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做人,守住規矩,你就贏了

古人說:「無規矩,不成方圓。」

按照規矩辦事,交友,學習等,就能有跡可循,逐步走向成功。

現實卻告訴我們,規矩是呆板的,人是靈活的。若什麼都守規矩,那麼就變成了墨守成規,反而對人生有害。

做人,要方、圓結合,內方外圓,內圓外方,各有千秋。

真正的規矩,有形也無形,能夠變通,有套路而不完全遵照套路。

01

規矩,是一把雙刃劍。

凡事有利有弊,規矩也是如此。

規矩用得好,就能促進人生,規矩用得不好,人生就會處處受到限制。

太守規矩,會害了自己。

商鞅變法,可謂是天下皆知。到現在,我們還在享受其部分成果。

《論衡·書解篇》裏說:「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其成就,非常明顯。

在變法中,他強行推進小家庭制度,並且規定不能隨便留陌生人借宿,要大家互相監督,否則就會有連坐的懲罰。

留宿,要有官方的憑證。

當秦惠王要抓捕商鞅的時候,商鞅逃到鄉下,卻苦於沒有官方憑證,走投無路,最後被官兵抓住,遭遇車裂。

當我們用規矩去套牢別人的時候,其實自己也套牢在其中。

你為別人畫了一個圈,讓別人不能走出圈外。那麼同時,你起碼要承擔起監督的責任,因而不能遠離這個圈。

你把圈看得太重了,要是圈內發生惡鬥,或者火災,你也不離開半步,結局就是被連累,人生因而被毀。

遵守規矩,可以保命。

西漢時的將軍周亞夫,駐守在細柳,他帶兵打仗,軍令如山。

有一次,漢文帝到處巡視,到了細柳,士兵把他擋在路上,說:「請慢行,沒有憑證,不能入內。」

隔一會,周亞夫面見漢文帝,披着軍服,說:「不便行禮。」

漢文帝見狀,高興地說:「此真將軍矣。」

東漢時期,光武帝遇到一個硬脖子縣令董宣。

董宣發現光武帝的姐姐,藏了一個罪犯,就毫不猶豫抓起來了。

光武帝的姐姐告狀,說董宣抓了她的僕人。

面對光武帝的質問,董宣說什麼都不願意認錯,把規矩說得清清楚楚,從而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按規矩辦事,方是方,圓是圓,沒有什麼不妥。就是上司也不能為難你,畢竟,上司需要守規矩的人,才能維持單位的運行。

規矩就像一把尺子,能夠衡量天下所有的人,只要你在尺度之內,那麼你就能借用尺子來保護你。

當尺子太小,尺度限制了人生和社會,那麼尺子就變成了囚牢,會害了大家。拿尺子的人,會被大家仇視。

02

規矩,是合事宜的原則。

古人云:「禮者,敬人也。」

禮的規矩,是讓人與人互相尊重,是讓禮節來幫助人。

以此類推,社會上的規矩,本質上為了人們的發展,是被人操控的東西。

我們既要守規矩,還要學會修改規矩。及時變通規矩,讓規矩發揮最大的作用。否則,規矩就顯得多餘了。

放眼望去,房子最能體現古人的「規矩」——「中,天下之大本。」

房子有一個中心,圍繞中心點,建設四方、多邊形、圓形等建築。大體上,建築物還要體現對稱的美。

看那些青磚瓦房就會知道,古村落的規矩,帶來了美感。

隨着時代的發展,很多古村落不太適合居住了,被小城市、現代化的建築取代。

房子的變遷過程,就是規矩的變遷過程。

做人也是如此,用規矩來平衡人與人的關係,人和社會、工作的關係,促進兩端的平衡。若是平衡被打破了,就要及時調整。

當規矩無法促進平衡了,就要徹底修改。

春秋時,晉國正卿智伯瑤的家臣豫讓,在智伯過世後,多次刺殺趙襄子。因為趙襄子謀害了智伯。

面對刺客,應該馬上抓起來,斬首。可是趙襄子沒有這樣做,而是敬重豫讓的人品,讓他刺了自己的衣服,完成他忠心主人的心願。

從而,有了「士為知己者死」的典故。

我們經常說:「時勢造英雄。」

根據時勢,去做正確的事情,駁斥已經不合時宜的東西,就是英雄的行為。

具體來說,做一個善於變通規矩的人,更加成功。

其一,規矩可以促進時代發展的時候,你應該想辦法守住規矩。

記住,「器有尺度,物有準繩,要一絲不差,一拍即合」,人和規矩融為一體,規矩就成了自己的守護神。

其二,規矩阻礙了人生發展的時候,要不按規矩出牌。

記住,「不破不立」。分寸在心,進退有序。

經過打破常規,尋找新的處事原則,然後建立新的規矩,抓牢「規矩推動社會」的根本。

曾仕強說過:「經是方的,規規矩矩,實實在在。權是變動的意思,要持經達權,合理應變,才能圓通而安人。」

不做墨守成規的人,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更容易成功,更是規矩的標兵。

03

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人這一生,既要守規矩,也要建立和修改規矩,讓規矩和人生發展,相得益彰。

一個人,總要有主觀能動性,借着規矩的樓梯,一步一步往上走。

規矩是方的,也是圓的,是曲的,也是直的,全在人心。

只要人心向善,規矩就能得到維護,人生就會越來越好。

常常問一問,心中的尺,對了嗎?需要調整嗎?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布衣粗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218/2019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