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時,狄青是一名治軍嚴明、作戰英勇的將領,他長年在邊塞鎮守,是北宋的堅強柱石。狄青出身寒微,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走上將軍的位置,並當上了樞密使。
狄青是山西汾州人,自幼愛武,練就一身騎射絕技。成年之後,他到處流浪,後來到開封,投身行伍,成為宋王朝的官吏衛兵。宋王朝時候,凡是以普通士兵身份投軍的人,都要在臉上刺字,就好像流放的囚犯一樣,防止士兵開小差逃跑。狄青的臉上,當然也少不了那個人人引為恥辱的記號。
別人怎麼想的,狄青全然不顧,他有自己的想法。狄青名掛軍籍、臉上刺記的那天,正是開封科舉發榜的日子。春風得意的新科進士們,從狄青他們守宮士兵們身旁經過。別人都在哀嘆:「同是新人,狀元郎跟新兵命運懸殊,真有天壤之別哪!」狄青卻不以為然:「今後如何,還很難說,得看各人才能如何呢。」狄青這句話,曾是人們嘲笑他的材料,但這句話卻正是他此後一生奮鬥的動力,也成為他從行伍升至樞密使的真正奮進的一生寫照。
展現狄青才能的機會終於來到了。西夏建國,騷擾宋朝邊境,朝廷不得不派兵增援陝西邊境州郡。狄青也隨一些宮廷衛士來到了延州,擔任指揮使,在他麾下,有一支大約五百人的士兵隊伍。從開封到延州,別人都不認為是升官,反當作一種變相的流放。在邊境的戰爭中,宋軍吃的敗仗太多了,將士大都產生了畏敵的消極心理。而狄青當時的心態卻完全不同。
每次作戰,狄青總是披散了滿頭長髮,戴上青銅面具,只露出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他橫槍躍馬,身先士卒,衝進西夏軍陣,所向披靡,無人能擋。在延州四年,經歷二十五戰,建城寨,破敵陣,八次負傷,卻仍堅持戰鬥。有一次大戰於安遠,狄青身負重傷,偏偏西夏士兵大舉反撲,他立即掙扎着重上戰馬,帶領士兵擊退來犯之敵。正因為狄青如此英勇,西夏士兵都稱他為「天使」。此後,狄青一出陣,西夏士兵便人人膽寒,避之惟恐不及。
狄青自己是行伍出身,對手下士兵十分關護,經常噓寒問暖,共勞苦,同饑寒,深得士兵愛戴。同時,他治軍嚴格,賞罰分明,帶兵藝術高明,邊界上的各級將帥都視狄青和他的部隊,為抵抗西夏兵進犯的主力。
後來,韓琦和范仲淹,到了延州主持軍政。當地的經略判官尹洙,向范仲淹推薦了狄青。范仲淹跟狄青交談後,一見如故,連聲稱讚說:「這是一位能成為良將的人材!」他特地送給狄青一部《左氏春秋》,開導狄青說:「當將領的不僅要勇敢善戰,還應該通曉古今。」勸狄青認真讀書,吸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
狄青深受感動,從此利用戰鬥的間歇,刻苦閱讀古代史書,把秦漢以來各次大戰過程、各位名將的兵法都研究了一遍。他們的成敗得失,狄青都爛熟於胸,成為一位既能衝鋒陷陣又精通兵法的將領。時時以古代仁義為心,以護國愛民為志。一顆新星終於升起在中國大西北的天空。
當狄青升任秦州經略招討副使的時候,他的名聲傳進了宋仁宗的耳朵。這位皇帝大感興趣,召狄青進京,問他守邊方略。狄青到開封的時候,正遇上西夏兵進攻甘肅渭州。狄青奉命繪製渭州圖形,上奏擊退西夏的辦法。狄青對地形熟悉,對敵我雙方了如指掌,又掌握了兵法要領,他的分析深得宋仁宗賞識。從此以後,他總是被朝廷調到戰事最吃緊的地方去,從陝西到甘肅,從河北到四川,到處都出現過狄青的身影,也都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這位行伍出身的大將,終於被任命為朝廷的樞密副使,成為全國軍隊的副帥。就在他剛剛上任的時候,嶺南傳來了儂智高攻掠兩廣的緊急戰報。狄青毅然放棄了京都優裕的生活,自請帶兵南下,平定這場給兩廣百姓帶來深重災難的動亂。出征之前,宋仁宗打破慣例,不派文官牽制武將,由狄青統一指揮嶺南宋軍。狄青選拔了一批善戰的西北士兵;拒絕了京都一些權貴的子弟,不讓他們藉機混得一官半職;還力主宋軍單獨出征,否定了聯合交趾、共同對付儂智高的提議,杜絕了可能帶來的各種後遺症。他的這些措施,被後來發生的事實證明,是十分明智的決定。
紀元1053年,狄青帶兵來到了廣西賓州,立即下令,嶺南各部不得妄自出兵,一切行動必須在屢敗的宋軍恢復士氣以後進行。可是,廣西宋將陳曙為了搶頭功,擅自率兵出擊,在崑崙關大敗而歸。狄青為嚴肅軍紀,毫不留情地處決了陳曙等三十名負有責任的敗將。一時間,本來軍紀散亂的嶺南宋軍大為震動,軍事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此時,狄青並不急着出兵,他下令全軍休整十天,還放出口風去,說宋軍糧草不足,十天之後還要籌集軍糧。這一消息傳到依智高耳朵里,依智高立刻放鬆了警覺。正月十五前夕,依智高以為狄青不會進攻,在邕州張燈結綵,準備歡度元宵佳節。可就在十五清晨,狄青突然下達了進軍崑崙關的命令。當天晚上,狄青身穿普通將士服裝,帶隊頂風冒雨到達了崑崙關下。第二天,宋朝大軍就打下崑崙關,直撲儂智高的老巢邕州。
正月十七日,邕州城外,兩軍發生了激烈的戰鬥,宋軍在歸仁鋪左右迂迴,包圍了依智高的軍隊。依智高見大勢已去,不得不棄城而走,逃進大理國,最後被大理國王殺死,首級被送到了開封。狄青得勝回朝,升任樞密使,成為唯一一名從士兵升任全國軍事長官的將軍。
直到這個時候,狄青的臉上,還留着當初黔刻的士兵的印記。別人勸他把印記磨去,他卻說:「留着它也好,它能讓所有士兵都明白,即使是人人視為低賤的士卒,也有可能建功立業,升任為執政大臣。」
正因為狄青用自己的經歷,向只重門第的權貴,進行了一次有效的挑戰,撕開了權黃門閥的一個小小的缺口。他最終還是遭到了佞臣們的暗算。那些別有用心的貪官污吏,開始中傷狄青,甚至搧動宋仁宗,要宋仁宗警惕,別讓狄青成為擁兵自重、不聽調度的叛將。宋仁宗出於自己的私利,果然解除了狄青樞密使的職務,讓他出任河南陳州的地方官。狄青鬱郁地來到陳州,不到半年就因病而死。一代將星就這樣過早地殞落了!
(事據《宋史》)
2009年01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