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風向真要變?他成習近平座上賓 陸一文刷屏

—人格志:周其仁成為習近平座上賓,你跟着瞎雞凍個錘子?

今天,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很多靠轉載掙流量錢的小號,都在狂轉。 這篇文章題目叫《周其仁成為座上賓釋放什麼信號》。內容很簡單,說的是昨天最高領導人主持的企業和專家座談會,請了很多企業家和專家,其中有個就是周其仁。 作者一驚一乍,歡呼雀躍。

今天,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很多靠轉載掙流量錢的小號,都在狂轉。

這篇文章題目叫《周其仁成為座上賓釋放什麼信號》。內容很簡單,說的是昨天最高領導人主持的企業和專家座談會,請了很多企業家和專家,其中有個就是周其仁。

作者一驚一乍,歡呼雀躍。

他先強調周其仁的「偏右」和「私有化」主張,又例舉了周其仁的偶像科斯的那些市場化生猛觀點。

然後,就得出了一個結論:

「深化市場化改革將繼續推進」。

情緒價值有了,直接拉滿到爆。

於是,很多人在朋友圈把這文章一轉,然後,煞有介事感嘆:啊,這真是個良好信號呀!

看到這種情形,我覺得蠻傻的,就來說兩句。

本來,我基本不說這些話題了。但,今天忍不住,主要是覺得這幫人不懂邏輯。

哎,我只能收着說。

一個不懂邏輯的族群,他們的智識,配得上他們承受的苦難。

這篇文章很火吧,但,你們細品一下,內在邏輯,是不是就跟之前那個叫李光滿的傻逼,寫的那篇《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進行!》是一樣的?

完全就是一個硬幣的正反兩面。

當時,很多人因為李光滿那篇爛文,在猜測風要往左邊吹了。現在,很多人又因為周其仁參加個會議,就覺得風往右邊吹了。

李光滿那文章,後來被上面滅了。說白了,就是帶亂了節奏。

我先說個態度和觀點,對周其仁參加個經濟座談會,不要過度解讀。

因為參加會議這種行為,太小了,支撐不起那些宏大敘事和具體決策。

一個見風就是雨,一點都不淡定的人,前途都沒有。

這種人的判斷能力,完全適配於胡錫進邏輯。

周其仁資料圖片(來自網絡)

首先,周其仁參加一個座談會,解讀出那個結論,本身就是莫須有的。

眾所周知,在制度主張層面,「市場化改革」一直就是國家主流觀點。這就跟國家一直強調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一樣的。

說什麼「深化市場化改革將繼續推進」,這不就是假想之假想?換句話說,是傻逼之傻逼。

當然,現在有些人只要遇到一點點風吹草動,就有很多莫名其妙的解讀,還很受歡迎。

這,就叫下沉。

說白了,「至道學宮」那類博主,盧克文那種中專生,能割韭菜那麼爽,就是因為有這些沒腦子者這個大市場。

請注意,我說了——從思潮文化到制度政策再到落實執行,這是一個完整的閉環。

有這種閉環思維,特別重要。

老是扯風向方向,不講方法論,這就只能制度焦慮。

舉個例子講,你天天揪着你老婆追問:你愛不愛我?

一天問一千句,遲早她要給你個耳光。

這樣問,連給老婆一千塊錢的效果都不如。

原因,前者是空談方向,後者是具體方法論。就是這樣的邏輯效應。

好了,我來說說上面這篇文章的邏輯悖論。

首先,周其仁參加座談會,就決定風向改變了?

這不就是典型的傻子思維嗎?

參加會議的專家多了去了,和周其仁觀點不同的也多了去了。周其仁一己之力就能改變全局?

舉個例子,很多單位組織也請易中天去講文化,聽的領導就能產生文化認同了?就能推行相應的文化舉措了?

保不准,有些領導只是表面欣賞,對着易老師頻頻頓首,但,內心一直罵娘。

甚至,還在小本子上悄悄記下一筆,開完會後,就把辦公室主任叫過來一頓臭罵——誰讓你請易中天來的?

再舉個例子,有很多政府部門都請羅翔去給官員們做普法教育吧。

但,有些人這邊聽着,頭就像小雞啄米一樣一直在點。但,會後,貪婪的手,數着錢,就跟雞爪子在屎里刨食一樣。

專家意見表達在權力傲慢貪婪面前,算個毛線!

更何況,你真懂我上面說的那個閉環,就知道,很多問題,真不是出在方向上,而是出在落實環節上。

落實為什麼難?原因再簡單不過,那就是動了既得利益。

再舉個例子,我前陣子寫浙大那個寫公開信辭職的趙鼎新教授,他不牛逼嗎?他不專業嗎?他不比搶了他位置的那些學術小官僚強嗎?

