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最新證據!美國經濟韌性驚人,打破衰退預言

穩定的招聘和強勁的消費支出提供了最新證據,表明在疫情影響和政府前所未有的政策回應刺激下,美國經濟面對美聯儲40年來最為激進的加息行動展現出驚人的韌性。

實際稅後收入的增長刺激了消費支出,消費支出約佔美國經濟產出的三分之二。圖片來源:BEA OYSTER/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俗話說,經濟擴張不會老衰而死:而是被美聯儲謀殺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美國經濟今年以來的發展速度正逃脫其潛在行兇者的追殺。

穩定的招聘和強勁的消費支出提供了最新證據,表明在疫情影響和政府前所未有的政策回應刺激下,美國經濟面對美聯儲40年來最為激進的加息行動展現出驚人的韌性。

美國勞工部上周五公佈,過去12個月新增31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8月份增加了18.7萬個。隨着美國勞動人口進一步增加,失業率從7月份的3.5%升至3.8%。

以下三個因素可以解釋為什麼美國經濟到目前為止都未像預期的那樣出現衰退。

首先,勞動力不斷增多和物價上漲放緩,提高了美國人今年經通脹調整後的「實際」收入,刺激更多的招聘和支出。

其次,新冠疫情的不尋常性質扭曲了消費模式,導致商品、住房和勞動者數量短缺。這創造了大量被壓抑的需求,這些需求目前對加息的敏感度不高。

第三,美國政府最初向國內經濟注入了大量現金,並將利率維持在最低水平,使企業和消費者能夠鎖定較低的借貸成本。隨後出台的立法,包括《通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和530億美元的《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進一步增加了聯邦支出並刺激了私營部門對製造業的更多投資。

洛杉磯獨立研究和諮詢機構Beacon Economics的創始合伙人Christopher Thornberg說,在這種背景下,應該問美國經濟怎麼會守不住陣腳?

但這些並不意味着美國經濟將永遠保持韌性。美聯儲在7月份將基準的聯邦基金利率上調至22年高位,而且官員們不排除在經濟活動加速的情況下進一步加息的可能性。

新冠疫情時代帶來的緩衝最終會被侵蝕,例如,鎖定了較低借貸成本的公司未來幾年在債務展期時將不得不面臨高利率,而家庭的儲蓄也將逐漸消耗。在兩起備受矚目的銀行倒閉事件引發人們對銀行盈利能力的擔憂之後,各銀行已經開始收縮放貸。銀行的寫字樓貸款可能面臨損失,因為如果僱主繼續採用混合工作模式,這些寫字樓的價值會大幅縮水。

緊俏的勞動力市場

今年,隨着越來越多的移民和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加入勞動力大軍,新冠疫情導致的勞動力短缺狀況有所緩解,經濟也從中受益。

公司正努力留住僱員,提高他們的薪酬。7月份美國僱員實際稅後收入同比增長3.8%,自1月份以來一直保持着同比增長勢頭。

這些增長為強勁的消費支出提供了助力,消費支出約佔美國經濟產出的三分之二。研究機構Renaissance Macro的經濟學家Neil Dutta表示,實際收入是推動美國經濟這輛巴士前進的動力所在。

美聯儲的加息已導致對信貸敏感的活動明顯放緩,包括私募股權和商業地產。但Dutta說,由於收入增長強勁,美國經濟的支柱依然堅挺。

如今勞動力市場的緊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疫情後議價能力的改變。由於在封鎖後難以招到人,企業提高了員工薪資。接受紐約聯儲銀行7月份調查的美國人預計,在接到工作邀請後,接下來四個月獲得的年薪提議約為6.7萬美元。這遠高於上年同期的6萬美元。

與此同時,7月份勞動者辭職比例有所下降,正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這表明勞動力市場的緊俏程度有所緩解。員工常常為獲得更高的薪水而跳槽,因此該指標往往是議價能力的一個標誌。

僱主們表示,考慮到過去兩年為招聘員工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他們不願意讓員工離職。Economic Outlook Group首席全球經濟學家Bernard Baumohl說:「即使我們會出現溫和的經濟衰退,我認為很多僱主也會說,不值得花力氣去裁員。」Baumohl稱,僱主們不想之後被搞得措手不及。

一些公司報告稱,卡車司機和倉庫工人等一度很難招到人的職位,招聘變得容易了。美國卡車運輸巨頭ArcBest的人員流動已經穩定下來。ArcBest行政總裁Judy McReynolds表示,該公司正從破產的競爭對手Yellow那裏招來數以百計的司機和碼頭工人。

McReynolds表示,他不敢說司機短缺問題已經結束,但未來一年情況會比此前明顯改善。

卡車運輸公司ArcBest的行政總裁Judy McReynolds表示,該公司的人員流動已經穩定下來。圖片攝於2022年5月。圖片來源:ARCBEST

McReynolds預計,隨着貨運需求走軟,招聘將放緩。該公司仍在尋求招聘銷售和技術員工以及司機來取代那些即將退休的員工,但不打算像2021年和2022年那樣迅速增加員工,當時該公司增加了數千名新員工。截至2022年12月,ArcBest擁有約1.57萬名員工。

