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北大教師公開發聲:校園怎麼會不是公共場所?

北京大學。圖源:北京大學微信公眾號

近日,北京大學工學院副教授李植在社交媒體的幾篇文章,讓大學校園該不該開放的話題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李植在社交媒體知乎記錄了前段時間他「跨欄」進入學校,和保安上演一場「追趕大賽」的故事,呼籲北大打開大門。此事引起了不小的關注,緊跟着,高校是否應該打開大門引發熱烈討論。有人認為「好的大學沒有圍牆」,也有人認為,設置進出門檻能更大程度保護在校師生。

關於「大學是否應該開放」的思考和討論,並非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

隨着疫情調控政策的調整,全國各地大部分高校的校園陸續對外打開校門,但不少只向校友和在校師生員工的親友開放。隨着清華北大等高校在暑期陸續打開大門,恢復校園參觀預約通道,伴隨而來的卻是「名額秒沒」「黃牛漲價」等現象。

對於「為什麼大學應該向公眾開放?怎樣開放大學校園更合適?」有觀點認為,即使在國外,多數高校其實是「半開放」,即僅對公眾開放體育館、博物館、音樂廳及歷史遺蹟等,核心區域的教學樓、宿舍等並不對外開放,只是限時開放或節假日開放。

也有觀點認為,社會需要開放的大學,大學也需要在開放中擁抱社會。此外,大學的管理能力,不恰是應該在這種時候體現?大學裏的管理學院、公共政策專業,每年的學術成果車載斗量,是否也可以研究一番校園如何管理?大學開放是底層邏輯,如何管理則是技術問題,不能因為管理遇到困難,就連「開放」這一大學的靈魂都一併丟掉。

高校該如何在管理和開放之間尋找平衡?多位受訪的高校教授都提到,大學需要有精細化的管理制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大學校園的文化資源、課程和其他設施,如果開放共享,可以為許多人創造學習機會。大學應確立一些基本規則,讓開放共享為原則,不開放不共享為例外。

2018年7月3日,北京大學第一套「刷臉入校」閘機7月2日正式在北大西南門投入運行。圖源:VCG

以下為李植老師在社交媒體發文及回復的摘編:

01.

從今天與保安比賽跑步說起

北京大學的門衛制度,該改改了

這個學期在北大沒有課,很少進主校區,所以門衛們大概忘記了還有我這種人,一個從來不遵守北京大學門衛制度的教師——準確地說,從2008年起從來不遵守這個門衛制度的教師,因為北大進門查證件的制度是從奧運會的時候開始實施的,在此之前的北大是完全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進。

那時候雖然查證,但是門口並沒有現在這樣的閘機和人臉識別設備,所以有證件的師生和家屬,在進門的時候搖晃一下手中的工作證、學生證、家屬證,就可以大搖大擺地通行,保安很少過問。

我認為大學自由出入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斷然拒絕查證新規,從而也就與門口保安出現過多次摩擦,好在我一般都配合調查(只是不出示工作證),也願意恭候警察前來問話,所以保安們逐漸就知道有我這號人,這麼多年了一般都放行,直到校門口裝上了閘機,這是大疫元年之前幾個月的事吧。好在閘機的門不高,我抬腿就能跨越,有些閘機的門之間也有比較大的空間,直接擠過去對我這樣瘦高的人也不是障礙,所以我仍然拒絕更新的入校制度。

刷臉?沒門,我按照法律規定不授權北大使用我的個人信息,所以我都會用書包遮擋刷臉屏幕。我只在剛裝上閘機的時候刷臉試了試,後來發現這種方法從法律上講不太對頭,就不用了。但是為了儘量不直接跨越閘機,我只好向門衛出示我的工作證,讓他們給我開門。能直接為我開門的門衛很少,他們一般還要把我的工作證信息錄入手持電子設備,確認無誤後才放行,這一般會耽誤一會兒時間。我不願意站在閘機前耽誤這些時間,哪怕只有幾十秒鐘——本來進出學校的人就很多,這種消耗是浪費。我直接抬腿就進去了,然後迅速向前走,不與保安糾纏。

但是,今天保安不想放過我,顯然他們沒有料到我的身手挺快。我上午從北大東南門跨越閘機後徑直向西走,走着走着就覺得身後有人用對講機說話,回頭一看,一位保安快步向我走來,大概還有五米遠。

