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移民留學 > 正文

給在美的博士生和博士後同學的幾個建議

2023年8月28日發生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槍殺事件引發廣泛關注,該校應用物理系博士研究生Tailei Qi(齊太磊)槍殺了他的華裔導師Zijie Yan(嚴子傑)。

令人痛心的事件!

(嚴子傑,利用激光束來控制和操縱納米粒子。圖片來源: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Nature雜誌)

2023年8月30日,Nature雜誌新聞版面以「University mourns nanoscientist killed on UNC campus」為題報道了這個事件。

UNC的教職員工和學生都表達了悲痛和震驚,大學校長凱文·古斯基維奇(Kevin Guskiewicz)宣佈了紀念嚴的計劃。

「他是我們校園裏許多人敬愛的同事、導師和朋友,」

「我和我的領導團隊已經會見了他的同事和家人,代表我們的校園表達了我們的哀悼。在這個困難的時刻,請和我一起為他的家人和親人思考和祈禱。」

UNC的槍殺事件,同樣在美國華人圈引發廣泛關注;有關於雙方背景、關係及動機的信息被不斷發出。

根據公開的消息,34歲的博士生齊太磊一路走過來非常艱辛;面臨貧困的原生家庭、遭遇挫折的學業、令人焦慮的人際關係,以及適應新環境等諸多困境。

如果只看學術,齊太磊一直在堅持,在上個月,他在自己的Linkedin發佈了自己新發表論文的消息。

但在齊太磊的推特中,很容易感受到他在處理人際關係中的特點「沉默-爆發」的兩極狀態,他也表達了「感覺自己被冒犯」;同樣能夠看到,齊太磊也在試圖改善這種情況,包括和導師溝通,以及自己設法擴展自己的交際,尋找認識新朋友的機會。

(圖源:齊太磊的linkedin)

嚴子傑(Zijie Yan),2005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曾在紐約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材料工程系讀博士,後在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做博士後研究,在2019年加入教堂山北卡羅來納大學物理科學系。

學術上,嚴教授很順利,已經是副教授,有了自己的實驗室;生活上,嚴教授已有兩個孩子。根據網絡信息,嚴子傑的同事給予其很好的評價。

(悼念嚴子傑的活動。8月30日下午1點02分,北卡大學的鐘樓鳴鐘,以紀念嚴博士。圖源:推特-X)

這麼兩個人,本來是相互成就的關係,卻發生了如此極端的事件。

這起事件讓人第一時間想起1991年11月1日,艾奧瓦大學的物理系博士盧剛槍殺導師、華裔同門及系主任及其他學術委員會(共5人)後自殺的事件。

王宇歌博士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尤其是給在美的博士生和博士後同學的幾個建議。

誠然惡性事件在哪個國家都會發生,美國發生的惡性事件中的當事人也來自各個種族;但我們更需要看看有沒有避免這種悲劇的方法。

很多人找到了這個留學生的Twitter,發現了他很多言論是在控訴他的同學和導師(PI)的。

從這些思考和記錄來看,齊同學遇到了很多中國留學生甚至是中國學生遇到的常見問題,即遇到了和導師(PI)及同學/同事的人際關係危機;而這在學術界並不少見,尤其是在很多中國PI和中國留學生、博士後相處的過程中較常見。

這裏有幾個作為「過來人」的建議,這更適用於美國學術界:

1.在美國博士生和導師是一種師生關係,博士後和導師很多時候是一種僱傭關係。

所以兩種情況又有不同。但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可以判斷導師是否真的進行學術指導和授業。

對於博士生可以多問問之前的同學這個導師的為人,尤其是是否語言虐待學生、提出不合理的工作時間要求、是否關注學生的課業、qualify/candidacy exam和畢業論文、答辯的準備等等。如果導師對學生的這些學業事物不關心,不願意花費時間,說明導師不是在培養學生。

對於博士後,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判斷,但從導師的實驗室文章作者的分配、博士後的找工作情況、和基金的中標情況可以判斷導師是不是支持博士後的獨立科研工作。

導師經費多,意味着他的壓力相對小,對於博士後的工作進展不順利也更為能忍耐。

擇善而從是原則。

這些年我發現學生、博士後從人品好的導師(而不是能發好文章但人品差的導師)那裏獲得了更多的機會。

2.導師(PI),尤其是中國PI壓力非常大。

這包括經費、文章、申請tenure的壓力等,而且越好的學校PI hard money越少,自己的工資都要從自己申請到的經費里出,所以壓力巨大而且直觀。

導師希望自己的學生、博士後的高產、獨立、自覺。但學生和博士後也處在非常掙扎的人生時刻。

我覺得最好的方式和導師坦誠溝通,可以告訴他你的難處,不光是學習、科研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比如剛入學要rotation和上課,可能吃不消;比如qualify時期壓力很大,應該多和導師溝通,並且告訴他們你的具體問題;再比如有的博士後剛有小孩,晚上沒法好好睡覺等。

