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中國的未來是沒有未來

作者:
看中國外交部的發言,就顯得非常滑稽可笑。「我們反對脫鈎斷鏈」。它證明了筆者關於「中國是世界經濟列車的一節車廂」的基本判斷。假如中國是火車頭,它壓根兒不必擔心別人脫鈎。在脫鈎的問題上,中國政府表現的特別無恥,別人拉着你跑,你天天罵罵咧咧;別人不跟你玩了,你又滿地打滾。

所以,這裏提出一個簡單的預測未來的判斷依據,就是用國際政治的形勢判斷中國經濟。設想站在西方的角度去看問題,把中國看成是一個滿嘴酒氣的暴發戶,什麼時候西方人感到那個醉漢的威脅消除了,那時才是中國經濟衰落的結束,還不一定是下一輪復甦的開始。

鄧小平有一句名言,「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句話成為中國經濟奇蹟的信念基石,它的確成為中國經濟奇蹟的圖騰。但是,這句話讓西方人理解的話,只要是有遠見以及具有洞察力的政治家,其解讀應該是毛骨悚然。

首先,對世界來講,發展未必是硬道理,特別是假如鄧小平的意思是「發展=增長」的話,西方主要發達國家早已進入發展高原地帶,經濟長期處於緩慢增長期,有時還會出現負增長,GDP不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質量的唯一指標。中國長期高喊發展,是因為中國經濟相對落後,增長空間巨大,大家對於「發展」的認知完全不同。所以,對於西方,發展不一定是硬道理。

其次,中國與西方對中國發展起來以後的預判嚴重對立。西方以為,幫助中國發展起來以後,中國會逐步走向民主,一黨專政的政權會逐步改良,中國會接受與融入普世價值,成為一隻人類文明發展的新型力量。中國呢,原來中國講的發展是「韜光養晦」,意思是一旦老子強大起來,就沒有你們什麼事了。還記得你們當年「八國聯軍」侵華嗎?我們可沒有忘。原來我們中國窮,對你們這些大鼻子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敬畏,等到我們中國富裕了,就會對你們不客氣。今天的中國完全可以平視世界,東升西降是當今世界的主流,也是大趨勢。

不知何時,中國人有一種「原來有錢是那麼的簡單」的莫名其妙的得意。

當年西方幫助中國發展,是把中國的進步看作是Winwin。

而事後西方人看明白了,中國人把自身的崛起看作是Zero-Sum。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這絕非文字遊戲。恰恰是這一字之差,一念之差,導致中國國運發生顛覆性逆轉。說通俗一點,就是西方看明白後,就不帶你玩了。

在討論中國的未來時,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即靠中國自身不可能拉動經濟。假如這個判斷成立,那麼,內循環就是胡扯。中國自身不能拉動經濟增長主要有三個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人缺乏創造性。有人會說了,「Made In China」遍地皆是,怎麼能說中國人缺乏創造性?二碼事。一個簡單的問題,什麼是經濟增長的動力?有人說,是消費。錯!!!是創新。假如沒有創新,消費很容易陷入慣性,缺乏增長動力,比如,假如一直是有繩電話,現代化的定義就不同。假如一直是諾基亞手機,今天的世界經濟起碼會低幾個檔次,是蘋果手機拉動了經濟。中國人缺乏創造出顛覆世界的劃時代產品的能力,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假如沒有西方工業化的滲透,中國今天還停留在農耕時代。至於原因嘛,一言難盡。

假如中國人缺乏創新能力這個判斷是正確的,那麼,當世界暫時沒有推出新產品,或者發達國家把新產品的生產轉移到中國以外去生產,中國的經濟就會衰退。

中國自身不能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二個原因,比起西方人,中國人不消費。當然,有了錢,誰都會消費,只是說中國人的消費佔收入比相對較低。統計數據表明,中國的人均收入佔GDP的比例,是全世界最低的,你會說,中國人不消費是因為沒有錢,但事實是,同樣在有錢的情況下,中國人的儲蓄比較高,消費率較低。這裏面有觀念的問題,也有社會保障體系的問題。

中國自身不能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三個原因,這個原因很少有人注意到,就是中國的商業環境太卷,一個商品剛剛熱銷一下,立即陷入價格戰,最後誰也不賺錢。一個明顯的現象就是中國缺乏知名品牌,更缺乏知識產權保護,其結果是沒有幾個產品有足夠的溢價,帶來社會財富的增長。像茅台酒這樣的所謂品牌,之所以能夠賣到天價,是因為其產地資源受限。假如不是酒池的局限性,茅台酒明天也會鋪天蓋地,價格一落千丈。回顧四周,中國有幾個像法國,意大利奢侈品品牌那樣的天價商品?沒有。假如一個國家沒有品牌溢價的支撐,過日子還行,拉動經濟就不用想了。

這裏有一個荒唐的反例,就是中國的樓市。你看,房價年年上漲,對GDP有不可替代的急速拉動作用,可惜呀,這是惡性債務模式的惡果,不可持續,而且危害極大。這同前面講的法國奢侈品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文學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105/1999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