我想起前不久看到的醫生建議,每天幾次短時間高強度鍛煉最有助於健康,就決定來一次短跑訓練,看看能不能擺脫保安。我向保安招了招手,然後開始快跑,保安也立即開始追我。

我向前跑向新改造好的數學科學學院,然後向農園食堂轉向,再轉向新太陽活動中心地下。我的短跑水平是很差的,高中時就徘徊於及格不及格之間,現在更差,但想不到保安居然在短時間內追不上我。短時間內追不上,長跑就更沒戲了,我的長跑水平是優。於是,到達紅太陽的時候,我發現保安不見了。

後來,我按計劃去大講堂前的廣場等人,過了大概十分鐘,追我的保安騎着自行車過來了,同時用對講機報告:「發現目標!」。我不再跑,聽保安調配巡邏隊員趕過來。我對保安說:「你們的體力不行啊!連我都追不上?」保安回答:「是啊,你跑得挺快!我這身大衣太沉了!」他穿着一身類似於軍大衣的制服。我再次向他出示了工作證,告訴他只要向領導報上我的姓名就沒事了。果然如此,趕過來的巡邏隊員都迅速撤去。

等到下午從北大南門離開時,保安還要我刷臉,否則不打開閘機。我照例問:「出門還要這麼麻煩?」回答:「怎麼進的就怎麼出。」——我要的就是這句話,一抬腿就出去了,同時告訴他:「我就是這麼進來的。」出了校門,保安一般不再管了,我不用第二次短跑。今年暑假的時候有過一次例外,我出門後保安不讓我走,然後就上演了一出拔河比賽,保安拽着我的背包不讓我走,我也反方向拽背包。好在背包的質量不錯,拽了兩分鐘也沒拽壞。比賽不分勝負,我於是決定回到校園,去保衛部投訴門衛管理制度,並打聽到一些制度背後的故事。

北大的這種門衛管理制度給師生造成了很大不便,上下班高峰時,北大東門的閘機前常常排起長隊。門口執勤的保安都很辛苦,但是這種嚴防死守的模式不適用於大學,我們真正希望看到的保安應當更關注校內公共場所,而不是站在門口。尤其是連出門也要管,毫無必要。現在已經是大疫四年了,這種刷臉出入校的閘機,什麼時候拆除呢?

在此呼籲北京大學師生不同意授權北京大學使用人臉識別方式出入校門,這是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我所居住的小區曾經有安裝人臉識別系統進出小區的提案,好像是街道主導的,被業委會斷然拒絕)。只要不同意授權人數足夠多,學校必定會(被迫)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否則就排隊幾百米唄,摩擦不斷,看看誰先扛不住。具體操作流程如下:

北京大學門戶->個人服務->人臉採集->設置->人臉識別授權->不同意!

看着上面這個「人臉採集」怎麼覺得這麼瘮得慌呢?趕緊再進入北大門戶檢查一遍,不是我抄錯了。北京大學採集人臉幹什麼?是給生物系還是給食堂?做人皮面具還是。。。?建議北京大學趕緊改為「人臉圖像採集」。

發佈於2023年12月2日,修改於2023年12月12日

02.

再說北京大學的門衛制度為什麼必須改

看來大家對北京大學的事都挺關心,前天晚上寫的短文一天瀏覽量就有五萬(以前過千就很多了),這讓我大受鼓舞,這裏繼續討論這個問題,也許可以寫多篇。我想到哪就寫到哪,也沒什麼章法,完全是就事論事。問題擺在枱面上談總是好的,這也不是什麼諱莫如深的大事,但是關係到校內師生和社會大眾的利益,我覺得校方應該通盤考慮得失。借用崔永元的說法,我有一抽屜關於北大的事,多數是壞事,是不是拿出來講取決於心情和利弊的權衡,好在我的心情一般很好,也知道替北大遮羞的大方向,只不過經常是家醜不外揚的話就永遠不能解決問題,真到那時候,就顧不得美醜了。原則上,就事論事,就事論事。

這次談一個微觀話題:閘機真的有必要嗎?關於國立大學為什麼必須對公眾開放的宏觀話題,留給下一篇。

閘機的安裝是2019年夏天的事,那時候北大早有加強門衛管理的計劃,人臉識別技術的成熟讓這種計劃成為可能,但當時的法律還沒有跟上。於是,在相關法律法規還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北大帶頭(是不是真的帶頭還要考證,反正我記得那時候進出周邊大學,例如北航、北林、北語等等學校都是自由的)安裝了閘機,這樣就有效增加了想自由進出北大的人進出北大的難度。

