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昌原市一個傍山的社區,流行着這樣一個傳聞:
大媽A女士家的房門背後,有一個深不可測的洞穴,不知道通向何處,也不知道隱藏着什麼秘密…
(昌原市)
它就在A大媽家背後,A大媽只需打開房屋後門,洞口便赫然在眼前,
(A大媽家的後門)
狹窄的洞口只能容納一個人彎腰進入…
(狹小的洞口)
陰暗的通道仿佛通向另一個未知的世界…
(洞穴內部)
更詭異的是,A大媽一家人挨着洞住了幾十年,竟然也不知道這洞的來歷,以及裏面究竟有些啥…
(A大媽在洞口的門邊)
不過,在記者採訪到A大媽之後,事情似乎也沒那麼複雜了。
原來,早在1966年的時候,A大媽的丈夫A老先生四處物色地皮,想蓋一棟私房,當時還年輕的老爺子溜達到這片山區以後,意外發現了這個狹小的洞穴。
(A老先生)
A先生鑽進洞去簡單探尋一番後,竟然當即決定把房子建在洞口!
A先生這麼做的理由非常簡單粗暴:
因為洞穴既能通風又能保暖,房子建在洞口一定是冬暖夏涼,簡直不要太舒服…
(洞口附近的小溪)
於是乎,A先生說干就干,很快就找來工人,用了很短的時間,貼着洞口蓋起了自家的房子。
(房子和洞口外連接的架子)
就這樣,在那個對私房規劃還不太嚴格的年代,A先生一拍腦袋,把家建在了緊挨洞穴的地方,還特意開了一道門通向洞口。
(通向洞口的門)
沒想到房子建好以後,竟然真的像A先生預料的那樣,在調節氣溫方面收到了奇效。
A家體會到了「洞穴屋」的好處,夏天的時候,無論外面溫度有多高,A大媽房子家裏永遠在20度左右,非常涼爽。
甚至打開房門進到洞穴里,還能感受16度左右的涼風。
(從左至右的溫度:室外,屋內,洞穴)
於是乎,從房子建好以後至今,A大媽家裏就沒有用過空調。
洞穴在夏天的時候,甚至被A大媽用來冰鎮西瓜,存放飲料和泡菜,部分替代冰箱的功能…
(A大媽的洞藏西瓜)
(洞藏飲料)
(洞裏醃製泡菜)
時間一長,街坊鄰居們也知曉了這個好處,一到夏天,大家都喜歡聚集到A大媽的屋裏納涼。
(鄰居在A大媽家納涼)
不過,天長日久,周遭的人也不免對洞穴好奇起來,想弄清楚裏面到底有什麼,通向哪裏?
(看不到頭的洞穴)
每當這時候,A大媽和兒子也是一臉無奈。
A大媽說,幾十年來,她都沒敢往裏走得太遠,因為害怕。
大媽的兒子則實誠地表示:
「父親以前從不讓我往洞裏走得太深,認為去洞穴深處會遇到危險…」
(A大媽的兒子)
事實也正如A大媽兒子的描述,往洞穴里走一段距離後,會遇到一條溪流,
(洞裏的溪流)
到了溪流的盡頭,會看到一個被水淹沒的地道,一個年代久遠的金屬樓梯直通到地道的底部,
(水下的地道)
至於地道下面是什麼,A家人也不得而知了。
這樣看來,洞穴下面還有另外一個神秘的洞穴?!
(古老的樓梯通向洞穴地道)
雖說A家的人住了幾十年,早已沒有了探秘洞穴的熱情。
但聞訊過來採訪的人還是很積極,誓要刨根問底,搞清楚洞穴的底細。
於是乎,採訪記者特意去找了昌原市政規劃局的人。
(市政規劃局工作人員)
萬萬沒想到的是,規劃局的人打開舊地圖,驚訝地發現老地圖上根本沒有標註這個洞穴。
也就是說,在記者披露A大媽一家的房子之前,政府甚至不知道這個神秘洞穴的存在…
(寫滿漢字的老地圖)
吃驚之餘,規劃局決定派出技術人員,去A大媽家裏一探究竟,就此機會給洞穴登個記,備個案。
技術人員來到A大媽家,進入洞內一通勘探分析後,最終查出了真相。
(規劃局技術人員)
技術人員勘探分析後確定,這是一個富含銅礦的洞穴,而且是日本殖民朝鮮半島時期遺留下來的,只是不清楚日本人當年究竟開採到了什麼程度。
(技術人員採集礦物樣本)
歷經數十年,總算是弄清楚了自家後面神秘洞穴的來歷。
不過對於A大媽來說,知道真相後,生活也沒有任何變化,畢竟政府暫時沒有重啟這座日據時代銅礦的想法。
A大媽會繼續在這棟房子裏住下去,繼續享受天然洞穴帶來的福利。
畢竟,當下的幸福才是最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