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林輝:中共政治局前常委被處死只因透康生秘密

作者:

文革中的康生。(網絡圖片)

2013年,幹了不少黑心事的中共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被拿下,後被判處無期徒刑。鮮為人知的是,在四十多年前,還有一個中共早期的政治局常委,被關在中共監獄十幾年後被秘密處死,原因只是因為透露了另一個常委康生的大秘密。這個人名叫盧福坦。他是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被中共處決的前政治局常委。

中共為什麼要將盧福坦關在監獄裏呢?主要因為他被中共視為「叛徒」。在中共黨史上,地位比較高且很多人都知曉的「叛徒」有曾任中共總書記的向忠發、中共政治局委員顧順章,而對於盧福坦,了解的人並不多,大概與中共不願高調宣傳有關,畢竟背叛了自己,中共的臉面不好看。

加入中共成為常委

中共官方資料顯示,盧福坦1890年出生在山東泰安,早年是山東淄川縣一個公司的工人。他喜歡讀書,讀書過程中,估計也是受中共宣傳蠱惑,誤以為中共能給自己帶來更美好的生活,所以在1926年加入了中共,介紹人是當時中共在山東的負責人之一,也是中共創始人之一的王盡美。

那時中共剛剛成立沒幾年,加入中共的人並不多。因此盧福坦加入中共後,很快被封了只有中共內部承認的虛銜卻並無實質管轄區域的官,而且也不敢公開,畢竟彼時的正統是中華民國,大大小小的官員也都由民國政府任命的。因此,黨史中說盧福坦先後任青島市委書記、山東省委書記、河北省委書記,不過是「地下」的而已,大家聽聽就好了,不必當真。

另外按照現在中共的說法,這就是典型的「反黨反政府」份子,盧福坦等人不僅應該被關進監獄,還應該被判處死刑。至於當時盧福坦等中共黨徒們為何可以自由組黨而沒被抓捕,那時因為民國當時是允許民眾組黨的,允許其他黨派存在的。這樣一對比,民國與中共治下誰更自由,還用說嗎?

1927年4月,蔣介石開始「清黨剿共」,大批中共黨員被捕。在青島宣傳馬列邪惡思想的盧福坦也只得轉入地下。當時,在共產國際和斯大林的指示下,中共大量任用和提拔工人出身的幹部。1928年,中共在蘇聯召開了」六大「,武漢碼頭工人出身的向忠發被推舉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主席,成為黨的「一把手」。而同樣是工人出身但沒有參加這次會議的盧福坦,也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從此,盧福坦便開始進入中共中央高層領導圈。

同年,盧福坦被任命為山東地下省委書記,並領導了魯西北地區陽穀坡里暴動,進而提升了自己在中共黨內的聲望。

當年年底至1929年初,山東省委領導成員之一的王復元及其兄王復章相繼背叛中共,中共山東地下組織遭到重創。中共遂下令與其有聯繫的中共地下黨員離開山東,盧福坦被調任河北省委書記。不過,盧福坦上火車時,便遭到國民政府逮捕,但因不清楚他的真實身份,很快就將其釋放。出獄後中共中央又將他調任河南地下省委書記。

沒過幾年,即1931年1月的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盧福坦又成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之後不久,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的周恩來找到盧談話,宣佈他進入書記處工作,並讓他接替羅章龍任全國總工會負責人。這至少說明,盧還是比較能幹的。還有,那時候當個中共政治局委員、甚至常委都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為競爭的人少麼。

同年4月下旬,顧順章在武漢被捕叛變,6月,向忠發在上海被捕叛變。中共再遭重創。中共不得已決定轉移,只在上海成立臨時中央政治局。就在醞釀成立臨時中央政治局的過程中,大概覺得自己有兩把刷子,盧福坦毛遂自薦,請求出任政治局總負責人,即中共中央一把手的想法。

彼時,王明、周恩來是中共中央的實際負責人。盧福坦就去找王、周二人。周告訴他:因為現在是非常時期,基本上只成立臨時中央政治局,不設總書記一職,只設臨時總負責人。

後來,在共產國際的授意下,王明、周恩來擬訂的臨時中央政治局成員有「秦邦憲(總負責人)、張聞天、盧福坦(以上三人被指定為常委),其他委員有李竹聲、康生、陳雲等。盧福坦雖然沒當上總書記,但還是成為中共掌握最高權力的人之一。

臨時中央成立後,中共按照共產國際和王明的指令,繼續在城市作亂,因此遭到國民政府的鎮壓,盧福坦領導的工會組織更是遭到重創。至1932年1月,全國紅色工會會員只剩下3000人。中共於是將責任推到盧身上,於9月禁止他參加中央書記處會議,並責令他作出檢查。

背叛中共供出康生秘密

1932年12月,盧福坦在上海租界被英國巡捕抓捕,得知其為中共要員,當晚就把他引渡給國民政府上海市警察局,隨即將其押上了駛往南京的特別快車。盧福坦被押送到南京中統局後,什麼共產黨員的氣節,統統都沒有了,為了保命,他很快向國民政府投誠。

據2008年第10期的《黨史縱橫》的文章透露,資料顯示,盧福坦的「叛變」速度,比他的上級、前任向忠發還快。據說,在斯大林看來,出身於工人階級的共產黨員具有鐵一般的意志,是不會背叛黨的。但向忠發和盧福坦的表現,無疑打了斯大林響亮的耳光。