閘機統統人臉識別的幹活,在開學初我也只能這樣進出,這才有「老臉識新政,刷刷入校來」一詩。為什麼說是老臉呢?因為我並沒有提供最新的人臉圖像數據,校園卡上的照片還是我1999年辦理入校手續時拍的,那時候真年輕啊!好在我天生一副不老娃娃臉,這麼多年了也變化不大,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保安都把我當做學生看待,動不動就吆喝「兀的那學生如何如何」。

現在冒充學生的難度增加了,遠觀尚可蒙蔽一時,近看一頭黑里透白,連通常一月一掛的鬍鬚也泛着白光。我的舊照片居然能通過閘機的考驗,技術之強大令人恐懼。但是好景不長,閘機經常又識別不出來了,閘機的個體差異很大,天黑的時候更是如此,以至於我經常站在閘機前擠眉弄眼,翹首弄姿,最後還要麻煩保安開閘放肉。這個感覺很不好,於是我從某天起再也不用閘機,要麼請保安開閘,要麼尾隨通過,更多的是抬腿跨越。感謝父母培養了我的大長腿,只要褲子不是太緊,跨越閘機就像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探囊取物耳。我一直想試試雙手撐住閘機台面雙腿前屈越過閘機的簡易體操技術動作,以後擇機而動。接下來更是好景不長,2020年改元大疫,學校半年都不歡迎師生到訪,閘機的存在倒是有效減輕了保安的防控壓力。

2021年,《個人信息保護法》出台,北大第一時間增加了刷臉出入校門的授權選項(必須誇獎北大),我當然立刻選擇不授權。這個選擇其實對我也沒什麼用,我反正在學校歡迎師生入校的時候都是通過特殊技術動作出入學校,一般都是上課才進主校區。整體上相安無事,我只在看到閘機前排長隊的時候才可能去干預。

什麼時候閘機前會排長隊呢?內外有別。遊客的隊伍,尤其是夏天旅遊高峰期,遊客的隊伍永遠是長長的,不說一眼望不到頭吧,至少是看了很絕望的那種。閘機的存在有效減慢了遊客進入校園的速度。也許北京大學就是這麼設計的,你們不是想來北大嗎,好的,我兼容並包,我歡迎大家,但是請排隊。想加快入校?對不起,閘機數量有限,一個一個慢慢來,別急別急。我知道你很急,但是別急。我要是在大太陽下站一兩個小時只是為了通過閘機,我一定會在心裏詛咒北大,其實不光在心裏詛咒,我一定會大聲抗議,但是這樣一來北大可能就不讓我進了,很矛盾,是吧?總之閘機對遊客很不友好,但也許北大就是這麼設計的。

北大師生自己又怎麼看閘機呢?恐怕也是又愛又恨。那些喜歡處於被保護狀態的人,更多的可能是北大的學生,往往會覺得閘機不錯,擋住了外面的人,我自己讓渡一些人臉圖像數據,刷刷而進,刷刷而出,方便!但是排隊有時候是難免的,尤其在上下學、上下班的高峰期。我的課經常在傍晚6點前後結束,這對北大東門來說是擁擠時刻,很多人推着自行車要出去,排隊十人以上是家常便飯,雖然並排有幾台閘機可供使用。刷臉不一定每次成功是一個因素,遊客不知道怎麼使用閘機也是一個因素,趕上運氣不好的時候,可能要等好幾分鐘。

很自然的想法是,就算進學校要查證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出學校為什麼還要查證?這是安裝了閘機帶來的新問題。入口嚴一些,出口隨意不好嗎?周邊學校都是這樣做法,就北大特殊?難道北大真的在乎那麼幾個只進不出的?我聽說,每到晚上,保衛部的人就緊張起來,因為必須找到那些進了北大但還沒有出去的人。長遠來說,進出必然是平衡的,就算有人窩藏在校園裏了,其危害就真的那麼重要嗎?國立北京大學據說有一百多年了,這得窩藏過多少人呀?這不是也沒什麼事嗎?

為了實現進出平衡,就寧可讓大家犧牲出校的便利(暫時只說出校),這真的有必要嗎?我聽相關負責人透露,北大真的覺得有必要,因為北大的學生中,心理健康有問題的人比例不低(這算不算北大機密?),學校必須掌握這些學生的動態,所以必須知道他們幾點出了校門,如果晚上還沒回來的話,就要派人去找。神了,是吧?這要是技術不進步,這些學生就會出大問題,是這個邏輯吧?既然有了趁手的兵器,那不得好生用起來?

