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聰明的人,從不隨意炫耀這三樣東西

都說人性是一個複雜的東西,有一種惡叫見不得別人好,見不得別人有。別人不幸時,幸災樂禍;別人幸運時,嫉妒怨恨。

柳宗元在《罵屍蟲文》中說:「妒人之能,幸人之失」,僅僅八個字,將人性的惡刻畫得淋漓盡致。

低調做人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為人低調,力避鋒芒,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風險,減少潛在風險。

都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出於眾,眾必非之。」樹木長得太茂盛,就要接受風雨的摧打;人過於出眾,就必然惹來是非。

所以,聰明智慧的人,向來都懂得低調做人。

《菜根譚》中說:「地低成海,人低成王」,「鷹立如睡,虎行似病」,說得不過如此。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在這個人心複雜的社會,我們需要內斂低調,在任何時候,不要隨便亮出自己的這三樣東西,以免惹禍上身。

01不要隨便炫耀自己的財富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一直強調「財不露白」。財富是人們追求的目標之一,擁有財富可以提高生活水平和物質享受。然而,過分炫耀自己的財富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首先,過分炫耀自己的財富容易引發心理上的不適。人類普遍存在一種心理,即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讚揚。在這種心理的驅動下,一些人可能會通過炫耀自己的財富來吸引他人的關注和讚賞。然而,這種做法往往適得其反。當一個人過分炫耀自己的財富時,可能引起他人的反感情緒,而不是對炫耀者的認可。

其次,社會的財富往往是不平等的,有的人擁有大量的財富,而有的人則生活在貧困之中,過於炫耀自己的財富,可能會引發別人的嫉妒和排擠。

再次,過分炫耀自己的財富容易破壞人際關係。當一個人過分炫耀自己的財富時,容易被他人認為是過於自負,從而對其產生不信任感。此外,有的人可能會因為嫉妒而產生敵意,做出各種損害之事,從而破壞了原本良好的人際關係。

再者,過分炫耀自己的財富可能帶來安全隱患。當一個人過分炫耀自己的財富時,可能會吸引一些不法分子的注意,從而使其成為犯罪目標,進而大大增加自己的受害風險。

02不要隨便炫耀自己的人際圈

孫子兵法說:「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此話告訴我們,要想戰勝敵人,首先要攻心,了解對方,才能夠左右敵人的行為,這是上乘戰術。這套理論同樣適合放在日常生活中。

首先,社會是複雜的,一個人要想立足於社會,既要看懂社會,看懂別人,也要隱藏好自己,不輕易被別人抓到弱點和劣勢,不被人看穿,這樣別人才會有所顧忌,不會輕易拿捏你。

人際圈是一個人重要日常生活重要的社交網,人際圈看起來毫不起眼,但是卻是我們人生中重要的底牌之一。

智慧的人,大智若愚,從不會隨便炫耀自己的人際圈,以免暴露自己,讓別人有打擊的可乘之機。

其次,人際圈是人們在社會中建立的人際關係和社交網絡,擁有廣泛的人際圈可以帶來更多的機會和資源。然而,過分炫耀自己的人際圈容易讓自己成為別人利用的對象。例如一些人會通過炫耀自己的人際關係,來獲取一些不正當的利益。

再次,炫耀自己的人際圈可能會引發別人的嫉妒和攻擊。人們往往會對那些擁有更多或更好東西的人產生嫉妒和不滿。前些日子,一位女子曬了自己收到的某位處長送的七夕禮物,引發了網絡熱議,也給自己和別人招來了不必要的麻煩,這就是一個曬圈惹禍的典型例子。

另外,過分炫耀自己的人際圈也容易讓自己陷入一些人際關係糾紛中,例如因為利益關係和朋友反目成仇等。

此外,當過度展示自己與名人的合影、與成功人士的交流等優質人際關係時,可能會引發別人的嫉妒和攻擊。他們可能會在背後議論你,甚至採取一些積極的行動來破壞你的形象或損害你的利益。

因為,人都有嫉妒強者,同情弱者的心理。一個人過於強大,容易遭恨。

3.不要隨便炫耀自己的兒女本事

兒女本事是父母們引以為傲的事情,展示自己子女的成就和特長可以讓人感到欣慰和自豪。然而,過分炫耀自己的兒女本事同樣容易招來諸多麻煩。

首先,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謙虛一直被視為一種美德。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們通常會教導孩子們不要自誇,不要炫耀。

同樣,在社交場合中,展示自己的兒女天賦或能力也應適度,否則,可能會引起他人的反感,也容易讓子女成為其他人的攻擊對象。

其次,過度展示孩子的天賦或能力也可能給孩子帶來壓力。孩子們可能會感到自己被父母過度期望,或者擔心自己的表現不能滿足父母的期望。這種壓力可能會導致孩子們感到焦慮、沮喪或厭煩,進而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和成長發展。

再者,過度炫耀自己的兒女本事,可能會使孩子驕傲自滿,從而影響孩子的能力發展。孩子們需要在一個自由、平等、健康的環境中成長,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和價值。

04讀書君說

總言之,不要隨便炫耀自己的財富、權勢、人際圈、兒女本事,人要時刻保持謙虛、低調的態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學會適度展示自己的優點和成就,但也要儘量避免因為過分炫耀而引發不必要的麻煩和問題。

因為,做人低調一些,人生才能少些麻煩。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讀書文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20/1967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