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時晨晨 :從「圍剿」當下到「孤立」未來

作者:

中美科技戰開始升級,從現有技術的「圍剿」,升級為未來技術的「孤立」。

晶片技術的「圍剿」還沒結束,新的技術又被孤立了。

看幾個新聞:

1、美國拒絕續簽《中美科技合作協定》。

它是我國對外政府間科技領域最大的合作機制,涉及到能源、環境、農業、基礎科學、高能物理、醫藥衛生等20多個領域。

自協議達成以來,約有300萬中國學生在美國大學學習。2021年,美國大學向來自中國的學生授予了8000多個博士學位。

其歷史可以追溯至1979年1月31日,由鄧小平與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簽署。

關於中美科技合作,中國要的是,科技和經濟的發展;美國要的是,中國不倒向蘇聯

這個協議已經延續了45年,就連2019年特朗普當政時期,也得到了續簽。最近一次續簽是是2023年,但是只延長了6個月。

如今,這個協議壽終正寢。

這個協議有什麼影響呢?

對個人的直接影響是,中國留學生想去美國學自然科學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宏觀來看,美國的基礎研究遠遠比中國強大,中國可能在應用層面佔據一些優勢。

如果中美科技不在合作,那麼我們想接觸更多科技前沿的東西會變得更加困難。

對產業的影響是,科技創新可能只局限於以前的基礎研究,屬於螺螄殼裏做道場。

2、蘋果、奔馳、寶馬、福特、通用、大眾等巨頭紛紛放棄或縮減電動車計劃。

2月27日,蘋果突然宣佈,終止近10年的「泰坦」造車項目,將重心轉向生成式 AI。

此外,奔馳也表示,放棄全面轉型為電動車的戰略,重新將燃油車定為未來主要目標。

它們給出的理由基本上就是,不賺錢、競爭壓力大等等。

這對中國來說,好事還是壞事?短期來說是好事,長期一定是壞事。

中國電動車品牌現在屬於百花齊放或者多家混戰,老牌車企放棄電動車項目,那自然少一個競爭對手,這肯定是一件好事。

但是大家想一個問題,馬斯克當年為啥完全開放特斯拉的專利,然後任由中國國內各種造成新勢力崛起?

技術路線之爭嘛。

只要中國的企業真金白銀在電動車領域砸錢了,那麼就不會輕易關掉這個領域,特斯拉就可以靠對手活着而活着,靠對手強大而強大。

這叫利益綁定。

另一個例子就是,中國的乒乓球。中國為啥費勁九牛二虎之力,為國外培養那麼多的競爭對手?

因為你一家獨大了,就沒人跟你玩了。

還有日本的氫能源汽車,核心專利都在日本企業手中,全球其他國家根本沒動力去點這個科技樹。

如果到最後中國電動車技術大獲全勝,不用懷疑,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等國家,一定會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徵收高額的關稅,或者禁止從中國進口電動車。

現在已經有這樣的跡象了,拜登已經指示美國商務部對中國的電動汽車進行調查,表示將採取前所未有的行動,藉口是「國家安全」。

如果電動車這個科技樹失敗了呢?那麼損失的也只有特斯拉一家而已。

大家一定要想清楚一個問題,只有技術,是不行的,關鍵是走不走的出去,能不能賺外國人的錢。

歐美日韓燃油車技術領先,但是他們能賺我們的錢。

這就相當於自己抓了一幅好牌,但是對面三家掀桌子不玩兒了,搞得自己很掃興,也很窩火。

3、美英日韓等10國就6G發展達成共同原則。

美國白宮當地時間2月26日發表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瑞典芬蘭、捷克、加拿大、澳大利亞十國的聯合聲明,聲明稱就6G無線通信系統的研究和發展達成共同原則,內容包括「保護國家安全的可信賴技術」,「安全、有彈性並能保護私隱」,「可負擔性、可持續性和全球連接」以及「頻譜與製造」等。

關鍵點是,沒有中國。

中國不是5G發展的很好麼?那麼就圍追堵截5G的發展。

圍追堵截也不是長久之計,那乾脆跳過5G,直接進入下一代技術。

當然,我國也在研究6G技術,也早就進行了基礎研究。

問題是什麼呢?能夠像4G或者5G那樣普及,或者廣泛應用嗎?

這不像北斗導航,這只是民用的,不涉及國家安全,也不會傾全國之力去研發。

科技領域裏的「孤立主義」開始盛行,未來沒有搭便車了,誰基礎研究深厚,誰就能獲得優勢。

根源就是,「市場、自由、法治」的資本主義制度跟「集體主義」制度的比拼。

(有刪節)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財經時差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10/202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