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離中國非常近!要動手?美海軍陸戰隊一波一波地抵達這裏

—為美軍爭取時間!距台灣咫尺之遙,他們正在備戰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三瀕海作戰團最近在為一項戰略進行演習:在台海衝突爆發的情況下儘早拖住中共,為其他美軍部署到位爭取時間。《華爾街日報》記者跟隨他們飛往了菲律賓距台灣南端僅100英里的小島。

美國和菲律賓海軍陸戰隊一波一波地抵達這個距離台灣南端約100英里的小島。一排排手持自動步槍和機槍的士兵從「黑鷹」(Black Hawk)直升機上跳下,在機場周邊就位。伴着一股股熱氣和飛揚的塵土,幾架「支努干」(Chinook)直升機又放下了幾十個人。

他們卸下燃料罐、一袋袋即食食品、一箱箱醫療用品、小型無人機和衛星通信設備,這是他們在這裏停留三天所需的一切。

如果他們繼續北上,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到達台灣。

這是一次軍事演習,火炮沒有彈藥,「標槍」(Javelin)導彈發射器也沒有導彈。但這些海軍陸戰隊員是在為現實世界中的衝突做準備,他們在打磨一項戰略,認為該戰略對於在中國周邊利用一連串靠近中國的島嶼與其作戰至關重要。

這種地形正是他們的強項。

他們隸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三瀕海作戰團(the3rd Marine Littoral Regiment),該作戰團成立於兩年前,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經歷數十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鬥後,為更好地應對大國競爭而進行的全面重新設計的一部分。《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記者與他們一起飛往了伊特巴亞特(從最近的菲律賓大島乘坐直升機需要90分鐘抵達),然後登島前往他們演習期間開展行動所在的菲律賓偏遠軍事基地。

如果爆發衝突,這些海軍陸戰隊員將會攜帶導彈和雷達,儘快、儘可能遠地向前推進。他們會以小組為單位散開,分佈在島嶼和海岸線。然後,他們將保持移動,以免被中國的導彈、傳感器和無人機發現。

本月早些時候,美國海軍陸戰隊在菲律賓北部參加聯合軍演。圖片來源:AARON FAVILA/ASSOCIATED PRESS

「對手將不得不耗費大量資源來確定我們的位置和行動,」駐紮在夏威夷的由2,500多人組成的海軍陸戰隊第三瀕海作戰團的指揮官John Lehane上校說。「我們會加大對手的決策難度。」

實際上,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在條件艱苦、偏遠的地方執行任務會遇到很多問題。一些島嶼有大型跑道,但還有一些島嶼只有小型直升機停機坪。偏遠的沿海地區並不總是有足夠寬的道路能夠便於移動雷達系統和導彈炮台。這些海軍陸戰隊員需要小型船隻進行機動操作,但卻沒有。

在戰爭中,威脅將無處不在,這使得為他們提供補給變得更加困難。中國擁有強大的導彈武器庫以及各種形狀和大小的無人機。而且,中國還有一個優勢——在被視為後院的地區作戰,附近有中國的海軍艦隊、軍事基地和廣泛的監視網絡。

這些海軍陸戰隊員的目標之一是在爆發衝突的情況下早早拖住中國,為其他美軍部署到位爭取時間。在前線,他們將利用傳感器和小型無人機近距離了解戰場情況,發射導彈摧毀中國艦船,或向美國和盟國戰機或艦船發回目標數據,以便實施打擊。

海軍陸戰隊士兵在菲律賓北部伊特巴亞特島上的機場集合,這裏距離台灣不到100英里。圖片來源:AARON FAVILA/ASSOCIATED PRESS

華盛頓特區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高級研究員、目前在海軍陸戰隊大學(Marine Corps University)任教的Benjamin Jensen說,這些更小、更靈活的部隊將起到21世紀瀕海騎兵的作用。

他說:「最理想的情況是,你擁有這些能在第一島鏈穿梭往來的高機動性部隊,這樣就能不斷迫使(中國)尋找你。」他說,這將對中國的情報網絡造成「巨大負擔」。第一島鏈指的是從日本海域群島到台灣、再到菲律賓北部和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中國稱南海)的一連串島嶼及其之間的廣泛海域。

「中國為尋找海軍陸戰隊瀕海作戰團每佈置一個傳感器,就意味着有一個傳感器沒有佈置在其他目標上,」Jensen說。「要讓他們白費力氣。」

為此,這些海軍陸戰隊員需要做到一些非常難以辦到的事。

既要輕裝上陣,又要具有殺傷力。在島鏈覆蓋的廣大區域獲取食物、燃料和導彈。收集大量有關敵方動向的信息,同時又不暴露自己的信息。

所有這些任務都要在離中國非常近的地方完成,而在這樣的地方,哪怕只是打開無線電或雷達,都可能被中方盯上。

在過去兩年的時間裏,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三瀕海作戰團在夏威夷群島進行了訓練,在加利福尼亞州模擬作戰,並四次前往菲律賓。他們正在演練在保持隱蔽的情況下進行通信的戰術,例如在電磁頻譜中製造大量噪音以迷惑敵軍,或者將注意力吸引到編隊的不同方面,而這些方面可能有什麼,也可能什麼都沒有。

成排的伺服器正被筆記本電腦大小的設備取代,3D打印機正在製造維修零件。「既要儘可能地輕裝上陣以減輕後勤負擔,同時仍要確保作戰可靠性和作戰能力,我們在不斷完善這兩者之間的平衡,」Lehane說。