我才看完趙教授那邊寄來的簽名專著,沒有比較就沒傷害,他的著作真的太好了。

然並卵,動領導利益,如同挖人家祖墳。這,就是現實邏輯。

此外,我再說一下,上篇文章以周其仁偶像科斯的市場化觀點,來製造一種將其移植過來的制度幻覺,這就更不懂邏輯了。

說白了,科斯觀點,不全代表周其仁觀點,很多都要區分看待。

一個人以誰為偶像,並不代表就完全認同,更不代表自己就會跟着偶像那麼干。

舉個例子。眾所周知,我那幾年,寫過若干篇文章夸張文宏。但,老鐵一定也記得,我當時反覆在說,老子就是不打那種針,全家都不打,死扛到底。

張文宏是主張打針的呀。但我沒聽。

以一個人為偶像,就一定要全面吸收嗎?

難道不知道做人做事要抓主要矛盾嗎?

我看重張文宏醫普的普遍安全感,就跟看重董宇輝文化普及的普適價值是一樣的。

我現在也經常夸董宇輝呀。但,這就意味着我也要干董宇輝同樣的事?對他所有的觀點行為都全盤接受?

不可能的,也沒必要。自由之精神,獨立之人格,關鍵是你要看見你自己。

對了,我還有個特別重要的偶像,他叫尼采。

眾所周知,尼采瘋了。

但,我老將,永遠清醒。不瘋。

以後,沒人用我了,掙不到錢了,寫文章沒打賞了,我就搬磚去,就拉三輪車去。

這才叫人間清醒。

最後我再解釋一下,我對周其仁參加個會議,不願像有些人吃了春藥一樣興奮,不是低估周其仁水平影響。

有一回,我在直播時說過,我和老婆都是周其仁鐵粉,我老婆不止粉周其仁,連周其仁老婆梁紅的每篇論文,她都要打出來死摳,包括在中金公司寫的那些調研報告。

然後,半夜三更,我倆枕邊話,有時就是她拉着我,非要討論周梁夫妻那些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其實,那時,我只想談聊齋。

好像上次我還賣過周其仁的「真實經濟學」,我對周其仁很多篇章都爛熟於心。畢竟,這是我們的核心專業。

周其仁最深刻的,確實是有關體制改革的觀點。他說得特別好,很直接深刻。大家上網搜,我不複述。

還有就是,他講清楚要素成本、制度成本和要素質量之間的權重與關係了。直指現在的中國經濟,已經被制度成本拖慘了。

我記得,周其仁也舉過印度、越南例子,強調現在人家的制度成本低了,外資就過去了,我們就難了。

這些道理,都不難理解。

為什麼出現這些問題?說到底,還是改革難以撼動既得利益。難道,你真相信他們自己會動自己利益這種事?

我再舉個例子吧,現在很多國企虧得一逼屌糟的,原因在哪?

都懂的。非蠢即貪唄。

蠢是用人的問題,貪有制度問題,但更多,也還是用人問題。用沒本事的人,只會官場那些套路,不懂專業,結果就是非蠢即壞。

現在大家都對市場化未來有焦慮,這我是理解的。

但,我個人覺得,這個焦慮可以濃縮得更具體一點,更微觀一點,那就是用人問題。

你們想想,自己單位用的是啥人,有沒有舔狗上位、權力奪利爭利、好人受排擠、專業被虛置的情況?

有這種,說明這種單位就不是市場化。如果這種現象普遍,還指望這些人市場化,那就是腦子進水了。

很多單位最後玩不轉了,那是因為無能之輩一輪一輪割完後,擊鼓傳花遊戲結束了。

你一直在看他們演,他們演不去了,你也就得餓肚子了。

說回到周其仁,其實網上之前傳他最廣的是他這句觀點——越來越多的人另起爐灶,「不和你玩了」,那才叫最大的制度失敗。

真懂市場化的人,永遠不被制度用最小成本捆綁自己。

這句你細品吧。

我的意思是,你得有隨時離開體制到市場打拼的能力。

一個周其仁多孤單呀,就像一個張維迎在無數個張維為大量變種面前,特別渺小是一樣的。

時與勢,都不在周其仁和張維迎。

很多人對周其仁成為座上賓不淡定,瞎雞凍,這就是不懂邏輯的巨大悲哀。

在不確定的年代,是特別需要信心。

但信心絕對不是一驚一乍的,不是聽風就是雨。

信心是什麼?

我的觀點是:一個人遇事能夠多些淡定,能夠多懂點邏輯,能夠有閉環思維,這樣,就能有對自己有在市場中活下去的信心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人格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27/2059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