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見過世面,就是了解這世界。它的樣子,它的成色,它的習性,它的規則……見過真實的生活,你才會知道如何跟這世界好好相處。
真正見過世面的人,都看明白了四件事,活出了一種說不出的高級感。
01
不用自己的尺子衡量別人
在知乎上有人問:有哪些看似聰明,實則很傻的行為?
最高贊的答案只有四個字:好為人師。
在現實中,有太多好為人師的人,他們喜歡用自己的三觀來要求整個世界,喜歡用一種高高在上的語氣評判別人。
大家在討論最近大火的電視劇,他們來一句:看電視劇的,都是閒得發慌;
別人喜歡花錢買自己喜歡,他們說:真是有錢燒得慌;
別人喜歡買課聽課,他們說:交智商稅;
別人在朋友圈發一些對生活的感慨,他們來評論:負能量太多,價值觀不對。
還有更甚者,總是試圖說服別人,改變別人。孟子早就講過:「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這是毛病,得改。
而見過世面的人,從不這麼幹。
什麼叫見過世面?就是不拿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別人,學會尊重,接納不同。
他們明白,自己在很多時候都是無知的,所以從來不隨便指點別人。
他們深知,世界很大,活法很多,誰也沒有義務必須要按照你的那一套標準行事。
理解別人是一種涵養,尊重不同是一種境界。一個真正見過世面的人,從來都不尋求所有東西都一致,「和而不同」,是他們秉持的人生信條。
02
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有個知名記者,經常有機會採訪大佬、領導、明星。有人問:採訪他們時,你會怯場麼?她回答:
我從不怯場,因為我覺得人都是生而平等的,我不會因為一個人是民工或者一個人是總理,我就對他們有不同的態度。作為一個傳媒人,對待他們的好奇心以及態度都應該是平等的,一樣的。
這,是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同樣,是做人的至高境界。
什麼是不卑不亢?
就是在比自己強的人面前不低聲下氣,在比自己差的人面前不傲慢自大。這就是見過世面之後的體面。
見過世面的人,對這世界熟稔於胸,所以行走期間時自有一份從容、篤定,有充足的安全感,能理解這世界的複雜,也有準確的判斷力。他們做事情得心應手,對未來胸有成竹,就算遇到不期而至的意外,也會不急不躁,平和接納,理性處理。
而沒見過多大世面的人,會狹促,會怯懦,會不知所措,會一步步走錯。
一個是在光亮里大步前行,一個是在黑暗裏小心摸索。毫無疑問,他們的人生,是不同的。
03
能享受陽光,也能扛住風雨
關於溥儀,有一個流傳很久的故事。
國學大師王國維是溥儀的老師,溥儀對他非常敬重。王國維對古董頗有研究,有天他邀請溥儀到家中做客,給溥儀展示自己珍藏了半生的古董字畫、金石玉器。
溥儀看了看並沒有多大興趣。而是隨手指了幾個說,「這些東西肯定是假的」。王國維不服,找來了同行幫忙鑑別,結果這幾件古玩真的是贗品。
王國維瞬間感慨,溥儀年紀輕輕卻見識如此之高,實在令人敬佩。溥儀卻說:
說不懂你們那些個鑑別的方法、技術,我就是看你那幾件玩意,和我家裏的那些個不太一樣罷了。
所謂見識,很多時候是從小到大的耳濡目染,見過的世面越多,越有分辨力。
而那些世面和眼界,從來不在表面上,而在骨子裏。
曾看到一張圖片,是二戰日本戰敗以後,溥儀在東京法庭接受審判的照片。照片裡,溥儀雖然坐在被告席上,卻後背直挺衣裝整齊,依舊保持着王者的氣度。
哪怕身為囚徒,依然有自己的風骨。
哪怕生活顛沛流離,他都能用豐富而堅定的內心安頓自己。
你看,真正見過世面的人,能享受最好的,亦能接受最壞的,會講究,也能將就,不管多難,依舊滿懷希望。
04
見天地,而後見自己
人的一生,是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的過程。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女士從小在農村長大,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離家二十里的小鎮。她二十歲就嫁人了,二十五歲時,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媽。
後來生活太難,她選擇出來打工。出來之後,她才知道,原來還有很多女生二十五歲還在讀書,還可以向父母撒嬌,還可以去買可愛的玩偶。她才知道,城市裏面的交通工具有這麼多種,不是所有的地方,靠腳就能走到。
原來生活除了柴米油鹽,還有周末和花園。
不曾見過天地,你何曾知道自己的渺小;不曾見過眾生,你何曾知道生命的多彩。
行萬里路,不是說要去多遠的地方,拍拍照片,發個朋友圈,而是通過看世界,看眾生,從而領悟生活,看到自己。
見了眾生,明白了眾生相,所以寬容;
見了天地,體會了偉大與渺小,所以謙卑;
見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達。
見過世面的人,才知道自己怎麼活最舒服。面對生活,也能時刻保持從容微笑。
眼界,決定你能看到的風景。
一個真正見過世面的人,以夢為馬,以初心為榮,因為經歷而變得從容、通透和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