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低能量的父母,養不出幸福感強的孩子

一位教育學教授講過這樣一個案例:

他接觸到一個男生,被診斷為中度抑鬱。

他上課總是雙目無神,時常發呆,在學校也不跟同學交流,一考試就倒數,基本就是一個躺平的狀態。

他要求見一下男孩的父母,好好談一下孩子身上的問題。

結果一見面發現,父親渾身酒氣,頹廢異常;母親也是頭髮凌亂,面容憔悴,整個人就像霜打的茄子

他嘗試着和這對父母溝通,但他們的回應特別敷衍潦草。

從談話中得知,他們家開的小飯館最近倒閉了,還欠了不少債,兩人每天都心煩意亂、憂心忡忡,覺也睡不好,一張口就是吵不完的架。

這位教授聽畢,不由得直搖頭:

這就相當於孩子掉到水裏,但回頭一看,父母也已經跳到水裏,並且還不會游泳。

這已經不是誰救誰的問題,誰也救不了誰,都得溺水。

這就相當於孩子掉到水裏,但回頭一看,父母也已經跳到水裏,並且還不會游泳。

這已經不是誰救誰的問題,誰也救不了誰,都得溺水。

是啊,連父母自身能量都這麼低,又拿什麼力量去拯救無助、脆弱的孩子呢?

美國心理學教授大衛·霍金斯,曾提出過一個「能量層級論」。

如果一個人能量層級低,那麼做什麼都喪氣滿滿,生活充滿焦慮和內耗。

如果一個人能量層級高,做什麼事都精力充沛,生活充滿陽光和希望。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當父母長期處於低能量的層級時,孩子不可能幸福、快樂。

心理學家曾奇峰有一個17歲的患者,自殺未遂。

父母無奈之下,帶她找心理醫生尋求幫助。

孩子說:

「父母都是醫生,爸爸總是很早出門,很晚回家,到家已經很疲憊,洗洗就睡;

媽媽回到家就躺在沙發上,整個人特別頹喪,唉聲嘆氣,話都不說。

哪怕節假日,大家也是各自用自己的方式休息,整個家就像一個療養院,大家都是傷病員。」

媽媽忍不住辯解道:「大家都知道,當醫生很辛苦,回家就想休息,有時候吃飯的力氣都沒有。」

爸爸也附和道:「每天累的要死,回到家就想什麼都不做。」

正值青春期的女孩,一直籠罩在父母的低能量中,心事無處訴說,學業上的壓力無處安放,同學間的矛盾無人開解......

長期以往,她的內心越發脆弱、無助,最後走進了死胡同。

一個家庭中,父母的能量狀態,決定了孩子世界的色彩。

當父母處於低能量時,身心都處在一種疲憊的狀態,會不自覺地產生煩躁、沮喪和焦慮等負面情緒。

這種負面情緒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讓他變得壓抑、窒息,內心灰暗一片。

低能量的父母,帶給孩子的,也許是一生的隱痛。

教育家孫雲曉說:

想要孩子做一個熱愛生命珍惜自己的人,家長首先要在家庭中用積極的生活態度影響孩子,要不斷的給孩子帶來正能量。

想要孩子做一個熱愛生命珍惜自己的人,家長首先要在家庭中用積極的生活態度影響孩子,要不斷的給孩子帶來正能量。

想要養出一個快樂陽光、內心富足的孩子,父母一定讓自己保持較高的能量。

父母身上的能量層級越高,越能激活孩子內心的能量,給孩子注入溫暖的人生底色。

電視劇《平凡之路》中,唐美艷早年和丈夫離婚,這麼多年獨自拉扯兒子長大。

她是一個網約車司機,每天起早貪黑,很是辛苦。

可她一向樂觀開朗,從不怨天尤人,即便離婚也從不在兒子面前說前夫的壞話。

每天都把自己收拾的乾淨利落去上班,面對客戶總是熱情滿滿。

她平常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

「人活着,就要靠一種精神,到什麼時候都不能垮。」

兒子投了200多份簡歷都「已讀」未回,她立馬寬慰兒子「那是別人太忙,沒時間看」;

兒子深陷網絡暴力,她寧可被投訴也要跟不明真相的乘客辯個理,做兒子最堅強的後盾;

