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研究發現:玻璃瓶的危害是塑料瓶的4倍,誘發更多健康和環境問題

「趕緊把這段訊息轉到家族群讓家人們看看:

美國醫生協會已經找到了白血病癌症高發的原因了,主要是這3點原因:1、塑料杯裝熱飲;2、用膠袋/盒裝熱食;3、塑料容器放進微波爐加熱。

切記:當塑料接觸熱力時,會產生導致52種癌症的化學物質,千萬不要再用塑料盒了!趕緊通知給你身邊的至親好友吧,讓他們免受癌症傷害。」

看着家族群被轉發的這則消息,小劉感覺正在吃得麻辣燙外賣突然就不香了,自己平時孤家寡人一個,也沒有時間做飯,基本都是點的外賣,那自己天天這麼吃,豈不是身上全是癌了嗎……

其實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種各樣的塑料製品,不僅僅是外賣盒,還有膠袋、塑料瓶等等,這些塑料製品真的安全嗎?會不會致癌呢?

一、中國癌症高發,都是因為常用塑料容器裝食物?

塑料碗、塑料盤、塑料水杯、塑料餐盒……在飲食方面,塑料餐具無處不在。

當我們走進超市時,隨手也能看到生鮮食品、食用油、蔬菜、米麵熟食等,基本都是使用塑料包裝。毫無疑問,塑料容器早已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中。

塑料包裝具有阻透性、防紫外線性、耐冷凍性、耐熱性等特點,可以說在食物保存方面,沒有比它更具「性價比」的材料。

它不僅防潮、防氧化、防止食品擠壓變形,還能延長食物保質期,且方便攜帶。

那麼塑料到底安不安全?

曾有報道稱,塑料中的聚氯乙烯(PVC)的增塑劑對人體有害。但後來經試驗發現,對人體有害的證據並不充分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例因日常塑料製品而導致中毒的事故。市場上所有的正規塑料,存在的有害物質都非常低,正常使用不會達到人體中毒劑量。

可以說,只要是正規的合格塑料品,大家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二、研究發現:玻璃瓶的危害是塑料瓶的4倍

在我們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包裝,主要有塑料瓶、玻璃瓶、紙盒以及易拉罐等……在很多人的意識里,認為塑料會污染環境,對人體有害。但經過科學家的評估發現,其實玻璃瓶才是危害最大的

塑料大規模的使用提高了人類生活的便利性,但由於它的化學穩定性太好,在處理塑料包裝時,就會造成大自然的「消化」負擔

當塑料瓶混在土壤中,會使土壤變硬,導致農作物減產;當塑料垃圾混入陸地或水體,有可能被動物誤吞,導致生物死亡;海洋體內殘存的塑料微粒還可能會因食物鏈,最終進入人體。

那如果用玻璃替代塑料呢?科學家發現,玻璃瓶居然比塑料造成的危害大4倍。

首先玻璃的分子更為複雜,需要很大礦物質和化學物質合成,這對生態環境破壞是相當大的。

其次,玻璃原料中的鉛、氟、砷等有害物質會在揮發時被吸入到人體,對呼吸系統造成傷害,另外,玻璃屬於高耗能產業,生產過程中會釋放大量有害氣體,對地球環境造成污染。

所以說,玻璃的危害不是因為丟棄後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而是它的生產需要更多資源,這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三、關於塑料瓶的一些「秘密」

1、塑料瓶底部的數字是什麼意思?

在塑料產品的底部通常有個三角形,中心的數字表示編號,下方會有英文表示塑料材質。不同的材質,應用場景不同,使用安全也有區別。

標有1: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常用於飲料瓶,不耐高溫,保質期較短;

標有2:高密聚乙烯(HDPE),常用於食品藥品包裝,不易清洗,不建議循環使用;

標有3:聚錄乙烯(PVC),常用於玩具、工具等,不耐高溫,遇高溫或油脂易釋放有害物質;

標有4:低密度聚乙烯(PE),常用於保鮮膜、膠袋,不宜裝油脂食物;

標有5:聚丙烯(PP),常用於保鮮盒、塑料盒,較耐高溫,但超過200℃易變形;

標有6:聚苯乙烯(PS),常用於快餐盒、透明包裝盒,避免高溫;

標有7:其他(OTHER),常用於瑜伽墊、行李箱等,不宜接觸食品。

2、塑料容器可以放微波爐加熱或者裝熱水嗎?

前面提到1——7編號表示不同材質,也相應了代表它們的耐熱性。

5號比較耐熱,能耐200℃左右的高溫,可以用微波爐加熱,反覆加熱也不會有問題。

1號、6號及其它塑料的耐熱性就相對較差,最好不要直接加熱,也不要裝入太熱的食物,當然,也不能反覆使用。

3、塑料瓶可以重複使用嗎?

很多家庭會將用完的塑料瓶拿來承載油鹽醬醋等,但這種做法並不推薦。

有明確研究表明,同樣的PET塑料瓶在同一溫度下,增塑劑的稀釋可以在水、油中差異近20倍。另外,醋的PH值非常低,如果用PET裝醋,可能會催化出塑料中的金屬,對人體有害

所以從安全起見,真沒必要去冒這個風險,用塑料飲料瓶再分裝調味料或儲存食物。

正規的塑料材質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錯誤的使用方法,很容易催化其中的塑化劑,塑化劑種類非常多,絕大多數都存在毒性,因此耐熱性較差的塑料製品,最好避免重複使用。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12/196488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