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印度引外資十年來首次負增長,兩大原因自食其果

作為人口大國與新興經濟體,印度近年來成為令人矚目的投資熱土,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數據連年快速增長。

然而,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印度糟糕的法治環境和國內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正讓包括中資企業在內的外商痛苦不堪,心生退意。

據印度儲備銀行統計,2022-23財年印度吸引外資總額為710億美元,相較2021-22財年創紀錄的848億美元下降了16.3%。

其中外商直接投資減少27%至416億美元。這是印度近10年來吸引外商投資數據首次下降,堪稱歷史性轉折。

其實,印度吃下這枚惡果並不令人意外。近幾年,我們都聽過太多印度政府違背市場規則的操作,也感受到了印度國內越來越明顯的民族主義排外情緒。

外資出逃印度,是遲早會發生的事。有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2021年,共有2783家跨國公司關閉其在印度的子公司或辦事處。

印度被外資拋棄,純屬自作自受。

首要原因是印度對營商環境的肆意破壞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某中資科技企業在印度數十億資金被沒收的事情。這件事細究起來當然也不是毫無緣由的,印度政府也是打着法治的幌子在做事,沒收資金的理由是該公司違反了印度的外匯管理法規。

問題是,這家中資企業在印度投資超過10年,其向外國公司支付專利費是一直都在進行的,也是國際通行的做法,相關外匯支付金額之大,印度政府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們就是一直不管,既不處罰整改,也不提供合法出路,直到「豬養肥了」才磨刀宰殺。這般行徑,無異於明火執仗的強盜行為。

從情理層面來說,外商的根在國外,在印度合法經營取得的利潤要轉回母公司去,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印度硬是通過各種手段阻撓外商獲得利潤,事實上強迫外資企業「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這種做法當然令外資企業心生退意。

不僅印度政府經常給外資企業找麻煩,印度國內各地方政府也經常通過各種辦法找外資企業敲竹槓。投資前承諾的稅收優惠和土地優惠,投資經營後翻臉不認人,令外資企業難以制定長遠發展規劃。更惡劣的是某些印度官員,不僅公然索賄受賄,收了錢還不辦事,讓外資企業兩頭吃悶虧……

例如某跨國藥品企業被曝出向印度官員行賄數億美元,結果其藥品還是沒能獲批進入印度市場,堪稱史詩級大冤種。

當然,考慮到印度龐大的人口和市場,即便有以上種種艱難險阻,自然有一些外資企業不捨得放棄印度市場。

直到近幾年在印度的外資企業經常因各種奇葩的原因被迫停產、被迫出口訂單違約,嚴重干擾到正常生產經營,這才對印度投資環境真正死心。

印度民族主義排外氛圍令外商膽戰心驚

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作為近代曾被列強侵略殖民的國家,印度人的民族主義情緒有着深厚的群眾基礎,這也是外商決定投資印度之前就有所了解的。

但是,民族主義既可以導向『我輩當自強』,也可以導向『外國人都該死』,就看一個國家的政府如何引導,看這個國家的法律如何規制。印度顯然是這方面負面典型中最突出的那一批。

一方面,印度政府從上到下都通過鼓吹民族主義來爭取民心,日常宣揚的三件套包括『印度天下第一』『境外勢力忘我之心不死』『對外國人不用講什麼法律道德』,實際行動中也制定各種針對外國人和外資企業的歧視性法律。

印度抵制中國App的宣傳海報

另一方面,印度民間也一直是民族主義排外情緒的溫床。印度社交媒體上充斥着「恆河能量」博主,整天呼籲大家打砸中國手機、抵制英國貨,印度街頭針對外國商品的抵制活動,針對外國使領館和企業的抗議示威活動也層出不窮。

中資企業在印度的目的無非是掙錢,掙不到錢也就算了,但要是因為中資的身份就被抵制打砸,丟了高管的性命,又或者動輒惹上國際官司,那就嚴重不划算了。

其他國家的企業在印度的遭遇也沒有比中資好多少……民族主義排外情緒最可怕的就是高度不可控,誰也不知道什麼事情會點燃,也不知道火會燒到哪裏、會燒多久。而印度政府和印度法律對於民間的民族主義排外行為也缺乏必要的約束管制,甚至是親自下場引導縱容。

如此惡劣環境,外資撤離印度當然一點都不意外。

外資撤離最受傷的是印度民眾

在全球化時代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完全脫離國際市場,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可以不需要外國投資。

外資撤離印度,不僅僅是影響印度經濟的宏觀數據,更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印度民眾的生活質量,包括工資降低、就業機會減少、物價上漲、消費不振等等等等。

印度就業市場交給承受巨大壓力

再不懸崖勒馬,印度必將自食其果。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基本常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113/1977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