還有一些公司仍面臨用工短缺問題。美國聯合大陸控股有限公司(United Airlines, UAL)計劃今年招聘1.5萬人,該公司人力資源主管Kate Gebo說,其丹佛樞紐的停機坪勤務人員求職者缺口如此之大,為此該公司在關島舉辦了一場招聘會,並將450多名新員工從關島調往科羅拉多州。

滿足被抑制的需求

疫情之後的復甦並不均衡,給不同行業造成了階段性的小規模衰退。一些通常對利率非常敏感的行業今年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拖累經濟增長。2020年和2021年汽車生產曾供不應求,目前正在迎頭趕上,因此對利率上升不是那麼敏感。

房貸利率的不斷上升嚴重影響了住房的可負擔性,使得許多房主對置換望而卻步。但這讓房屋建築商大為受益,因為來自二手房的競爭減少,而且這些房屋建築商利用更強大的資產負債表,以低於市值的按揭(buy-downs)形式提供價格折扣。

「現在仍有買家。他們的選擇少之又少。因此,他們選擇了我們。」高端住宅建築商Toll Brothers(TOL)的行政總裁Douglas Yearley在上個月的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說。

緩衝增厚

2020年和2021年,美國等一些國家的政府向家庭提供了數以萬億美元計的財務援助,由於疫情擾亂了正常的消費模式,這些家庭也在節省開支。與此同時,在當時各國央行紛紛降息背景下,美國人的借貸成本下降。

通常情況下,美聯儲加息會迫使債台高築的消費者和企業控制支出,因為他們的貸款利息負擔將隨之加重。但消費者並未過度舉債;第一季度,家庭償債支出與個人可支配收入之比為9.6%,低於1980年至2020年3月疫情暴發期間的最低水平。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2021年批准的約1萬億美元基建一攬子計劃以及去年簽署的兩項立法繼續撥出聯邦資金,後者會提供數千億美元資金,目的是要推動可再生能源生產和半導體製造。

Suffolk是一家總部位於波士頓、年收入55億美元的建築承包商,該公司董事長兼行政總裁John Fish表示,建築公司正面臨勞動力老齡化、不可預測的移民政策以及聯邦支出及住房短缺導致的需求過熱這三重威脅。

美國股市年內有所上漲,受經濟將軟着陸這一前景提振;軟着陸是指通脹降溫使得經濟增長放緩但不至於陷入衰退。標普500指數在2022年前九個月累計下跌27%,但此後有所回升。該指數今年迄今已上漲超過17%,上周五收盤價比2022年初所創歷史高點低了近6%。

「我們將實現軟着陸,」Fish表示。要牢牢把握全球經濟復甦、聯邦支出增加以及利率最終下降的有利環境,「這些因素將為我們經濟的服務業創造龐大需求」。

避開「恐怖事件連環襲擊」

 

 

房貸利率上升間接讓房屋建築商大為受益,因為來自二手房的競爭減少,並以低於市值的按揭形式提供價格折扣。圖片來源:ANDREW CABALLERO-REYNOLDS/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其他高管則認為,隨着較低收入消費者耗盡儲蓄並面臨借貸成本上升,暴風雨即將來臨。梅西百貨(Macy's, M)第二季度的信用卡拖欠率高於預期。該公司首席財務官Adrian Mitchell表示:「我們認為,由於利率上升以及學生貸款減免政策終止,顧客正在承受壓力。」

經濟學家對前景看法不一。一些人認為,在美聯儲加息的幫助下,隨着疫情造成的一些特殊問題自行化解,通脹目前已基本得到控制。他們預計美聯儲明年將降息,從而能使經濟實現軟着陸。

其他人則擔心,美聯儲要麼已加息過多,要麼將不得不進一步提高利率以抑制需求並降低通脹。限制性貨幣政策可能導致貸款急劇減少以及資產價值下降,從而引發經濟衰退。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經濟學家最近撤銷了對明年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的預測,而巴克萊(Barclays)和花旗(Citi)的預測人士將美國經濟開始出現溫和下滑的時間預測推遲到明年春天。

高盛(Goldman Sachs)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表示,最近的數據對「軟着陸」觀點來說「非常有利」。今年7月,他把未來12個月美國經濟衰退的概率從3月份預測的35%下調至20%;3月份時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的倒閉加劇了人們對出現更廣泛銀行業危機的擔憂。

美國經濟的堅挺引發了關於它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情況背離還能持續多久的疑問。

面對消費者信心疲軟、房地產長期低迷和出口下降等難題,中共領導人正努力刺激國內經濟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依賴於貿易的德國經濟今年料將萎縮,反映出製造業的疲軟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的干擾。

一些經濟學家強調美國經濟的良好表現有運氣因素。PGIM Fixed Income首席全球經濟學家Daleep Singh指出,「除了地區性銀行接二連三倒閉外,我們幾乎沒有經歷」金融市場擾動。自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也沒有爆發過新的地緣政治危機對供應鏈或石油市場造成干擾。

他說:「我們躲過了一大堆麻煩。」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04/1949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