兒子跟女友分手,情緒低落,她耐心安慰,還拿出兩瓶啤酒跟兒子對吹。

在母親的影響下,潘岩從來沒有因家庭情況而自卑,反而長成了一個正直、善良、樂觀、堅強的人。

被心愛的女孩拋棄,雖然傷痛萬分,可他也很快調整過來,笑看人生。

作為職場新手,他面前困難重重,可他總是充滿樂觀與自信,仿佛永遠打不倒一樣。

像唐美艷這樣的父母,哪怕沒什麼金錢和文化,但是卻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用自己滿滿的能量讓孩子獲得源源不斷的滋養。

家庭就像一艘大船,如果父母缺乏能量,心不定,船就不穩,船上的孩子就會一路顛簸;

如果父母能量充足、精力充沛,船就會很穩,孩子就能在一個鬆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成為一個內心富足的人。

當了父母以後,你會發現,身邊很多人和事都是來吸取能量的。

夫妻關係、育兒煩惱、工作壓力,家庭生活瑣碎等,樁樁件件都容易讓父母身心疲憊、焦慮內耗。

長期處於這樣低能量的狀態,是很難滋養孩子的。

關於父母如何提高內心能量,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1、學會疏導負面情緒

對於父母來說,常常會因為各種壓力陷入憤怒、焦慮、壓抑等負面情緒當中。

如果長期處於負面情緒,不僅會消耗自身能量,還會傷害到無辜的孩子。

父母在覺察到自己的負面情緒時,可以嘗試放下批判、接納自己,例如:

「路上堵車是可以的,交通有時候發生癱瘓是正常的。」

「孩子忘記帶作業是可以的,誰都有大意的時候,這是正常的。」

「這個項目沒做好也沒關係,我已經盡力了,問心無愧了。」

當你學會接納自己,及時疏導情緒,心情就會變得平和,家庭也會充滿朝氣。

2、及時補充能量

一輛車子如果油箱已經空了,無論如何使勁踩油門,都不過是在「空轉」。

人也是如此,父母一定要記得為自己充電,從外界汲取能量。

(1)在睡眠中補充能量

契訶夫說:睡眠是大自然最神奇的秘密,它恢復人的一切力量,肉體的精神的。

當夜幕降臨時,不妨逼迫自己早點放下手機,停止胡思亂想,保證作息規律,對自己的身體負責。

早睡早起,讓身體蓄能,才能給自己充好電,以最好的狀態面對家庭和孩子。

(2)在斷舍中獲得能量

家庭環境藏着每個成員的生命狀態,如果房間雜亂無章,人也會被干擾,變得煩躁、低迷,愛抱怨。

不如隔一段時間給家做一次斷舍離,收納、整理、扔掉無用之物吧。

待在明亮清爽的房間裏,心情會變得舒暢愉悅,獲得源源不斷的能量和活力。

(3)在運動獲得能量

運動往往能帶來更好的心情,更充沛的能量,以及能健康的身體。

平常可以多出去走走、出出汗,趁周末帶全家一起去爬山、跑步、徒步等戶外活動。

運動越多,越能減輕壓力和焦慮,從而使自己的情緒朝着積極的方向轉移。

3、不要停止自我成長

我見過很多父母,全身心撲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的需求當作自己的需求,甚至犧牲了不少個人時間。

這種自我犧牲式的父母,不僅自己會心力交瘁,孩子也會感到壓抑和窒息。

復旦教授沈奕斐曾講過自己的故事。

在她家裏,每個人都各司其職,沒有誰圍着誰轉這一說:

老公主要負責陪伴,學習讓孩子自己負責,她會承擔有限的家務。

最後剩餘的時間都屬於自己,比如追追劇讓自己放鬆放鬆,做點喜歡的事,看書學習等。

父母一定要給自己留有空間,比如拋下孩子單獨約個會,培養屬於自己的愛好,平常看看書,注重自我提升等。

你熱愛生活,孩子也會過得詩意,你活得豐盈,孩子也會努力綻放。

村上春樹曾說過:

「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家庭環境就是澆灌的水。」

家庭是土壤,父母是根本,孩子是果實,所有的因果關係都圍繞着家庭和父母。

一個優秀的孩子,離不開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

父母能量充沛,孩子才能擁有更強大的靈魂和內心,成為一個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人。

希望每位父母都記得為自己充電,讓自己做一個高能量的人,把陽光種在孩子的心裏。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十點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24/1969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