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養廢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與孩子較勁

有一次在朋友家,看到這樣一幕場景:

媽媽:「你到底怎麼回事兒!我告訴你啊,作業寫不完,睡覺時間就得晚,明天早上你又會起不來。」

孩子:「知道了,在寫了。」

如此循環幾遍後......

媽媽:「寫得怎麼樣了?把這牛奶喝了,增加記憶力的……人家的孩子都是一回家先寫作業,你看你!」

孩子:「哎呀,煩不煩啊,牛奶好你自己喝,別人家孩子好,你去找他們做你孩子啊,生下我幹嘛!」說完直接將牛奶杯摔地上,「砰」一聲甩上房間門。

媽媽越督促,孩子越磨蹭,孩子越磨蹭,媽媽越督促......兩個人暗自的較量好像由此拉開。

雖然,每個父母的初心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錯誤地較勁,只會導致親子關係越來越差。

父母越嚴格,孩子越叛逆;父母越較勁,孩子越遠離。而正確的教育方式,父母「後退一步」,孩子才能「前進一步」。

父母越嚴格,孩子越叛逆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我拼命的攥拳,想要握住手裏的沙子,可是我握得越緊,沙子流失得越快。

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還記得,高中畢業那個暑假,我和朋友去市區打工,脫離父母的束縛我開始嘗試各種新鮮的事物,染頭髮,塗各式各樣的指甲油。

這些事情,我事先都不敢讓媽媽知道,擔心不被理解,害怕被訓斥。

有一天,媽媽沒打電話突然來看我,見到我的那一刻,她並沒有訓我,反而還說了很多關心我的話,她說:「現在你長大了,媽媽會尊重你,也會支持你的選擇。」

從那以後,我不再做什麼都躲避媽媽,我會與媽媽分享我的秘密,並且做什麼都會與媽媽商量。當然,媽媽也能夠像朋友一樣,傾聽我的想法,給我一些意見。

然而,生活中,大多數父母都以「為孩子好」為由,不斷嚴格要求孩子去做他們不想做的,來達到父母想要的結果。

然而這樣,只會將孩子越推越遠。

知乎上有網友問:「是什麼讓你們越來越討厭父母了?」

一個高贊回答直戳人心:「我是被我爸媽逼叛逆了。」

接着他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本來自己已經安排好了學習計劃,可是被爸媽一直催、一直催,催的心煩意亂;

本來只是一次失誤沒考好,結果爸媽一直拿着這個事情來說,一直說、一直說,說的我懷疑自己;我本來只想要個喘息的時間,可他們逼到我要窒息......

誠然,很多父母想極其嚴格要求孩子成為優秀的人,想讓孩子成為人中龍鳳,

然而,只有嚴格和較勁,沒有傾聽和尊重,只會使孩子越來越叛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正確的親子關係,更多的應該是理解與共情;允許孩子按照他自己的節奏來,孩子才會更好地綻放。

父母越較勁,孩子越疏遠

有人曾這樣寫道:

「孩子用心來看世界,而家長只會用眼;孩子都是哲學家,而家長則是教育家。」

自媒體人@幽幽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青春期的兒子,很是叛逆和封閉,一上高中,就不再學習,整天待在家裏上網、打遊戲、聊天。

也許很多父母看到這裏,應該是焦頭爛額吧?要麼不斷與孩子較勁勸說,或者乾脆放棄管教,讓孩子自生自滅了。

可是她卻這樣做。她每天默默陪伴着兒子,兒子玩遊戲給他端牛奶,告訴兒子別太累了,一點點用陪伴和理解,來融化兒子的內心。

終於,一年後,兒子開竅了,他不再叛逆,他想去國外參加遊戲比賽,他知道要好好讀書才能有機會出去,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他開始奮發圖強的學習。

