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媽媽,這個貴嗎?」錯誤的教育,正在把娃養成潛在的窮人

若孩子能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那麼,他在精神上便能富足、人格獨立,將來也才不會被金錢牽着鼻子走,輕易陷入危機中。

帶女兒和兩個外甥出門散步,男孩子看到碰碰車,嚷着要玩。

玩就玩吧,他們開心就好。

玩完車,男孩子們又發現個好地方,一個新開的遊樂場。

於是他們像飛奔的野馬,一路朝遊樂場門口奔去,拉都拉不住。

看着裏邊明亮的燈光,眼花繚亂的設備,我趕緊捂緊了荷包。但孩子們眼裏寫滿了渴望,我還是問了下價格。

3個娃,好幾百!

對於每天記賬的我來說,這可是筆大開支。看着我心疼的樣子,女兒小聲地問我:「媽媽,這個貴嗎?」

我一驚,女兒什麼時候也跟我一樣,這麼計較價格了?

想起之前女兒拿着一袋零食,似乎為了說服我,她一個勁地說,媽媽,這個便宜,可以買。

每次出去逛,她看中什麼東西,合理的我會買。但如果覺得沒必要,我就會說,這個太貴了,媽媽錢不夠。

這些話聽多了,女兒也變得懂事起來:便宜的才可以買,貴的不能要。

我在內心嘆了一口氣,金錢教育,我太失敗了!

我問身邊的寶媽們,大家好像沒多少意識要給孩子做金錢教育。

如果孩子看見這也要買、那也要買,該怎麼辦?大部分父母,可能會做以下的應對。

1、哭窮

「媽媽,我喜歡這個玩具。」

這玩具多貴啊,咱們家沒錢,買不起。

「媽媽,這件衣服好看。」

咱們家太窮了,沒錢買。

我見過一個媽媽,為了讓孩子覺得自家窮,甚至想出了「借錢」的奇招。

孩子學校要買東西,媽媽說家裏沒錢,硬帶着他去跟阿姨「借」了些錢。

孩子雖然變得很懂事,但卻也畏手畏腳,哪怕合理的要求也不敢提。

2、刻意捧高孩子

給孩子買點好吃的,就不忘馬上「捧高」孩子,你看這麼貴的東西,爸爸媽媽沒捨得吃一口,只給你買,你可要懂事一點。

給孩子買件好衣服,也不忘念叨說,爸爸媽媽身上的衣服都是好幾年前的,買的也都是便宜貨,只給你買好的,你可得珍惜啊。

孩子本來還高高興興,但聽到這話,卻只會有罪惡感,覺得自己是踩在爸爸媽媽身上來享受的。

雖然我們的本意是好的,希望孩子懂得賺錢不易,好好珍惜,不要亂花錢。但這些話,卻也可能給孩子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

我在看金錢觀系列的書籍時,發現若孩子形成錯誤的金錢觀,那麼他長大後,可能容易被金錢困擾。

1、捨不得對自己好

《捕捉兒童敏感期》提到:

當孩子得到一件東西太難時,他就會過分注重這件物品,而忘了他本身的含義。

比如孩子想要某個東西,本來他只是想讓自己開心一下。但若不管怎麼努力,他就是得不到。

那麼,他整個注意力,就都只集中在這個物品上,而忘了自己最初的想法是什麼。最後,他就變得只想擁有,擁有才會使他快樂。

金錢也是。孩子若在小時候得到金錢太難,滿足物質需求太難。

那麼長大後,他會特別沒有安全感,只想拼命擁有錢,卻捨不得花錢對自己好一點。

而且,在交朋友、與同事相處時,他還會因過分計較錢而顯得小氣,不被歡迎。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還可能會因利慾心太重而走彎路。

2、不停地買買買

《自卑與超越》提到一個「補償心理」。

就是說,當一個人缺什麼時,為了不讓別人看出來,他就會拼命將這個東西表現出來,以產生補償心理。

比如很多人,明明手上沒多少錢,卻花錢大手大腳,吃穿用度都是名牌,只為有面子、讓別人看得起。

還有些孩子,長大後會控不住消費,就算不需要,但一聽到打折,就忍不住買買買,浪費很多錢。

甚至還有很多孩子,沒錢就把自己抵押,去借,去貸,最後陷入大麻煩中。

這些,都是錯誤的金錢觀帶來的後果。

羅伯特·清崎曾說:

如果父母不教孩子,將來自然會有人來教,那個人可能是奸商,可能是警察,也可能是騙子。

所以,為了孩子將來着想,我們還是自己來教,幫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1、懂得錢的價值

我們與其告訴孩子說「這個太貴了,買不起」「咱們家窮,沒錢」,不如教孩子正確認識金錢,懂得錢的用途和價值。

比如錢只是工具,它可以等價交換我們想要的東西。

這個工具,用好了能讓我們生活更幸福,但用不好,則可能帶來麻煩。

所以,我們需要知道金錢的價值。

《小狗錢錢》一書指出,每個人都需要合理分配自己的收入。

50%用來存儲,以備將來不時之需;30%用來實現自己的夢想,提升生活品質;剩下20%,則是用來生活。

當然,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調整比例。只是,一定要有合理分配的概念,不全部花完,更不透支。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將金錢這把工具用好,不傷害到自己。

2、注重生活的細節教育

《正面管教》提到:

「孩子6歲以後,我們就要有意識讓他自己管理錢財。」

比如每周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讓他自己支配買文具、零食、玩具等。

孩子若沒用完,可以存在他的儲蓄罐里。若提前用完了,那他得學會等待。

即便覺得孩子買的東西不合理,我們也不要插手。因為若沒有這樣的經驗,孩子怎麼會去思考哪些地方是不該花的呢?

如果孩子提前用完了錢,我們也不要解救,而應讓他學會合理控制,或者自己想辦法。

比如急需買筆,但零花錢用完了,他就得跟同學借;或者看中了新玩具,但手裏錢不夠,他就得學會忍耐——

不是所有的東西,你想要,就能馬上得到的。

如果從小有這樣支配金錢的經歷,孩子就能學會,哪些東西該買,哪些東西是浪費錢,什麼時候可以滿足自己,什麼時候要學會忍耐。

生活教育,可比我們哭窮、訴苦效果要好太多。

3、從小培養財商

戈弗雷在《錢不是長在樹上的》一書寫道,孩子在12歲前,就該逐步掌握有關金錢的知識。

比如8歲知道,自己也可以通過勞動來賺錢,有存錢意識;

9歲能做購物計劃,買東西時知道對比價格,做出合理的選擇;

10歲能定期存錢,以備將來不時之需,或者實現某個願望;

11歲能從購物廣告中認清事實,而不是一個勁衝動地想買買買;

12歲能制定較長時間的開支計劃,合理控制收支。

若孩子能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那麼,他在精神上便能富足、人格獨立,將來也才不會被金錢牽着鼻子走,輕易陷入危機中。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布穀媽媽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13/1965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