其實,閘機的存在是一個重大的安全隱患。當然不是說閘門開閉可能傷人的那種隱患,而是說萬一出現什麼危急情況,需要儘快疏散校內人員時,這種閘機是巨大障礙物。指望臨時開大門是不切實際的。我們都不希望出現危急情況,但是防患於未然的準備必須要做。有閘機擺在這裏,怎麼辦?

因此,作為制度上的建議,我們有必要先從拆除出校閘機入手,出校還刷臉、刷卡是毫無必要的,也沒必要為了人盯人防守而時刻關注那些出了學校不回的學生。都是成人了,我願意離開學校不回來,你管得着嗎?學校是一個社會,什麼人都有太正常不過,現在這種為了一部分非正常人類而綁架正常人類的做法,是非常非正常人類的。往深了說,這就是清零思想的體現。中國總想着清零,從70多年前就這麼想,一直想到現在。

看評論,有人提到安檢的事,這裏提醒大家:那種有透視功能的安檢裝置都是有輻射的,儘管輻射量很小,但是如果經常做的話,累計輻射量可能對人體有害,所以在能避免安檢的情況下儘量避免。例如,現在好像各大醫院都要求通過安檢才能進去,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繞開安檢。例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西直門附近)的安檢,就可以從急診附近走伸縮門繞開。安檢通道要求包裹過安檢傳送帶,這個可以名正言順地拒絕,因為開車的人和車上乘客都不用安檢,這不公平。

發佈於2023年12月4日,修改於2023年12月12日

03.

對部分討論的回覆

1.您說得對,我沒有能力組織更多人的抗議活動,只能從我做起,堅決拒絕出入校查證制度。我多次向校長、副校長和相關部門通過正常渠道反映這個問題,並且也在有機會的時候儘量擴大影響,例如在下班時看到閘機前排長隊,我會要求保安「開閘放行」,甚至主動「開閘放行」。我也只能做這麼多了,並且會堅持做下去。另外,您在最後提到的比喻是不恰當的,我絕對不會給學生製造類似的壓力,事實上我對學生來不來上課毫不關心——聽課是他們的事,與我講課有什麼關係?

2.校長辦公室我常去,您說的這些事我都做過(請看我的擺譜文),那就請敬佩一下吧。當然了,拉幫結派,非我所愛,我更喜歡單打獨鬥,也不願意讓別人因為我承擔風險。再強調一下,不要拿低視角看待北大和北大的保安,這裏的制度設計就不會讓保安吃這種虧。

3.放心吧,北大的保安不會因此受處罰甚至丟工作(我已經核實過了),可能受處罰和丟工作的反而是我。不要拿低級視角看待北大。

4.麻煩與無關是兩回事,並且這種事是無法消除的,應該從制度層面解決,而不是一概不讓遊客吃飯。正經的大學,都是歡迎遊客在學校餐廳用餐的,我也作為遊客在很多國內外大學吃過飯,很少有絕對禁止的情況。北大現在這樣,太小家子氣了。

您以為限制了就不是人民公園了?現在學校餐廳只能刷校園卡消費,學生吃飯麻煩是食堂開放時間短、課程設置欠佳、教學樓集中這些不合理制度造成的,與校外人員無關。

5.國立大學的校園怎麼會不是公共場所?全世界那麼多國立大學,就中國的國立大學特殊?真如此,就不要叫國立大學甚至大學。

這是當然,我的工作證都是他們發的,我的照片學校當然有。我的意思是,不能因為現在人臉信息已經泛濫,就容忍繼續泛濫。畢竟技術發展很快,很多東西的管理都要很久之後才能規範起來。

6.大部分遊客只在未名湖周圍溜達,對教學區域的影響有限,至少我在學校里講課時,哪怕是在離未名湖很近的一教講課,也沒有親身感受過「大量的流動人員,造成大量不穩定因素」的情況。暑假的情況另當別論,這就怪校方與旅遊公司合作,用旅遊車拉人參觀。

7.沒有覺得您的觀點偏激,而且真的可能多數北大學生是這樣想的,這其實就是這個問題的可怕之處。我建議您有機會的話去全世界各地的大學校園走一走(哪怕是在網上逛一逛也行),您就會發現大部分大學校園是完全開放的。您可以用北大情況特殊來解釋,但是這是沒有說服力的。如果說危險,現在全世界可能都找不到多少比北京更安全的地方,但是北大卻不敢開放。如果說遊客多,請您去香港大學看看,人家的大學與城市就是一體的,大學校園直通地鐵站,遊客出來就在校園裏到處走。請仔細想想吧。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學人Scholar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20/1992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