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拜習會後 他們繼續用腳表達對習的不信任

儘管北京在努力提振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但據報道,今年前七個月流入中國股市的外資,已有四分之三以上撤離,全球投資者已拋售了價值超過250億美元的中國股票。

據英國媒體《金融時報》報道,隨着中國2022年底放棄破壞性的「清零」政策,全球投資者從2023年1月開始,以創紀錄速度買入中國股票,預期其經濟將出現反彈。

但近幾個月來,由於對房地產行業流動性危機的擔憂日益加劇以及令人失望的增長數據,外國基金已強力拋售頭寸。大幅拋售使得離岸投資者的淨買入量有可能創下自2015年以來的最低年度總額。

據《金融時報》估計,自北京當局承諾提供更為實質性的經濟政策支持,8月外資在中國股市高峰達人民幣2350億(約美元326億),但目前僅為人民幣547億元(約美元77億)。

交易員和分析師表示,由於中共領導人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全球機構投資者推遲了購買。

香港一家投行交易部門的負責人表示,現在日本、印度、韓國、台灣都火了,投資者現在的想法是,「我不需要在中國,如果我在中國,我的投資組合就會受到阻礙。」

另一個香港的交易部門負責人表示,要想讓管理着10億美元基金的投資組合經理將10%的資金投入到中國,必須有良好的長期增長數據,否則投資者就不會去那裏。

上海一家證券公司,屏幕上顯示股價走勢。法新社圖片

中國營商環境惡化又一例證,不到三成日本企業計劃拓展在華業務

資料照:大連市商業區樓群中飄揚的中日國旗。(2012年12月31日)

根據星期二(11月21日)公佈的日本一項最新調查,在華運營的日本公司中,計劃擴大其在華業務的企業數量繼續下滑,已經跌至不到三成的歷史新低。而究其原因,除了中國經濟復甦不力外,中國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地緣政治關係緊張都成為企業重要的考慮因素。

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曾是日本企業趨之若鶩的大市場,如今連日本公司都不願擴大在中國的業務,足見兩國政治外交關係惡化對經貿關係的衝擊和影響。

日本半官方的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ZO)今年八月與九月之間,向日本企業發出每年一度的問卷調查,收到7600家企業的回應。

根據這次年度調查的結果,710家在中國有業務的日本公司中的27.7%表示它們期待在未來一兩年內擴大在中國的業務。而去年調查的結果顯示33.4%的公司計劃這麼做。2021年的調查顯示有40.9%的日本公司準備擴大在中國的業務。

路透社在報道中指出,接受調查的31家日本公司表示,它們決定收縮經營規模是因為經濟前景不明和市場疲軟,另有15家公司給出的原因是日本汽車在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銷售成績不佳。

一度備受推崇的日本汽車品牌和其他外國汽車品牌一樣,不得不面對越來越多的中國國產汽車品牌、越來越受歡迎的電動車品牌、以及愈演愈烈的價格競爭。

調查發現,日本企業已經將目光投向中國以外的市場。巴西和印度對日本汽車的需求在持續上升,日本車企也計劃擴大它們在南非的市場。

調查發現,也有七家日本企業談及日中兩國的地緣政治風險。中日兩國在東中國海領土主權爭議、台灣問題以及福島核廢水排海等議題上爭議不斷,而且雙邊關係持續惡化,引起企業界的高度擔憂。

路透社引述日本官員的話說,中國政府上個月以間諜罪嫌正式逮捕日本製藥企業安斯泰來一名日籍高管,更讓日本在華企業及其員工脊背發涼、心有餘悸。

今年8月下旬,日本不顧中方的強烈反對,啟動經過處理的福島核廢水排海作業,進一步激怒了北京。中方隨即對日本水產品實施全面的進口禁令,讓日本漁業瞬間失去中國這個最大的出口市場。俄羅斯之後也呼應北京,同樣對日本水產品實施進口禁令。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周四利用在三藩市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間隙舉行了兩人一年來的首次面對面峰會,既就一系列雙邊外交及安全議題上的嚴重分歧交換意見,又強調兩國經濟利益的重要性,重申發展中日「戰略互惠關係」。

日本放送協會(NHK)引述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理事長佐佐木伸彥的話說,整體而言,中國經濟顯然在走緩,但是中國仍然是許多日本企業極為重要的市場。他認為,雖然很多企業看不到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但還是會試圖維持它們在這個重要市場中的存在。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122/198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