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唐詩三百首》中最易被忽視的詩,詩名都沒有,卻從開篇美到結尾

唐代有記載的詩近5萬首,清朝蘅塘退士選了其中的311首,編成了《唐詩三百首》。沒入選的不一定不是精品,但入選了的多數都是經典。在這311首詩中,李白杜甫、李商隱、王維白居易、劉禹錫等名家巨匠之作已經佔去了大半,所以留給小詩人的名額本就不多。這其實就意味着能入選的小詩人之作,一定有其不凡之處。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首三流詩人的入選作品。

此詩名叫《闕題》,來自唐代詩人劉眘虛的。之所以會叫「闕題」,是因為它流傳到清朝時就沒有名字,到底是詩人沒寫還是流傳過程中缺失了,我們不得而知。而作者劉眘虛本身也沒什麼名氣,與李杜等名家相比只是個三流小詩人。《全唐詩》中一共只收了他15首詩,這首《闕題》是其中一首。與其它14首詩相比,這首詩算是超水平發揮了。

作者沒名氣,名字也沒有,讓這首詩成為了《唐詩三百首》中最容易被忽視的詩。雖如此但它卻婉轉自然,從開篇美到結尾,被清代文人宋宗元譽為天籟。讓我們來品一品:

《闕題》

唐.劉眘虛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聞流水香。

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全詩通篇寫景,不抒情也不議論,這在唐詩中是很少見的。一般來說這樣寫詩會陷入鋪敘無味、牢騷繁複的尷尬境地,但劉眘虛這首詩卻完美地避免了這一點。詩人巧妙地按空間順序來寫景,他由外向里行走,目光也由遠及近,令全詩層次分明,頗具特色。

詩的前兩句寫自己進入深山後所見之景。山高路轉,蜿蜒的小路一直延伸,直到白雲的盡頭,一開篇就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如夢如幻的仙境中。在這裏春光明媚,清澈的溪水緩緩地流着。可以想像為了走到這,詩人定經歷了很長一段山路,所以見到此景他的內心是欣喜的。

三、四兩句細寫溪水。花兒飄下,隨着溪水漂蕩着,讓人以為是溪水在散發着清香。寫溪水的詩名其實不少,落花流水的意象也很多,但是「流水香」這種寫法卻很少見,短短几個字可謂寫活了這一曲溪水。

接下來的兩句詩人終於到達了目的地,這是一間山中宅院。它的大門正對着婉約山路,柳陰深處設有一間書堂。詩人沒有寫主人是誰,但通過四周清幽的環境和其於山中讀書的雅興,可以看出這是一位氣質高雅的隱士。最後兩句是總結,在這裏讀書時,每當太陽穿過柳葉,陽光便會酒在衣服上,溫暖着讀書人。

縱觀這首詩,通篇都在寫景,抓住每樣景物的特色,一句一景。最難得的是,詩人故意只露出人物的行蹤,不直接描寫他,卻一樣能達到讚揚人的目的。明代文人鍾惺稱此詩:「骨似王、孟,而氣運隆厚或過之」,大家認為這首詩達到了王維孟浩然的水平嗎?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千里明月照天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229/2024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