盧福坦將中共中央書記處、全國總工會、鐵路總工會和海員總工會等組織人員情況一一供出。中統局連夜派出大批人馬出擊,將中共幾十名重要幹部抓捕,中共再遭重創。

因投誠有功,盧福坦先後擔任過國民黨中統局徐州特區行動股股長、蚌埠分區區長、上海區情報股股長、南京區行動股長、京贛鐵路調統室景德鎮站站長、贛州調統室指導員等職。

也正是在此期間,他知曉了中共的一些秘密,包括康生1930年在上海背叛中共的秘密。

關於康生這段背叛中共的經歷,中共黨史上說是個未解之謎。當年康生的確被國民政府逮捕過,和他在一起的有個人是國民黨要員、與蔣介石交好的丁惟汾的親戚。在丁惟汾的疏通下,他的親戚和康生都被釋放了。

對於康生被捕又出獄的事,很少有人知道,特別是康生是不是叛變也沒人清楚,因為部分資料遺失。除了盧福坦知曉外,還有中共將軍陳賡也知道,但他從沒跟任何人提起過,直到中共篡政初期,因為「高饒」一事,才順便提起過一句。

關進中共監獄酒醉中被處死

投誠後的盧福坦,在中統所任職務,都不是什麼大官。大概沒再立下什麼功勞,或者是其他什麼原因,在1949年國民政府撤往台灣時,盧福坦被留在了大陸,在西南地區躲避,沒能前往台灣。

中共篡政後,背叛中共的盧福坦於1950年5月被逮捕,關進上海某監獄,直到1969年11月被處決。為什麼在關押了十幾年後要被處決呢?而下達處決命令的正是已經攀升為中共政治局常委的康生。

還是根據《黨史縱橫》文章:1969年11月,中共公安部派出的一行人神色匆匆地出現在上海市公安局,出示了一份「秘密」文件:一封有着時任中共領導人康生的親筆簽字和謝富治批准的處決命令,被處決者正是業已79歲的盧福坦。公安部來人還對上海公安局負責人「特別」交待,在處死「犯人」之前,要防止他信口胡言,建議能不能採用封嘴的辦法,不讓他說話。

接到上述命令的上海市公安局負責人對此感到疑惑不解,因為盧福坦年齡已經很大,身體很虛弱,能惹出什麼麻煩呢?雖然心裏有疑問,但也不敢不執行,只能馬上着手安排。最後,上海方面選了一個折中的法子:灌醉盧福坦,再將其槍決。

於是,警方找了個由頭「請」盧福坦吃飯,並讓這個嗜酒如命的傢伙喝足了酒,在他回監室的路上,從北京來的執行者從身後開了兩槍,就讓他這樣糊裏糊塗地「上路」了。

而從康生的不讓盧福坦臨死前說話的命令看,康生還是很心虛的,背叛中共的歷史大概率是真的。

康生為何在此時下命令

那麼,為何康生在隔了這麼長時間才想起處死盧福坦呢?原來,早在中共篡政後,饒漱石曾派人到上海專門調查康生這件事,他看到了盧福坦的交待包括透露康生背叛中共的筆錄,於是饒向毛匯報,但毛就此事未處理,也就不了了之了。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饒漱石被打成「反革命」,時任公安部長的謝富治到上海調查這份檔案,順便了解了盧福坦交代的材料。當時康生並不知道,他只是以為饒要搞他,也不知道盧福坦被捕關押的事。

1968年,台灣當局為了借文革內亂之機,搞亂中共,拋出了一份關於康生被捕叛變的資料,該資料通過香港進入北京,被紅衛兵頭頭蒯大富等報告給了江青和康生。康生知曉此事在香港曝光後,既惶恐又惱火。他也才知道盧福坦還活着,而且就在上海關押,尤其是盧福坦在提審時說了很多三十年代不為人知的事,上海方面也不保密,居然上了簡報。睚眥必報的康生自然不能將知曉自己秘密的人留下。

據說康生當時向江青保證,自己沒有被逮捕過,「如果我被捕了,也就成為烈士了,也活不到今天。」他還向謝富治說明原因,並詢問盧福坦為什麼還活着。於是謝富治讓康生簽字,這樣就可以處決盧福坦。為防意外,康生還口頭要求「處死前要防止盧福坦信口胡言」。

1969年11月,康生親筆簽名、謝富治批准的處決命令,從北京來到上海。謝富治當然深知此事干係重大,因此在處決盧福坦時,他下令把康生的命令拍照留作證據。文革後,這份影印件落到了中央審查幹部的負責人手裏。有人據此定論康生是叛徒。

據分析,康生之所以讓謝富治與自己共同簽署處決命令,是因為謝一開始沒處理好,因此被康生指責,只能共同擔責。

有意思的是,在1977年7月中共通過的《關於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黨集團的決議》中,居然點出江青是叛徒,而對此,康生也是知情人之一。1975年年底康生快死時,他把唐聞生和王海容這兩個毛的聯絡員找去,讓她們轉告毛,江青和張春橋都是叛徒。康生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感知到了風向要變,在為毛處理江青提供一個契機。這說明康生至少看過或了解江青叛變的內幕的。

身為中共政治局常委的盧福坦、康生是中共的叛徒,當了幾十年第一夫人的江青也是中共的叛徒,是不是讓中共很難堪?他們是不是當下遭到習清洗、被認為不忠誠的中共高官的先驅?也是,中共這樣一個殘酷、冷血、嗜殺的組織,又如何能讓人發自心底的效忠呢?不過是利益使然,才讓那麼多中共高官捨不得離開,但一旦危及生命,有多少人願意為其殉葬呢?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27/1970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