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恆大危機現形 到期未清償債務近三千億元人民幣

恆大集團遭香港高等法院頒佈清盤令後,其債務危機對整體中國經濟的影響日趨顯現。該公司周五發佈最新公告顯示,截至去年十二月底,恆大涉及未能清償的到期債務累計約人民幣近三千億元。

圖為"恆大集團"深圳總部大樓樓頂的招牌正在被拆除路透社圖片

恆大集團遭香港高等法院頒佈清盤令後,其債務危機對整體中國經濟的影響日趨顯現。該公司周五發佈最新公告顯示,截至去年十二月底,恆大涉及未能清償的到期債務累計約人民幣近三千億元。

據中國媒體「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恆大除了未清償的到期債務2978.1億元外,逾期商票累計約2050.04億元。通過股權轉讓、土地及在建工程轉讓、信託、代持等方式,該房企已完成過戶的房地產項目共計82個。

恆大公告(每日經濟新聞網站截圖)

台灣東華大學新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松興接受本台訪問時分析,一般企業發債大都是10年期以上的債券,而在中國的無擔保短期融資券,也就是一年期以下的商業票據,通常能不斷抵押質借。他說,商業票據的可靠程度依賴於發行企業的信用程度,恆大早就心知肚明還不出錢,因此在香港高等法院才使出拖字訣,7次要求暫停清算。

「清盤結束後,債權人應該都拿不回來,血本無歸。就算恆大可能有屬於不動產類的隱藏的資產,如果早一點處理,在房地產限跌令時仍能拿回一點點錢。但處理時間一拖延,地產商非常辛苦,無法取得足夠的現金,勢必違約,這是死亡的漩渦。」他說。

路透社報道,標準普爾指出,由於被清盤的只有恆大的離岸實體,持有恆大離岸債務的債權人或需數年才能獲得少量賠償。標普中國企業專家李常表示,該行預計離岸債權人會在清盤完成後,獲得數美分的賠償。

在本台《亞洲很想聊》節目中,主持人提問恆大事件會否影響債權人或投資者對香港地產股的信心?美國歐道明大學講座教授、管理系主任李少民

表示,如果中國政府想欺負外國人,優先照顧本國人,其國際信用將面臨危機:「你如果這次危機不處理得公平的話,以後在國際上金融市場就完蛋了。」

學者:恆大「做夢」等北京搭救中央根本不出手

恆大出現資本危機後,不少人期待中國政府出手承接。李少民指出,為何清算會拖延7次,恆大「做夢」等待中國政府出手。現在看得很清楚,中央政府根本不出手,外界也認為香港高等法院敢清算恆大,肯定是得到北京的默許。

李少民說:「房地產直接的佔中國GDP(總產值)10%多一點,加上輔助行業和各種關鍵行業,佔中國總產值的四分之一。如果房地產一垮,中共中央說誰的孩子誰抱走,這明顯把鍋甩給各地方政府。」

恆大清盤中國房地產觸底?

除了債務之外,恆大留下的「爛尾樓」高達162萬套,涉及業主達600萬戶,這些人更關心「保交樓」如何善後。

2022年1月7日拍攝,恆大集團在中國海南省人工島嶼海花島上建造的39座高層住宅樓,當局已下令拆除。(路透社)

台灣的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宋國誠在節目中分析,如果要「保交樓」,至少還要挹注3萬億元人民幣才能確保樓盤順利交屋,加上恆大逼近2.5萬億人民幣的債務,也就是如果恆大還要繼續經營,投注的資本需超過6萬億元人民幣:「誰敢玩這一債務黑洞的冒險遊戲?我相信連政府都會膽戰心驚。」

宋國誠預期,恆大事件絕對不是觸底,只是引爆點剛開始,後頭的連鎖反應即便是滯後也一定會出現,而且一定是加速且更具爆炸性。雪上加霜的是,中國經濟體制不只是房地產,所有的利空消息接連爆出,這絕不是利空出盡。

「所謂觸底反彈,是所有利空出盡完畢。但是,現在中國利空因素不斷的湧現,就像溫泉到處冒泡,整個經濟體制不可能穩定。可以肯定,現在不是觸底的時刻。」宋國誠說。

陳松興認為,中國政府對恆大事件有誤判,財經團隊不力。如果要救的話,應該在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金融會議處理。他們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關於地方政府和中小型金融機構債務就要求大型銀行承接。但這些金融機構合併之後,債務問題一層層疊加到銀行身上,資產規模看似擴大,但債務移轉看不清,所以「變大並不會變好」。

陳松興:「中國政府就是拖,因為如果讓那些企業、銀行或地方破產的話,就是承認失敗。對他們而言,在政治上後果比較嚴重,所以不能承認失敗。」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202/2012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