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王維洛:被誇大的海河流域的水庫大壩工程

作者:

按照1966年11月制定的《海河流域防洪規劃(草稿)》,海河流域(155座)大中型水庫大壩在防洪體系中起「王牌」作用,在上游源頭控制住洪水。1984年海河流域水庫總庫容達264.13億立米,已經超過海河流域多年平均總徑流量。北京門頭溝位於永定河山峽段,山峽段河長108.7公里,一共建有六座水庫,分別是:官廳、下馬嶺、下葦甸、模式口和珠窩、落坡嶺水庫,平均每20公里就建有一座水庫!但是這六座水庫大壩工程並沒有能夠阻止2023年門頭溝洪災慘劇的發生。在2023年7月底8月初京津冀暴雨洪水過程中,截至8月3日海河流域投入抗洪運用的水庫庫容僅為總庫容的十分之一。但是海河流域的水庫大壩工程在防洪中的「王牌」作用,都在黨媒、官媒中都得到「正能量」的充分體現。

圖1:2023年7月31日海河流域黃壁莊水庫在「攔蓄洪水」。圖片中的黃壁莊水庫正在大規模放水泄洪,這樣能有助於下游防洪嗎?圖片來源:如圖所示

一.海河流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最早建造水庫大壩的地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毛澤東就派水利代表團去蘇聯取經。據說是取回了真經,就是建水庫大壩,即可以防洪,又可以抗旱,還可以發電。在汛期可以把洪水攔蓄在水庫中,到乾旱期把水庫里的水放出來灌溉,同時也可以發電。這些都來自斯大林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斯大林是這樣教導中共的:「這是不是說,例如,自然規律發生作用的結果、即自然力發生作用的結果是根本無法避免的,自然力的破壞作用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時候都是以不受人們影響的、不可抗拒的力量而出現的呢?不,不是這個意思。在天文、地質及其他某些類似的過程中,人們即使認識了它們的發展規律,也確實無力影響它們。把這些過程除外,在其他許多場合,人們決不是無能為力的,就是說,人們是能夠影響自然界過程的。在一切這樣的場合,人們如果認識了自然規律,考慮到它們,依靠它們,善於應用和利用它們,便能限制它們發生作用的範圍,把自然界的破壞力引導到另一方向,使自然界的破壞力轉而有利於社會。[1]」核心意思就是人定勝天。

於是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決定,向蘇聯老大哥學習,大量建造水庫大壩工程,既能防洪,又能抗旱,還能發電。最早的試驗區域就選在海河流域,第一個水庫大壩工程就是永定河上的官廳水庫大壩,開始建設的時間是1951年10月。現在官廳水庫的總庫容為41.6億立方米,其中調洪庫容29.9億立方米。1958年1月21日北京十三陵水庫開始建設。當年5月25日毛澤東率領在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至中央中央候補委員數百人到十三陵水庫工地勞動,動靜非常大,影響也十分大。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大壩工程開建,1960年建成。後經幾次完善和擴建。現在密雲水庫的總庫容為43.75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18.52億立方米。

圖2:1953年6月14日,《北京日報》4版關於官廳水庫防洪效益的報道,圖片來源:《北京日報》晁星

在大躍進年代,海河流域的水庫大壩建設進入了瘋狂的時期。以保定市徐水縣為例,境內有瀑河、漕河、萍河三條河流流過。據說河流作惡多端,雨季河水暴漲,洪水泛濫;旱季河水斷流,土地龜裂。在徐水縣委領導下,全民大搞水利建設。入冬以來,用三個月的時間,修建山區中、小型水庫17座,葡萄串、滿天星式的平原水庫173座,全縣實現了水利化,馬上就要進入共產主義了。毛澤東聽到這個消息,1958年8月4日坐專列到徐水縣視察。中間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還是叫人民公社好。」為此人民日報發表了《徐水人民公社八大優越性》長文[2]。於是人民公社在中華大地上蜂擁而出,給中華大地,也給徐水縣帶來巨大災難。

圖3:在大躍進年代建造的保定市徐水縣瀑水水庫,圖片來源:網絡截屏

圖4:參加瀑水水庫建設的農民,圖片來源:網絡截屏

再以邢台市的東川口水庫大壩工程為例,這是中蘇專家於1959年1月13日用一炮(192噸炸藥)炸出來的大壩[3]。

當年河北省作家堯山壁專門為東川口水庫大壩工程寫下一首詩:

一炮能造千米垻,一炮能移千丈山。

一手提起七里河,霎時掛到高山尖。

當年霸王力拔山,召集我們把山搬。

要讓五帝觀新景,南天門上劃采船。

大紅旗下呈英豪,端起水庫當水瓢。

不怕老天不下雨,哪方乾旱哪方澆。

1963年海河發生大洪水,8月2日晚東川口水庫大壩潰壩,大壩下的黃店村被洪水淹沒,四、五百村民罹難。洪災過後,東川口水庫大壩重建。​

2016年7月20日凌晨東川口水庫大壩發生溢流,淹了下游兩個村莊,截止7月23日9點,邢台洪災已造成死亡25人,失蹤13人。至於東川口水庫的溢流對這場洪災要承擔多大責任,中共當局未予解釋。

根據水電部海河水利委員會袁志良、曾尤翔1984年發表的《海河流域部分大型水庫效益初步分析》[4]一文,建國35年來,海河流域山區共修建水庫1835座,總庫容達264.13億立米,其中大型水庫29座,庫容221.65億立米,中型水庫97座,庫容29.76億立米,小型水庫(一)、(二)型1709座,庫容12.72億立米。這些水庫已控制了各河系山區面積的85%,控制山區多年平均逕流量近60%。到1984年海河流域已經建有水庫1835座,總庫容量264.13億立方米,而海河流域多年平均總徑流量為264億立方米,水庫總庫容為常年平均徑流量的100%以上。著名水資源專家克拉克認為,一條河流的開發程度應在5%以下,最大不能超過15%,否則整個河流生態系統將被破壞[5]。開發程度越高,生態系統被破壞得越厲害。至1984年海河流域河流的開發程度已經達到並超過100%!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17/1941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