這些交流可以幫助你的導師理解你的處境,也可以幫助你判斷導師是否站在你的角度思考問題。

學生/博士後和導師不正面交流,但去鬥智,這是一種最差的相處情況。

3.對於導師或者實驗室同學、同事做得讓你不舒服的事情,你可以和當事人直接說,而不要背後告狀。

你可以十分有禮貌地告訴對方這不是什麼大事,但是這件事讓你不舒服,或者妨礙了你。

對於屢教不改的,要詳細記錄,保留當事的郵件、尋找證人,對於重複發生的事件可以用手機錄音。

4.如果和導師、同學、同事相處十分不愉快,影響到了個人的情緒、心理健康,那麼應該利用學校或科研院所的資源。

一般學校和科研院所都有很多資源,比如student health care(校門診),或者有wellness center,這些地方很可能有social worker,他們承擔心理輔導義工的工作,他們也可以給你提供處理相應人際糾紛的資源。一般PhD的學生保險也可以支付therapist(心理醫生),那麼則可以去做心理諮詢或者輔導。

5.要堅決對語言、肢體暴力說不。

要對性騷擾零容忍,同時不要做施害者。對於導師或者同事的人格侮辱性的語言,一定要零容忍。

對於這些行為一定要舉報(這不是告狀,而是伸張正義)。每個學校的機構設置不一樣,但是這些機構的功能都差不多,有的學校叫DEI,有的叫EEO,也有的學校有postdoc union(博士後工會),也會受理這些投訴。這些機構處理的投訴繁多,所以你如果是受害者一定要提供非常確鑿的證據,而不是你的口頭指責。

對於肢體暴力(比如導師向你投擲物品),應該立刻報警,讓當地法庭給予restraining order。

對於性騷擾,不論是來自於同事的,還是來自於導師的,必須堅決說不,並且立刻聯繫學校Title IX Office。對於導師包庇他人的性騷擾情況,導師可以被免職。

同時,切記自己不要成為施暴者,去對別人施加暴力或者騷擾。

6.許多人問如果和導師正面交涉上述問題,遭到報復怎麼辦,這尤其是對於博士後是個嚴肅問題。

博士後的工作、課題、文章署名、更重要的是工資和簽證全是導師決定的。這造成了許多人不願意去和導師正面溝通。

我想說的是,個人的身心健康永遠比其他事情都重要,我見過太多的中國博士後、博士生朋友非常痛苦,但卻不願意正面問題。

在遇人不淑的情況下,走為上策。

對於博士生轉實驗室更容易,因為學校有相當多的資源,有研究生院,有院系,有專門負責學生的系主任和秘書。所以轉實驗室相對容易。

另外,也可以考慮轉學。對於博士後而言,J1或者H1b簽證有十分短暫的grace period,這讓許多人非常憂慮。如果真的要下定決心轉實驗室,可以迅速修改簡歷、聯繫在其他實驗室、學校的同學、在網上查找招聘信息。

最近3年,博士後是十分緊俏的,大量PI都難以招到博後,所以只要有信心最後都會找到下一個實驗室的。

7.買槍完全沒有必要。

很多情況,槍支最後成為了自殘或者殘害家人的武器。許多人買槍後,在情緒失控中,最先傷害的是自己的家人和自己。

編者按:

因為這個事件,這幾天一直很難受。

這是一個不應該發生的悲劇。但既不是第一起,也不會是最後一起。

我也自認為」讀博士期間,是我這一生中最灰暗的時刻。「

但最終堅持了下來,並且在博士畢業後很快獲得國自然基金資助,即開啟了自己事業的一個全新的起點。

由人生低谷、到第一個高光,只隔2年;由此,我知道這段時間的堅持是多麼重要!

為此,我們曾經撰寫了很多博士生/博士後如何走過這段歷程的推文(見下面的職業專欄),希望給處於這段時間的同仁們一些啟發。

非常感謝王宇歌博士的撰文,非常有幫助。

我也特別想說兩點:

1)每個學校都非常注重學生、職工的心理健康,都有心理諮詢師。

即使小學也有,我經常收到兒子學校發來的信,通告心理輔導或者諮詢的聯繫方式。

其實,這並不是說有病才去諮詢,而實際上是討論或者解惑。

不瞞各位,我這個一直自詡心裏非常強大的人,也找過心理諮詢師。現在,ChatGPT成了我的心理諮詢師。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為了找個明白人幫我們分析分析,走出自己的牛角尖。

2)在」沉默-爆發「之間,我們需要更多溝通。

不管是因為語言還是身份,博士生/博士後相對處於弱勢,容易忍辱負重;且一旦最後一根稻草出現,就出現爆發。

所以」沉默-爆發「也是弱勢群體處理與導師/上級關係的典型特點,而在中國學生中尤為突出。

這個特點,PI需要了解,博士生/博士後自己也要了解。

實際上,博士生/博士後並不只是弱勢。當他自己後來做了PI,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PI其實會想方設法留下靠譜的博士生/博士後「。因為這個靠譜的人,是幫助PI完成項目,贏取更多基金的基礎。

所以美國的面試(interview)真的是相互挑選。你如果給自己的定義是」靠譜「,你完全可以挑揀PI;或者更換PI。

所以,開誠佈公地說清楚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贏取PI的支持;甚至你可以開誠佈公地提出加薪的要求,只是因為你靠譜。

參考文獻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2724-0

聲明:

本文為觀點文,因為討論和拋磚引玉用。

Hanson臨床科研團隊,在美國的七位生物醫學科學家主持並任獨立理事。通過大數據分析,分享生物醫學前沿、探索對臨床科研的啟發;通過文獻計量分析,把握技術新進展、解析生物醫學發展趨勢;交流SCI論文撰寫、課題設計規範。

作者簡介:王宇歌博士,一直在美國從事病毒研究及新藥研發;微博:子陵在聽歌。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Hanson臨床科研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01/1948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