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470億的美巨頭破產!中國的服務受影響嗎

11月6日,共享辦公空間公司WeWork向新澤西聯邦法院提交了破產保護令申請。

這家曾擁有470億估值的初創巨頭,在經歷了一番痛苦掙扎後,依然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破產。

預計影響美國及加拿大的業務

據悉,WeWork的破產申請將為其提供保護,以應對其巨額債務的重組,使其免受債權人和房東的干擾。

這次破產預計將影響該公司在美國和加拿大的業務。WeWork可能會尋求削減其不必要的租賃和租約,幫助公司重新組織並減輕財務壓力。

不過WeWork承諾其現有的共享辦公空間將繼續開放和運營,為會員提供服務。

WeWork還強調會員的協議將不受破產申請的影響,會員仍然可以享受他們已經簽訂的協議中的權益

而其在美國和加拿大以外的業務,以及全球的特許經營者並不受這些程序的影響

11月7日,WeWork中國在微信公眾號發文稱,WeWork在美國與加拿大做出的重大戰略重組決定,與WeWork中國沒有任何關聯

聲明強調,WeWork中國早在2020年末與WeWork分離,WeWork中國是一個獨立品牌。

圖片來自@costar,版權屬原作者

圖片來自@pbs,版權屬原作者

曾經輝煌的獨角獸公司

WeWork由以色列人諾伊曼(Adam Neumann)在2010年於美國成立,為人們提供共享辦公空間。

Adam Neumann

圖片來自@bbc,版權屬原作者

當時,順應互聯網創業的浪潮,各種初創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現,這些年輕的互聯網創業人急需一個低成本、靈活、專業的辦公空間。

WeWork就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應運而生。

WeWork的模式非常簡單,找到辦公樓並長租下來,然後改造成共享辦公空間,再以更高的價格出租給個人或者初創公司。

這些共享辦公室的配套齊全,辦公空間、會議室、休息室、甚至茶水間應有盡有,還有專人負責維護及運營。

圖片來自@wework,版權屬原作者

本質上,WeWork就像是我們常說的「二房東」,只不過它還提供了一系列的辦公室增值服務。

就是這個簡單的模式,在當時卻備受青睞,收穫了一大票粉絲。

公司在初期發展迅速,很快就成為了共享辦公業的巨頭。

輝煌時,WeWork不僅在紐約擁有自己的辦公大樓,更是將觸手伸到了全世界。

2014年,WeWork在英國倫敦開出了第一家海外辦公空間。隨後,它又陸續在中國、印度等幾十個國家建立了700多個辦公地點,擁有73萬名會員。

2019年,WeWork估值高達470億美元,並獲得了日本軟銀(Softbank)的巨額融資。

大樓的傾倒

雖然當時的WeWork風頭無兩,但它其實從未真正盈利過。

2015年,WeWork曾發佈用以吸引投資者的文件。投資者就開始質疑公司的商業模式成本高昂,難以盈利。

WeWork前期用於辦公場地租用、設計裝修的成本過高,且運營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地投入物業費、人工等成本,導致WeWork其實一直入不敷出,連年虧損。

此外,容易被複製的經營模式和超出能力範圍的快速擴張,也成為投資者的擔憂。

雖然一直被「唱衰」,但在2018年,日本軟銀還是看到了共享辦公的巨大潛力,於是斥巨資收購了WeWork。

圖片來自@yahoo,版權屬原作者

2019年,有軟銀加持的WeWork宣佈上市,估值一度高達470億。

當時,投資銀行爭先恐後想幫助WeWork上市。但招股書卻揭露了WeWork的財務問題,創始人諾伊曼的管理和運營問題也被披露,

最終WeWork上市失敗,聲譽受損,創始人諾伊曼被罷免。此後,這個曾經的初創巨頭就開始走向了傾倒的不歸路。

上市失敗後,WeWork的營運就處於混亂狀態。雖然其後再次借殼上市,但其股價卻一路下跌,根據其最新的股價,WeWork現在的估值不到5000萬美元,下跌了98.5%。

圖片來自@wework,版權屬原作者

而疫情也成了壓倒WeWork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現讓人們開始實行在家中遠距離辦公。WeWork的客戶們紛紛退租,加上經濟下滑,導致WeWork徹底陷入危機。

據報道,2020年至2022年,WeWork累計虧損了101億美元。

雖然,公司嘗試了削減成本、轉型業務等多種方法自救。其最大的股東軟銀也前前後後向其注入百億美元,但依舊無力回天。

軟銀的創辦人兼社長孫正義甚至曾公開表示,自己對WeWork的投資是「愚蠢的」。

這個曾經估值470億的初創巨頭,最終卻換來一聲嘆息。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在這時代的大背景下,實在令人唏噓。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北美省錢快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108/197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