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我見過真正厲害的父母,都在培養孩子的「復原力」

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卡倫·萊維奇和安德魯·夏特在著作《復原力的因素》一書中提到「復原力」一詞。

復原力指的是:能夠從挫折中恢復原狀,從失敗中學習經驗,從挑戰中獲得動力,以及相信自己可以克服生活中任何壓力和困難的能力。

簡單點說,復原力是個體對困難經歷的反彈能力。

復原力高的孩子,挫折和失敗是他的墊腳石,能助力他走向更高處。

復原力低的孩子,挫折和失敗成了洪水猛獸,他很輕易就被吞噬。

「復原力」是造福孩子一生的力量

媒體曾報道了一則「微光女孩」的故事。

她的名字叫周芷晴,在4歲時患上白內障,雖然積極地進行治療,但是左眼視力仍在不斷萎縮,6歲時左眼徹底失明,右眼僅存0.1的視力。

因為從小視力微弱,她被稱為「微光女孩」。

就是這樣一個眼中的世界完全模糊的女孩,手持望遠鏡、放大鏡、小枱燈,在求學路上堅定地走着。

即使只有微弱的視力,看不清路牌,分不清5米以外的人影;

即使為了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她要保持手持望遠鏡的姿勢45分鐘直至手臂脖子酸痛;

即使別人一個小時可以做完的試卷,她要花費一倍半的時間。

她品嘗的艱辛比常人多得多,遇到的異樣眼光不在少數,困難重重下她依然在堅持。

遇到難解的題目,她一遍遍驗算、重試。

成績不理想了,她擦乾眼淚再戰鬥。

一個柔弱身軀吞下生活給予的全部苦果,向命運發起英勇挑戰。

後來,她用實際行動改寫了自己的命運。

高考那年,她憑藉高分被中國人民大學人力資源專業錄取。

孩子的成長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措手不及的難題,也會猝不及防地步入不堪的處境。

來事不慌,遇事能扛的復原力,就是一個孩子難得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

米高·喬丹一路成長為籃球巨星曆經很多次失敗,上高中時他曾經被籃球隊淘汰下來,他曾輸了幾百場比賽,投籃失誤過幾千次。

可是他的成功也恰恰誕生於多次失敗的磨鍊,誕生於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他說:「我一生經歷了失敗、失敗、再失敗,這就是我現在成功的原因。」

是啊,人生中難免會有失誤,大人都不能倖免,何況是孩子。

出現暫時的失利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沉淪,沒有再戰的勇氣。

為什麼有的孩子遭遇挫折能整理好情緒,再站起來,而有的孩子卻在困難面前一蹶不振,甚至走上自毀的道路?

復原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有復原力的孩子而言,困境只是一場小感冒,而對於沒有復原力的孩子而言不亞於癌症

有「復原力」與沒有「復原力」的孩子,

差別有多大?

就像谷愛凌

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中,谷愛凌給出了一個漂亮的開場,但第二跳時,她意外出現了嚴重的失誤,重重摔在地上。

這一跳過後,她的排名一下子落後了許多。

在所有人都擔心她能否重新站起來,發揮好下一跳時,她堅定起身,頂着巨大的壓力,穩住自己,給出了堪稱完美的第三跳。

正如她自己說的:「中間摔了一跤,不太好。最後還是學習了,突破了,這樣感覺非常好。第三跳時,我知道是最後一跳,釋放了所有的能力,展示自己。」

有人在失誤中沉淪,谷愛玲從失誤中學習,最後,她逆襲摘得銀牌。

強大的復原力給了谷愛凌一顆大心臟,一切不如意不在心中留存,永遠向前,永遠充滿希望。

面對突如其來的挫折,有的孩子萎靡不振,有的孩子卻能迎難而上,於荊棘困苦中為自己贏得生機。

在人生路上走得遠、走得穩的孩子,一定是擁有強大「復原力」的孩子。

三個方法提升孩子的「復原力」

1、尋找意義感

學生時代的莫言經常被村裏的孩子嘲笑長相醜陋,學校里幾個囂張的同學,還以此為由欺負他。

為此,他變得自卑、痛苦,回家向母親訴苦。

母親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兒子,你不醜,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裏?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變美。」

聽了母親的話,莫言慢慢打開心結,不再糾結於相貌,而是把重心放在做有意義的事情上,最終成了舉世聞名的作家。

艾默生說:「一個人如果懂得為什麼去做,那麼他將永遠是自己的主宰。」

認定一件有價值的事,並持續為之努力,孩子便不容易被困難煩擾。

2、培養成長型思維

復原力強的人普遍具備成長型思維,他們相信能力會通過辛勤的努力得到提升,把失敗看成生存體系的反饋,失敗很正常,有問題解決問題即可。

面對考試失利,具備成長型思維的孩子開啟自我評估,從聽課習慣、作業質量、複習程度等可控因素入手查找原因,爭取下次不犯相同的錯誤。

與之相反的封閉型思維的孩子就會怨天尤人,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徹底否定自己。

因此,要把成長型思維刻入孩子的骨血里,將眼光放長遠,不因孩子的一次失誤而否定他。

父母可以和孩子尋找原因,引導孩子理解挫折和失敗不過是人生長河中的漣漪,從而讓孩子變得平和,獲得力量。

3、做孩子最強大的支撐

電影《阿甘正傳》中的阿甘腿有殘疾,需要戴着腿箍才能勉強行走。

他因被別人嘲笑而失落,媽媽告訴他,那不是普通鞋,而是一雙寶鞋,可以帶他走遍天下。

阿甘的智商只有75被校長勸退,媽媽據理力爭,堅信孩子雖然遲鈍了一點,但和其他人一樣有均等的受教育機會。

阿甘遭遇欺凌和不公時,媽媽始終站在他身旁,安慰他,為他爭取該有的權益。

在媽媽的言行影響下,他始終心懷希望,遭遇種種坎坷,都不會輕易被打倒。

他始終記得媽媽說過的話:「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糖,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Facebook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面對丈夫的意外離世,逐漸從陰霾中走出來,她在伯克利畢業典禮演講時這樣說道:

「那些承載着苦難的時光,那些從根本上挑戰你每一份堅持的日子,將最終決定你會是一個怎樣的人。」

我們不歌頌艱難困苦,但它們來了,希望我們的孩子有抵擋的能力。

願身為人父母的我們都努力提升孩子的「復原力」,讓遭遇挫折的孩子,能快速走出陰霾。

那些打不倒我們孩子的,終將使我們的孩子更強大。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富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113/2003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