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殷罡:巴以衝突的死結:哈馬斯和伊朗之惡

作者:
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巴以衝突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話題。雖然相關報道連篇累牘持續多年,這場衝突的複雜背景與全貌卻並不為大眾熟知。為此,《有識》專欄特別找到著名中東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前副秘書長殷罡老師,為我們分享他對當前中東格局與發展趨勢、巴以問題歷史由來、本輪衝突之背景與可能走向的觀察與思考。

中東問題專家殷罡教授

現在媒體上都說巴以衝突,但是也有一些國際媒體寫它是哈以衝突。哈以衝突或者說以哈衝突是這次戰爭比較準確的稱呼。

因為阿巴斯領導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在約旦河西岸的法塔赫武裝並沒有參戰。說這一次是巴以衝突,對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是不公平的。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突然對以色列發動代號「阿克薩洪水」的大規模襲擊,震驚世界。約1400名以色列人在襲擊中遇難,其中大部分是平民,至少212名以色列人和外國人被當作人質擄走。

以色列隨即發動反擊,加沙方面稱超過8000名加沙居民死於衝突。周邊武裝勢力如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也加入戰事。

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巴以衝突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話題。雖然相關報道連篇累牘持續多年,這場衝突的複雜背景與全貌卻並不為大眾熟知。為此,《有識》專欄特別找到著名中東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前副秘書長殷罡老師,為我們分享他對當前中東格局與發展趨勢、巴以問題歷史由來、本輪衝突之背景與可能走向的觀察與思考。

以下為對殷罡研究員談話錄音的整理,並經過他審閱。

巴以衝突中的情理與法理

這次事件一開始,哈馬斯殺以色列人的時候,阿拉伯人反應很小。慶祝、高興的有的是。等以色列一反擊,加沙的人死了,首先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阿巴斯要譴責,因為死的是自己同胞啊。阿拉伯人當然也譴責,反對屠殺。但是這裏面沒有一個阿拉伯國家說我們支持哈馬斯,一個都沒有。說支持哈馬斯的只有伊朗,第一天它就支持。具體作戰計劃伊朗是不知道的,如果有肯定會被截獲,伊朗說它不知情也對。但第一天它就表態支持,說明它早就想好了立場。

阿拉伯國家對這事的立場是,第一不支持哈馬斯開戰,第二反對造成平民傷亡。仔細看他們的講話,阿拉伯人的講話把情和法分得很清楚。他們罵以色列是抒情,他們從來不定義以色列有沒有權利反擊,哈馬斯有沒有權力開戰。他們太清楚了實際情況了。

切入巴勒斯坦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一個是法理角度分析,一個是情理角度分析,情理和法理往往是衝突的。民眾往往是傾向於情理,而學者應該是傾向於法理,同時也應該意識到情理的威力,因為它也會改變現狀。

我們今天看到的中東問題,全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斯曼帝國解體的遺留問題,奧斯曼帝國解體出現了很多的國家,像埃及、突尼斯還有阿拉伯半島這些國家。但巴勒斯坦非常特殊,在1923年到1947年,巴勒斯坦是受到英國直接委任統治,它認為這裏不適合建立一個單一的國家,特別是阿拉伯國家。因為耶路撒冷是三大一神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聖地和發源地,這裏的民族教派複雜,宗教政治問題敏感。所以英國就對它實施委任統治,別的地方可以逐漸逐漸獨立。

二戰之前,英國一開始想把這個地區組建成一個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共享的國家,有英式的議會,有不同族群的代表等等。但是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有激烈的衝突。猶太人的志向不是以現有的幾萬人佔個少數的議席參與這個地區的政治,他們想在這邊建一個大家園收容各地的猶太人,阿拉伯人當然不願意。英國人在二戰前也曾試圖將巴勒斯坦分為兩個國家,分屬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這就是1937年出台的」皮爾考察團分治方案」,但雙方都嫌分給自己的面積小,英國的共享方案和分治方案都破產了。

二戰結束後,阿、猶雙方都反抗英國的委任統治,英國實在是干不下去,就交代給聯合國處理。聯合國在1947年11月通過了一個巴勒斯坦分治決議,這是有國際法效力的。根據1947年聯合國巴勒斯坦分治決議,巴勒斯坦地區是政治分立、經濟合一的地區,也就是一個邦聯。並不是簡單的我們理解的一個阿拉伯國,一個猶太國。

這個議案是怎麼出台的呢?當時聯合國派出了一些域外國家、非相關國家組成調查團,搞田野調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學人Scholar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408/2040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