁限制水域。中國官媒甚至說,這種常態性執法巡查的「金門模式」未來可能適用於馬祖、澎湖,甚或「整個台灣海峽」。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單方面打破了過去兩岸合作的默契,藉由合法化海警執法的權力來去軟性主張其管轄權,逼迫台灣上談判桌,並測試台灣與美國的底線。中共的海空壓迫未來只會越來越多,台灣必須要做好最壞的打算,這也考驗着賴清德新政府的智慧。

安海2024演練

中國官媒央視旗下的新媒體「玉淵譚天」5月12日刊文表示,中國海警船4月份在金門附近海域總共展開4次執法巡查行動,而5月份在不到兩周的時間裏已經有5次,是在用實際行動表明金門不存在所謂的「禁止、限制水域」一說,更稱這種「金門模式」未來一段時間也可以適用於馬祖、澎湖,甚至「整個台灣海峽」。

時間回到5月9日,台灣海巡署接獲通報,有5艘中國海警船和7艘公務船編隊闖進金門禁限制水域,這也是中國首次有海警船偕同公務船進入。台灣海巡全程監控廣播驅離,呼籲中方停止不理性行為。

「玉淵譚天」5月10日報道,以福建海事局為首,中國海警、海監、漁政、救助等多部門9日共同在金門料羅灣開展了「安海2024」漁業安全救援演練,共有12艘船、210多名人員在惡劣海況下參與,模擬「商漁船碰撞事故」,內容包含險情接報及應急響應、落水人員搜尋救助、獲救人員轉移等項目。

報道並釋出獨家視頻,畫面中的人員透過對講機喊話:「這裏是中國海事海巡06編隊,在此執行演練任務,無關船舶請離開。」與此同時,畫面搭配的「無關船舶」顯示的是台灣海巡的船隻。

台灣國際法學者宋承恩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首先必須要強調,中國對台灣的極限施壓其實一直都在進行,不分政治上的季節,也不分它目前想要達到什麼目,這對台灣來說是一個常態性的因素。但如果進一步解讀中國公船到台灣金門水域裏進行演練,自然跟兩個因素有關:第一個是2月間才在金門海域發生了中國快艇翻覆釀成兩死事件,中國因此利用這個機會升高衝突,拒絕承認金門的禁限制水域;第二個因素則是在政治上對民進黨政府施壓,特別是在520賴清德即將就職總統前夕。

解決爭端

他指出,海上取締執法跟不服執法向來就是國際間一個非常大的摩擦,特別是在漁船的部分,因為漁船牽涉到當地特別是沿岸一些小社區的維生能力,因此從19世紀以來,國際上就有非常多因沿岸執法而衍生出來的爭端,但這些爭端都會得到解決。最早的比如說英國跟挪威之間的爭端就是因為挪威有很多冰河峽灣,英國漁民認為這些峽灣過去就是他們捕魚的地方,所以想要繼續在那邊捕魚,但被挪威政府禁止並拘捕,因此雙方就去國際法庭界定,最終獲得解決。

他表示,以目前金門的情況來說,爭端在於中國似乎想要藉由海上執法活動來拒絕承認或是取消金門的禁限制水域,如果雙方能透過協商或是進一步形成共識,甚至是條約最好,但如果不行,就是訴諸法律。「爭端最終都是可以解決的」,他再次強調。

宋承恩表示,但問題就在中國對於這些爭端通常都是以強力、單方面的施壓來處理,這也不只是針對台灣而已,中國對越南、菲律賓,或是印尼、日本等一系列的海域爭端上面,都不去做降低衝突的處理,反而藉由升高緊張狀況去施加對其他國家的壓力。

他表示,禁限制水域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框架中制訂的水域,其實就是比擬主權國家的「領海鄰接區」,但礙於兩岸關係的特殊性,無法用一般國際法上的語言來稱呼,所以才會以「禁止、限制水域」來取代帶原有國際法的意涵。

他說,過去中國方面其實沒有挑戰禁限制水域,實際上也遵守這項規定,並不會擅自闖入,如果進入的話也會接受金門海巡隊的執法。長久以來,雙方一直都維持着一定的默契。

打破默契

「但現在這種默契被打破了」。台灣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學系副教授葉雲虎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台灣過去本來就有固定跟中國舉行雙邊海上救難合作的演練,因為通常在跨區域的水域涉及到兩邊管轄權的問題,所以台灣都會邀請對方參加,因此中國實在沒有必要用編隊的方式去做他所宣稱的演習,而且是採取一種單方面的演習。

