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顏寶剛:香港搶大陸人才不理想 多數是拿香港做跳板「潤」

—盤點施政報告——一年下來「搶」到幾多?

作者:
過去一年香港人才政策的「紅利」,直接帶動了移民中介生意,內地社交網絡小紅書上,就充斥着「500元全家拿香港身份」、「一千元做『優才』赴港」的廣告和宣傳。當中不少內地申請者看中的是香港的社會和教育資源,更因審批過於寬鬆,被部分申請人鑽空子,遭外界詬病像一張兩年期無限進出的「港澳旅行簽注」。他們當中,真正有意來港工作的人不多,更多為的是在內地「潤」的風氣下「留一條退路」。

一年又過,特首李家超將公佈第二份施政報告,市場焦點都放在樓市「減辣」的力度有多大?但大家對去年提出的首份施政報告措施,請問又記得幾多?

如果你記得一個「搶」字,那恭喜你,是真正掌握了去年施政報告的「核心思想」:

1.「搶人才」-「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

2.「搶企業」-設立香港投資管理公司

3.「搶家族辦公室」-吸引全球富豪於本港成立家族辦公室

1.「搶家族辦公室」-對在港開設辦事處反應冷淡

先談家族辦公室。我自己一直有跟進香港及新加坡兩地吸納家族辦公室的進度,在本欄亦不止一次以「雙城記」作比較,現在事隔近一年,到底措施取得幾大成效?

答案是:不知道。

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香港要致力吸引全球富豪於本港成立家族辦公室,更指定一個關鍵績效指標(KPI):目標至2025年有至少200家全球頂級家族辦公室在港建立辦事處。

顧名思義,家族辦公室是為富裕家族處理財富管理和投資的私人控股公司。過去一年,投資推廣署在旗下成立了FamilyOfficeHK,獲撥款一億元進行推廣,通過家族辦公室稅務寬減條例提供優惠,並在今年三月在香港舉辦了「裕澤香江」的高峰論壇,吸引超過400人參與。演講嘉賓名單更是「粒粒皆星」,當中包括新地執行董事郭基煇,盈科拓展主席李澤楷,以及剛公佈分拆的紅杉資本中國創辦人沈南鵬。

不過實際上到底有多大成效?KPI指標達到幾多?《日經新聞》上周剛發表了一篇專題報道,提出雖然政府已在全球進行路演,並提供稅收優惠,惟家族辦公室顧問反應「依然冷淡」。

報道引述投資推廣署轄下FamilyOfficeHK團隊表示,未有家族辦公室的統計數據可以提供,但家族辦公室對在本港成立辦事處的興趣激增,但無披露有多少查詢已經落實。

近年新加坡政府為合格的家族辦公室提供一系列的投資稅收減免,當地的家族辦公室數量亦從2020年底的400個激增至去年的1100個,而按數據分析公司Handshakes資料顯示,新加坡家族辦公室數目實際更估計已迫近1500個。到今年這個增長非但沒有停止,數目反而是進一步攀升,Handshakes指今年首季新加坡已新增逾180個家辦辦公室開始運作;這一個季度的增長,已經幾乎是香港特首提出三年的KPI數目,即是人家一季已經達到我們財金官員三年的政策目標,這不可能吧?

有調查顯示,中美的緊張關係亦是令財富管理機構及家族辦公室憂慮的原因。有財富管理公司負責人表示,曾接見同一家族辦公室下多名客戶,多數都要求將資金遷出中國。有新加坡最大律師事務所表示,對於尚未在內地以外地區成立家族辦公室的客戶而言,考慮到資金的安全性,選擇新加坡較香港為佳。

2.「搶企業」-設立香港投資管理公司對接「國家戰略」

去年施政報告「搶企業」最搶眼招數,就是設立「港版淡馬錫」的「香港投資管理公司」,並由「未來基金」撥款300億成立新的「共同投資基金」,連同其他增長組合總規模達620億元,由政府主導投資策略產業,吸引更多企業在港發展。

「香港投資管理公司」由倡議到成立,整整接近一年時間,今個月初終於公佈掌舵人人選:由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貨幣管理)陳家齊出任第一任行政總裁,任期3年。擁有大律師資格的陳家齊,目前年僅40多歲,本身是政務官(AO)出身,自2010年加入金管局後,於2018年獲委任為外匯基金投資辦公室首席投資官(私募市場),並在2020年獲委任為助理總裁(貨幣管理),累積了儲備管理及貨幣管理經驗,亦對創投及私募投資環節方面有豐富經驗,我認同陳家齊是合適人選。

但愈適合的人選反而更突出了問題:這家投資公司要「搶企業」,但這些企業到底對香港是否真的有利?

有別於「未來基金」由不同基金管理人合作投資的模式,這個300億的「共同投資基金」會更主動作直接投資,亦不一定投入創科項目,容許投資的項目屬長期及涉及風險。李家超去年形容,成立「香港投資管理公司」屬破格決定,最終目標不只是賺錢,也為增加本港整體產業發展及機遇。

投資企業只需要「帶來策略性意義」,就已經符合「搶企業」的精神,哪怕最後是虧損收場亦不重要。這正是去年施政報告另一重大隱藏重點:對接國家戰略增強發展動能,包括「十四五」規劃、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顯然香港的「策略性未來」,就是建基於與內地對接,「共同投資基金」瞄準的就是相關的內地國企及民企,很可能將香港人多年來累積的儲備「未來基金」變相「送中」。

3.「搶人才」-KPI達標了,但他們願意留下嗎?

今屆政府最成功的措施,首推「搶人才」,是眾多「搶」目標中最成功一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就表明,截至今年9月,各項輸入人才計劃一共收到16萬宗申請,其中超過10萬宗獲批,至今已有6萬名獲批簽證的人才抵港,遠超過政府年初定下全年3.5萬人的目標。當中約三分之一、超過5萬宗更是來自「高才通計劃」,當中絕大部分均是內地專才。

粗略估計香港過去三年有近30萬人移民離港(當中BNO Visa佔15萬份,其中是移民至加拿大、美國、台灣等地),單是一年度就已經補充了10萬名工作人口,難怪好像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所言,「呢啲是否香港需要嘅人才?喺香港安全或國家安全層面系一個好處,你可以當無流失過香港應有嘅人才。」

過去一年香港人才政策的「紅利」,直接帶動了移民中介生意,內地社交網絡小紅書上,就充斥着「500元全家拿香港身份」、「一千元做『優才』赴港」的廣告和宣傳。當中不少內地申請者看中的是香港的社會和教育資源,更因審批過於寬鬆,被部分申請人鑽空子,遭外界詬病像一張兩年期無限進出的「港澳旅行簽注」。他們當中,真正有意來港工作的人不多,更多為的是在內地「潤」的風氣下「留一條退路」。

有研究指出,據過去多年的「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來港工作並取得居留權的人數,只有12%在居港滿七年後申請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而據「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來港定居的人士亦為數不多,政府每年批准的申請僅數百宗,低於每年1000個配額的水平。

香港商界近年抱怨補充人手困難重重,特別是有經驗的中層人員不是移民就是非常搶手,這些內地下來的「高才通」真的能夠填補空白?況且特區政府沒有跟進數據可以了解當中有幾多人真的入境,之後又有幾多會留低?表面上KPI是達到了,但當中有幾多是抱住攞一張「港澳旅行簽注」,恐怕大家心中有數。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24/1969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