後來,兒子拿到理想大學錄取書,並且擁抱了媽媽感謝她那些年無聲的陪伴,她知道兒子走過叛逆期,邁向成熟了。

其實,大部分父母都是深愛自己孩子的,只是有的時候愛的方式出現偏差,才會將孩子越推越遠。

而孩子有他們自己的思想與行為方式,有時候父母的退一步,孩子才能進一步,有時候父母不去控制,孩子反而越優秀。

避開親子關係中的鋒芒,才能讓親子關係越來越好,孩子也能獲得更多能量,向上生長。

電視劇《小歡喜》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宋倩離婚後,將孩子視為自己的全部,她將自己的希望全部強加在英子身上,能考第一不允許考第二,大學只能北京的清華北大,不允許離開自己的視線。

可就是因為這種讓人窒息的愛,英子不斷地與媽媽宋倩較勁,媽媽越不讓玩的樂高,她翹課躲在爸爸家偷玩,媽媽讓吃的營養早餐,她偷偷的倒掉,媽媽幫她選了學校,她偷偷的改掉。

當媽媽宋倩發現生氣的質問英子,自己那麼愛她為什麼這麼做?她崩潰地沖媽媽喊道:「你有問過我需要什麼就不斷地給我你想要的,我就是想逃離你。」

很多家長總是告訴孩子我所做的都是愛你,將孩子要的不要的全部強加在孩子身上,不斷地與孩子較勁,而這些粗暴的行為只會將孩子越推越遠。

心理學上有個分析:如果孩子越長大越不想聽父母說話,都是因為小的時候父母經常挑剔、貶低,與他們不斷地較勁。

久而久之,這種糟糕的感覺就會沉澱在他們思想里,待他們有了自己思想時父母再進行攻擊就會一觸即發,使他們變得不聽話了。

有時候父母換個與孩子平等的位置思考問題,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允許孩子犯錯,因為孩子就是在犯錯和糾錯的過程中慢慢長大的。而父母越較勁,孩子只會越疏遠。

父母「後退一步」,孩子才能「前進一步」

作家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中寫道: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和善又堅定,和善能抵消過于堅定所造成的所有問題,而堅定則能抵消過於和善所造成的所有問題。」

如何不與孩子較勁?不妨試試下面三種方式:

1、適時閉嘴,遠離功利性溝通

你是不是常常聽到父母跟你說:

「誰家的孩子又被老師表揚了,誰家的孩子又考第一了,她不僅聰明又很自覺,當然你要是能這麼認真,相信你也可以?」

也許父母想通過這種方式激勵孩子變得優秀,有時候卻適得其反,讓孩子越叛逆,越疏遠。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說過:「什麼也不說,也可以清晰明確的表達接納感。」

如果孩子犯錯了,我們可以適當保持沉默,傾聽孩子表達他自己的想法,使孩子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接納。

不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讓他感覺自己的到來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

2、學會示弱,避免命令式教育

中國式家庭教育中,命令式教育是最常見的,甚至從祖祖輩輩就流傳下來,從而讓很多父母認為教育就是該這樣子。

心理學家分析,當一個人聽到「命令」後,只有兩種選擇:服從或反抗。命令是強迫的意願,沒有一個人是心甘情願去服從的。

而孩子漸漸地長大了,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思想,希望父母與他們跟朋友一樣交流。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學會示弱,尊重採納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在自信,陽光,獨立的路上不斷前進。

3、給予認同,選擇陪伴式守護

在《被討厭的勇氣》裏有這樣一段話:只有得到認可,我們才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消除自卑感,增加自信心。我正是得不到父母的認可才一直生活在自卑之中。

在孩子的世界裏從來不需要像上司一樣的父母。

而是像朋友一樣,理解,平等,陪伴在孩子左右,去認可肯定他們的父母。

將「你應該這樣做」換成「孩子,我們更想聽聽你的意見。」

「不行,聽我的」換成「你做什麼決定,我們都會支持你。」

給予認同的陪伴,更能拉近孩子和父母彼此之間的距離。

寫在最後

有人說,養育孩子是一場修行,這句話簡直太有道理了。

養育孩子的確是一場修行,幫助我們放緩生活的腳步,等一等貪玩的孩子。

父母又該如何學會心平氣和呢?只有發自內心地愛和接受孩子的一切,才不會有怨言。

養育孩子不但是一場修行,也是上天給予父母的最大樂趣。

孩子的確會犯錯,然而,他也讓我們反思自身,變得更加完美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富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29/1971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