葉雲虎說:「所以說這一次中國的這種單方的話,其實某種含義上它也是一種軟性的,就是在主張它的管轄權,告訴你說,這個就是我的地方。」

2月14日,中國一艘「三無」(無船名、無船舶證書、無船籍港登記)快艇闖入金門水域,在躲避台灣海巡執法的過程中翻覆,釀成兩人死亡,此事件至今懸而未決。接着3月17日又有兩名金門釣客落海被中國海警救起,其中一人具有軍人身份,至今仍滯留在中國,尚未返回台灣。

翻船事件不久後,中國海警局宣佈在金廈海域展開常態化執法巡查。國台辦進一步稱廈金海域不存在禁止、限制水域。而事實上,中國在2021年2月1日就已經開始施行新版的《海警法》,同年9月1日實施《海上交通安全法》(簡稱《海安法》)。

分析人士說,中國一連串的作為很明顯是用片面立法和海上巡查的手段,來伸張海上主權並擴大海上執法,就如同他們在釣魚台、南中國海的人工島礁所做的一樣,試圖造成既定事實。

主張管轄權

台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陳奕帆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在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訪台之後,中國藉機把針對台灣已兵棋推演多年的想定化作為經典對台軍演的第4次台海危機。後續軍艦、軍機對台灰色地帶的騷擾與演練不斷,乃至於軍機頻繁飛越海峽中線、軍艦駛近我領海與毗鄰區。

他說,在發生金門撞船事件後,中國更大肆擴大海上執法。他說:「最大的實質意義是在於淡化我中華民國的『治權』,過去有『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特殊關係在,但兩岸關係緊張之後,默契已不復存在。」

陳奕帆說,如果中國海警、海監持續實施高強度巡航,將會造成台灣海巡單位與人員的負擔。未來對金門撞船事件的談判與善後處理將是賴清德總統就職後兩岸互動是否有所改善的指標。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蒙志成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表示,中共先是藉由人道救援的演練來去鬆動、合法化其海警在金門水域執法的權力,藉以彰顯兩岸關係的主動權與主導權都在中國的手上,讓外界認知到,不管「三無」船隻的認定還是漁船碰撞的調查,其認定權和執法權都由中國掌握,徹底壓縮台灣海巡的執法空間,其最終目標就是要泯除台海中線,達到台灣海峽內海化的目的。

測試底線

他說,這不會是第一次,接下來還會有更多中國海警船闖入,頻率更高,強度更大,擴大坐實化他的執法區域,同時測試台灣的底線到什麼程度,甚至製造擦槍走火,逼迫台灣上談判桌。

蒙志成說:「那就看看美方會不會介入,美方介入的程度怎麼樣,然後這個就有得談。我覺得他們也在等待這種機會。」

蒙志成表示,台灣必須做好最壞情境的設想與打算,就是當中國如果一次有數十艘海警船往海峽中線逼近時,台灣的底線思維是什麼。這個底線可能需要先跟美方溝通,並取得美方一定程度的諒解。底線處置所採取的行動不一定是上升到武力衝突,但至少可以有一些像日本海警船執法時所發射的水炮。倘若射水炮過程不小心又釀成對方的死傷,諸如此類的情境,台灣政府應做好最差情況的整體盤算,否則,如果雙方好比白天黑夜各有一部分執法權力,在海上玩你追我跑的遊戲,將會對台灣政府的公信力造成傷害。

做軟性衝突準備

台灣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學系副教授葉雲虎表示,台灣政府除了要傳達正確的信息,並將中共的惡行惡狀訴諸國際,透過盟友之間的合作予以反制外,另一方面也要強化自身實力,找到正確的應對政策,讓對方不敢輕舉妄動。

他表示,台灣海巡要做的不是「第二海軍」,而是「第一海巡」。當戰爭爆發時,兩者自然全部都是海軍,但平時面對中國船隻的騷擾與碰撞,海巡需要做好面對灰區戰略的「軟性衝突」的準備,包括船舶設計必須耐浪性能高,在碰撞的時候耐受性要強,機動性也要高,比如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船艇有一個特色,就是船弦比較低,並且船頭低、船尾高,這些都是為了碰撞與加速做準備,包括其水炮射擊非常精準,台灣的水炮則真地是「有待加強」。

他表示,台灣眼下的問題就是中國一些大型船隻不斷進出,此時應該回過頭來問自己,台灣的船舶設計、人員訓練有沒有因應到這件事情。台灣的造艦政策要造到正確、能實際發揮效益的艦才有意義。海巡做好「軟性衝突」的準備,比好高騖遠當「第二海軍」來得實際得多。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15/205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