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暴虧30%!巴菲特,緊急大撤離!印度怎麼了?

「股神」遭遇大敗局。

持倉五年後,「股神」巴菲特割肉清倉「印度版支付寶」,虧損超30%。

近日,巴菲特掌舵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通過大宗交易,以1.64億美元以約137.1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2億元)的價格出售印度最大數字支付公司Paytm超過1560萬股股票。

這筆交易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不再持有Paytm股份。

據印度當地證券交易所披露,2018年,伯克希爾向Paytm投資了約2.6億美元,以約100億美元的估值買入Paytm公司3%的股份,按當時匯率計算,每股成本約為1279.7盧比。

此次清倉出售的平均價格為877.29盧比/股,以此計算,巴菲特每股虧損幅度達31%。

值得一提的是,Paytm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印度第一筆直接投資的初創企業。

受巴菲特清倉的消息影響,Paytm上市主體One 97 Communications Ltd股價單日一度暴跌5%,最新總市值縮水至5665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90億元)。

巴菲特的前一次拋售是在Paytm公司IPO後,當時伯克希爾·哈撒韋一舉拋售140萬股,拋售價格為2150盧比/股,相比最初入股價格,累計漲幅約68%。

暴虧30%!巴菲特,緊急大撤離!印度怎麼了?

上市即巔峰,Paytm公司IPO後,股價持續暴跌,時至今日,其股價一直處於破發狀態。儘管,今年Paytm股價回升68%,但仍相比IPO發行價低60%。

股價持續暴跌,經營不確定性,或許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清倉「割肉」的主要原因。

分析稱,Paytm股價上市後慘跌與散戶投資者喪失信心不無關係,該公司2010年創立至今尚未盈利,而且短期內都沒有盈利跡象。

巴菲特在支付電子領域的投資頻頻遭遇滑鐵盧,公開資料顯示,除了Paytm之外,伯克希爾·哈撒韋在2018年還投資了巴西數字支付公司StoneCo,2021年以來,股價持續崩跌,截至周五美股收盤,報14.5美元/股,相比IPO時的價格累計跌幅超53%。

印度「支付寶」

Paytm,被市場稱為印度「支付寶」,成立於2010年,是印度最大的支付平台,目前擁有超過3億註冊用戶,相當於印度網民數量的一半,平台上的商戶數量超過2000萬戶。目前,Paytm已發展成涵蓋數字支付、保險、信貸等業務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平台。

Paytm的創始人為維傑·辛格·謝爾馬,利用印度大量人口未擁有銀行賬戶的現象,於是在2010年成立了Paytm,推出了一個簡單的手機軟件,讓人們可以用這個軟件去支付水電費等公共事業費用。

他的推廣策略是,設立數千個線下充值點,用戶可以用現金線下充值後線上支付公共事業費用。

但在Paytm成立的前幾年,Paytm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主要原因是,印度窮,大部分人沒有手機、買不起電腦,直到2015年4月,印度能夠上網的人數也不到1億。

所以,直到2015年,印度總人口12億,而Paytm的註冊用戶數僅有2500萬人,只有5%。

關鍵時刻,Paytm迎來了最大的風口。

2015年,莫迪推出「數字印度」戰略,要讓廣大農村人口也能接入互聯網。

2016年11月,莫迪再度放大招,宣佈「廢鈔令」,直接成為線上支付平台爆發式發展的風口。

Paytm盯准政策機遇,第一時間與多家合作方合作,市場份額迅速增大,用戶量更是呈現爆發式增長。

在「廢鈔令」生效後不久,Paytm宣佈,公司創下了單日交易次數記錄,應用下載量成長超千倍,每人平均交易次數也暴增。數據顯示,其註冊用戶在 4 個月裏從3千萬增長到1.22億。

政策風口、市場空間巨大,各路資本紛紛看好Paytm,並掏出真金白銀投資,其中便有巴菲特的身影。

因此,Paytm也被成為印度「支付寶」,是印度最大的流動支付服務公司,於2021年11月正式在孟買證券交易所上市,融資183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60億元),直接創出印度最大規模IPO紀錄。

Paytm上市背後,眾多明星投資者加持,其中包括,螞蟻集團通過Antfin(Netherlands)Holding B.V.(螞蟻集團境外股權投資平台)持股29.6%;軟銀集團持股19.6%;阿里巴巴持股7.2%。此外,全球最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貝萊德、加拿大養老金計劃投資委員會,都是Paytm的基石投資者。

暴虧30%!巴菲特,緊急大撤離!印度怎麼了?

不過,Paytm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並不如人意。上市第一天,Paytm股價一路暴跌,收盤時下跌逾27%。

此後,Paytm一直飽受盈利前景、行業內卷、估值過高等質疑,股價一路下挫。

阿里巴巴「大撤退」

今年2月,據印度媒體報道,阿里巴巴集團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清倉」拋售了印度金融服務平台Paytm全部股份,涉及金額約136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1.24億元),結束了這筆為期八年的投資。

一眾大佬瘋狂拋售的背後是,Paytm公司前景的不確定性正在持續上升。

復盤Paytm公司,不難發現,其初期的運營策略是,瘋狂燒錢、補貼做大流量,再尋找流量變現的場景。

尷尬的是,Paytm與淘寶、支付寶的商業邏輯完全相反,導致印度「支付寶」的盈利路徑非常窄。

Paytm先後嘗試過電商、外賣等領域,都不太順利,最終無奈,回到了線上金融業務,搞成了一個借貸平台。

而更大的風險則來自於政策層面,2016年,印度央行正式推出了UPI系統(統一支付接口),將政府、金融機構和第三方應用聯繫在了一起。

其實,清倉Paytm,僅僅是阿里巴巴「逃離」印度市場的一個縮影。2022年,阿里巴巴和螞蟻集團徹底退出了「印度天貓」Paytm Mall。

一連串的拋售動作背後是,印度市場競爭過於激烈。

當前,價格戰、流量戰,幾乎在印度的電商、支付、娛樂、出行等各個領域都存在,且國際競爭者也非常多。

除了市場競爭激烈以外,印度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風險也或許是阿里巴巴考量的因素之一。

2020年以來,印度政府對部分中國企業頻繁地進行「審查」、「禁用」,導致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開始萌生退意。

印度市場的政策風險,並不僅限於中國企業,2022年3月,跨境電商平台Shopee宣佈,退出印度市場。據報道,其官方的解釋是,「考慮到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對此,彭博在報道中評論稱,鑑於政策的不可預測性,印度的麻煩可能超過了它的價值。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侃見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01/198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