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槓上了要出大事!中歐大戰一觸即發【阿波羅網報道】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周三(13日),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宣佈,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她指控北京利用「龐大的國家補助刻意壓低」電動車價格。

這使得歐洲可能面臨與中國開打貿易戰。因為啟動調查意味,一旦歐盟認定有電動車以不公平的低價販售,可能會對這些商品課徵懲罰性關稅,以保護歐洲車廠。

隔天中共商務部回擊,指控這是歐盟「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為」,並揚言這樣的措施「將對中歐經貿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周五,歐盟堅決表示,其經濟可以挺過中國的任何報復行動。專家相信,中國電動車較歐洲競爭者砍價約20%。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歐盟口中的補貼並非全然指代從2010年到2022年中國政府給予終端消費者的購車補貼,而是主要針對政府或國有單位對於企業端的補貼。

法國財政暨經濟部長勒麥爾(Bruno Le Maire)表示:「之所以做出(啟動調查的)決定,是為了保護歐洲產業的利益,以及歐洲所有私人企業的利益。」

歐洲最大經濟體暨世界最大汽車製造國之一德國,態度則較為保守。因為德國幾家知名大車廠比法國車廠對中國市場曝險更多。

大中華區汽車與工業品業務主管張君毅表示,「只要企業獲得政府補助、稅收減免就是補貼,從國有企業獲得原材料供給、能源供給、低息貸款也會被視為補貼。」

經濟學人智庫(EIU)產業分析師尼西塔·阿加瓦爾(Nish*ta Aggarwal)向BBC中文表示,中國政府通過補貼支持電動汽車行業已超過十年。

中共2022年12月31日終止電動汽車購置補貼政策。期間中共政府不僅直接補貼電動汽車生產商,還減免購置稅,在北京、上海這類對汽車限購、限行的城市,新能源車都成了例外,加大了中國企業投入的熱情。

購置補貼退出後,電動汽車其實還有政策扶持。比如將對電動汽車的稅收減免延長至2023年底,以及在提供停車位、牌照、限行方面提供傾斜政策,再加上預計各地方政府會推出自己的補貼措施。

歐盟委員會評估時間約13個月,如果確認中國電動汽車受到過度補貼,將徵收高於歐盟10%進口汽車標準稅率的關稅。這項調查對象,亦會包括在中國製造的特斯拉、雷諾和寶馬等電動車。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王宗慶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表示,中國出口的電動車,除了價格之外,近年增長的數量讓歐洲國家產生危機感,目前歐洲10架電動車中,就有1架是中國製造,情況會愈來愈嚴重。

他指,中國汽車出口量去年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出口國,今年第一季甚至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汽車出口第一大國。

王宗慶表示,最近歐洲和日本拆解比亞迪兩款電動車,發現零件自製率超過75%,比特斯拉還高,是能壓低售價的原因。對於歐洲議會調查後,對中國開徵超過10%的關稅,他認為影響不大。

這場貿易戰將如何收場?

在全球汽車「出口大戰」的歷史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對日本汽車的阻擊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當時,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銷售火爆,成為日美貿易嚴重失衡的主要原因,最後美國通過設置包括關稅在內的多種壁壘限制日本汽車的發展,最終以日本車企去美國投資設廠而收尾。

這次中歐汽車貿易爭端結果如何,讓我們慢慢看。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16/1954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