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咸豐皇帝抽查科舉優等生,咸豐:主考官以下全斬

科舉制無疑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從隋朝開始,隋文帝為了吸取天下人才,發明了科舉制。只不過隋朝的科舉制沒有完全應用起來,這時候的隋朝面臨很多問題,同時隋朝也是一個短命王朝,即使是想有所作為,很多事情也來不及做就滅亡了。

到了後來的唐朝時期,在李淵、李世民時期,科舉制還是默默無聞的,到了武周時期,科舉制的作用發揮了出來。武則天是歷史上的一代女皇,可是女子當皇帝,在歷史上肯定是絕無僅有的。武則天在位期間,進行了很多改革。

這時候的武則天註定是名留青史的人物了。武則天在位期間,最重要的就是將科舉應用了起來,從這之後,歷朝歷代都將科舉視為第一重要的事,畢竟這是吸引人才的一種方式。不過科舉能夠讓讀書人走入仕途,可是科舉的難度也是非常大的。

從隋文帝發明科舉開始,這種制度存在了上千年的時間,直到清朝的滅亡,科舉制才消失在了歷史上。不可否認的是,科舉制類似於現如今的高考。古代的時候,剛剛應用的科舉是作弊現象層出不窮的,不過隨着時間的發展,作弊現象消失殆盡。

武周時期的科舉就出現了很多作弊方法,可是後來為了防止作弊,出現了「糊名制」「謄抄法」等等方法。舉個例子來說,「糊名制」的發明增強了科舉的公正性,這樣做可以讓考生完全沒有作弊的空間。顧名思義,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貫等密封起來,這樣做無論是主考官還是其他人,都是無法看到試卷姓名的。

這樣做就能夠避免判斷試卷的考官徇私舞弊。自從科舉制出現以來,每一個朝代對科舉都是非常重視的,到了科舉發展一段時間之後,最終的狀元等都是由皇帝親自面試的,這就是殿試。在這時候要想作假,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沒人能夠知道皇帝會考什麼。

隨着科舉制的不斷完善,作弊的空間是越來越小。歷朝歷代中,每一個朝代對科場舞弊查處極嚴,即使是在剛剛實施科舉的時候,都是如此。假如科舉要是不公平的話,那麼後果可是非常嚴重的,一些讀書人感覺不到公平的話,肯定是會造反的。

清朝時期同樣是非常重視科舉的,由於清朝是滿人建立的,這時候的清朝皇帝就需要籠絡漢人。由此一來科舉更為重要,這時候更加不能出現徇私舞弊,否則清朝的漢人就會發牢騷,不過乾隆帝時期,就出現了文字獄,專門用來對付讀書人的。

晚清時期,出現了一次科舉徇私舞弊案。咸豐八年,文淵閣大學士兼領班大臣柏葰受命主持順天府鄉試。這個時候當地的刑部主事羅鴻繹一直是想要做大官的。這時候的他想到了科舉,不過羅鴻繹的科舉是有另一個辦法的,就是想要藉助他人的力量來幫助自己。

於是羅鴻繹拜訪了同鄉、兵部主事李鶴齡,向其請教場規。李鶴齡肯定是明白李鶴齡的來意。為了得到好處,李鶴齡在試卷中增加了暗語,這種暗語只有李鶴齡和羅鴻繹能夠看懂。羅鴻繹的水平有限,可是到了之後負責考卷查閱的靳祥竟然將羅鴻繹的試卷與優等生的試卷進行了對調。

「差生」羅鴻繹一躍成為「優等生」,以第238名的成績成了舉人,有赴京參加會試的資格。不過明朝嘉靖年間,就出現了磨勘。什麼是磨勘呢?說白了就是複查試卷。這由磨勘官進行,可是磨勘官看到羅鴻繹的試卷後,覺得此人背景不簡單。

於是將試卷給了咸豐帝。拿到卷子後,羅鴻繹的文章果然滿篇錯字,咸豐竟一下子找出300多個。咸豐帝看到試卷之後,肯定是明白這是一場科舉舞弊案。結果咸豐帝將柏葰、羅鴻繹、李鶴齡、浦安等數十人全部抓了起來。這數十人全部被斬首。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秦漢歷史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03/1949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