「親眼看到,拍下照片」

在最近於4月下旬和5月初舉行的演習中,幾支小隊飛往散佈在具有戰略意義的呂宋海峽(Luzon Strait)的三個小島。

他們的出現表明,輾轉於各島的海軍陸戰隊員正與盟友一起,前往有朝一日可能與中國軍隊作戰的地方。

「我們一直在對這些島嶼進行評估,」幫助監督演習的Mark Edgar中校說,「從這些簡易機場能支持什麼,到港口能支持什麼,再到海灘能支持什麼,一切都要進行評估。」

他們追蹤燃料的消耗情況,將直升機降落在場地或「緊急降落點」,還使用便攜式系統淨化溪水。

在伊特巴亞特島做停留的三天裏,這些海軍陸戰隊員在簡易機場附近的一棟廢棄建築里宿營。他們派巡邏隊前往當地城鎮和港口,在危機情況下,當地城鎮會是食物和水的潛在來源。他們測繪道路和橋樑,以確定可以讓哪些車輛通行,還深入該島面向台灣的北部區域,以便進行更仔細的觀察。

本月早些時候,載有海軍陸戰隊士兵的美國陸軍直升機從菲律賓帕雷德斯空軍基地起飛。圖片來源:AARON FAVILA/ASSOCIATED PRESS

在菲律賓一處臨時營地前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他們當時正在參與更大規模的「肩並肩」軍演。圖片來源:TED ALJIBE/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另一支小分隊前往位於菲律賓北部邊境、距離台灣僅88英里的小島雅米島(Mavulis)。這座小島沒有平民居住,美軍小分隊與菲律賓軍方的小規模輪換分遣隊會合,還一起釣魚。他們在計劃行程時了解到,「魚鷹」(Osprey)飛機不能在該島上降落。在巡邏中,他們發現衛星圖像上看起來可供行走的山路實際上不能通行。

「沒有什麼能代替讓海軍陸戰隊員實地考察地形,」Edgar說,「那是我們最能了解情況的方式,我們稱之為實地偵察:就是要去那兒,親眼看到,拍下照片,去了解它。」

他們還正開始弄清什麼是自己真正需要但尚未具備的,那就是用以在各島之間或從海岸的一處往另一處運送海軍陸戰隊員及其裝備的船隻。沒有相應的船隻,海軍陸戰隊員便會受制於崎嶇的地形、較小的橋樑和狹窄的道路,依賴更顯眼、載重量更小的直升機。

生產這些船隻的計劃被推遲了,建造工作尚未開始。

中國的「防禦泡泡」

前美國海軍陸戰隊上校Mark Cancian說,海軍陸戰隊第三瀕海作戰團面臨兩個問題。首先,一旦衝突發生,往中國「防禦泡泡」涵蓋範圍內防禦森嚴之處提供導彈方面補給將極為困難。Cancian說,風險在於經過次數不多的有效打擊後它們就會耗盡。Cancian去年負責過一場涉及海軍陸戰隊採取跳島戰術的兵棋推演。

他說,另一個問題在於介入通道。如果是南中國海爆發戰鬥,在當地面臨來自中國直接威脅的菲律賓可能會為海軍陸戰隊打開方便之門。但馬尼拉方面是否會為了幫美國抗禦中國攻台而做同樣的事情,不確定性則要大得多。

本月早些時候,美國海軍陸戰隊演練對伊特巴亞特機場的防禦。圖片來源:AARON FAVILA/ASSOCIATED PRESS

美國海軍陸戰隊目前有兩個瀕海作戰團,一個在夏威夷,另一個駐紮在日本沖繩。第三個正在籌建中。

Cancian說,海軍陸戰隊員如果在敵對行動爆發時已然就位,將是最有效的,駐日本的作戰團會具有優勢,因為他們有能力沿着日本琉球群島地區南下。琉球群島往西南向台灣延伸。而駐夏威夷的海軍陸戰隊員或許不得不大費周章才能進入。

第三瀕海作戰團正在菲律賓逗留更長時間。他們於4月份抵達菲律賓參加「肩並肩」軍演,此番軍演最近已結束,他們將待到6月份,屆時會參加另外一系列演習。等到那時,他們中的許多人在過去14個月中將有多達五個月時間是在菲律賓度過的。

危機爆發時他們就在附近的可能性由此增大。

在菲律賓站穩腳跟

菲美聯盟達到了幾十年來最牢固的狀態。美國在菲律賓沒有軍事基地,但有一項協議允許美方進入菲律賓的軍事基地升級設施。去年,華盛頓方面達成了一項協議,獲得了另外四個菲律賓軍事基地的使用權,使美國在菲律賓的可用軍事基地總數達到九個。

如果中國採取行動入侵台灣,美軍會希望將部分美國戰機轉移到這些菲律賓基地。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負責兵棋推演的高級研究員Becca Wasser稱,這一想法的目的是將美軍飛機分散到該地區的一系列基地甚至民用機場,增加中國打擊的難度,而美國可以因此擁有不同的進攻途徑。

Wasser稱,與此同時,海軍陸戰隊瀕海作戰團將動員起來,試圖將中國艦隊限制在第一島鏈內。也就是說,阻止中國艦隊向第一島鏈外移動,進而阻止其威脅從更遠的後方進攻的美軍。

這些海軍陸戰隊員的另一個目標是對抗中國的「反介入」戰略,此戰略旨在封鎖該地區,使美軍不敢靠近台灣。

「我們在菲律賓站穩腳跟,對於聯合部隊的其他成員來說,這扇門就不會關上,而我們可能因此面臨風險,」海軍陸戰隊第三瀕海作戰團防空營營長James Arnold中校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每天都在研究戰術,確保我們有效且安全地做到這一點。」

本月早些時候,在菲律賓北部的一場聯合軍演中準備直升機的美國士兵。圖片來源:AARON FAVILA/ASSOCIATED PRESS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華爾街日報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28/2059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