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白丁:輸在起跑線上——中國父母的選擇

作者: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當下中國父母的口頭禪,也是套在孩子們頭上的緊箍咒。與此伴生的,是各種校內校外的補習產業和吸乾家庭積蓄的學區房概念。但是跑道通向哪裏?快跑的目的是什麼?對這類問題,大概沒有多少父母考慮過,更不要說知道答案了。

看過體育比賽的人都知道一個道理,用賽短跑的速度賽長跑,註定失敗;反之亦然。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明確的終點,再高超的競技技術都無法保證在比賽中勝出。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教育,受教育的目的就相當於競賽中的終點。

傳統的路已經被堵死

中國在傳統上注重教育,受教育的目的也很簡單明確,那就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宦仕紳階層。這條路在今天已經行不通了。雖然中國的官民比例達到歷史和世界的高點,但是官員的職位早已經被特定階層把持,他們的後代毋須進場就已經早早站在終點線上獲取了官位。而那些想通過考試出人頭地的人,無疑都是這個特定階層之外的平民子弟,因此對於他們,想通過類似於傳統的教育進入仕途的打算不過是一廂情願。

仕途的路已經被封死,那麼留給平民子弟的機會還有什麼?歐美的教育理念和歐美家庭的教育選擇也許能為中國的父母和孩子提供一些啟發和幫助。

歐美教育的啟迪

在歐美和大多數自由開放的國家,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幫助孩子發掘和釋放潛在的特質,通過家庭和社會教育體系的共同努力,使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既具備通識、又具有不同於他人的特長和技能。這樣培育出來的畢業生,是能夠合作兼容和互補互助的社會成員;整個社會也因為他們的加入而變得多姿多彩,充滿活力。

與這樣的教育理念相匹配的是家庭的教育選擇。大多數情況下,父母鼓勵孩子基於興趣和自身優勢選擇課程和學業方向,而以收入前景作為主要考慮因素的家庭並不是社會主流。在孩子們眼中,教育是自己參與下的選擇,因而他們也就把接受教育看作是生活樂趣的一部分。

中國學校近年來盛行一種學生自創的「儀式」,就是在考試結束後撕掉課本以發泄平日被壓抑的對學習的厭惡之情。如果歐美孩子們看到這種棄書盛況,一定會錯愕不已。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同齡人如此痛恨書本痛恨學習,就像中國的孩子們無法理解為什麼對於國外的孩子們來說,學習並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充滿樂趣。

什麼是

在中國,被「起跑線」繃緊的孩子們還沒來得及培養出興趣,就已經身不由己地被迫接受父母為他們選定的、他們將厭惡和痛恨的學業。而父母為孩子選擇學業的標準幾乎千篇一律都是:今後能帶來好職業、高收入和穩定生活。但是好像沒有人願意花幾分鐘時間進一步思考:什麼職業是好職業?什麼樣的收入水平算是高收入?在缺乏三大基本社會保障(全民醫療保健、平等教育、穩定的養老機制)和法律保障的中國社會,即便有了好職業和高收入,就一定能保證有一個穩定的生活嗎?

無論衡量「好職業」的標準是什麼,目前的現實是,中國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不但與「好職業」無緣,而且至少半數的畢業生在畢業一年之內甚至都無法找到與所學專業匹配的工作。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中國快遞業和送餐業欣喜自豪地宣告:持有大學畢業文憑的員工比例逐年上升。

由於缺少工作崗位,許許多多的受過大學教育的平民子弟不得不從事另一項工作:為政府提供有償輿論導向(也就是充當俗稱的「五毛」)。和快遞送餐相比,這份工作在卑微之上還透着無恥。沒有哪個父母會自豪地向親友炫耀:看看我們家孩子多有出息,是拿了大學文憑的五毛。

大多數中國父母對子女的終極期待就是有一個「高收入」。直到今天,無數家庭仍然把頭埋在沙里而不願面對這個現實:中國年輕人是全球「啃老」比例最高的,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懷揣大學畢業證書的「啃老」族。那些幸運地找到工作遠離父母的年輕人,也由於微薄的收入難以承受高昂的生活成本,不得不選擇合租甚至混居以縮減開支。他們的住所大多遠離工作地點,因此,他們每天必須像潮汐般在工作地點和居住地之間數小時地飄蕩。幾年前,曾出現過一段假託外媒來形容中國年輕人的文字:

「中國的…年輕人…本可以吟誦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但現在,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成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樣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種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

那是幾年之前的情形。現在的年輕人比那時更加悲慘,他們連「物質的、世故的」生活都快得不到了,更不要說過上「穩定的生活」。

中國父母之錯

那麼,中國的父母們錯在哪裏?

他們錯在誤以為所有人都必須向着同一個目標奔跑,錯在把儘快到達終點當作人生要務。當所有的人都爭搶同一個目標,他們必定會為了利己而相互傾軋,人和人之間就沒有了溫情。而為了儘快到達終點,他就會無暇顧及、無心欣賞旅途當中的美景。經過這般傾軋和倉皇,即使第一個到達終點,除了滿足地長出一口氣,他的人生資產表上仍是一片空白。

中國的父母們還錯在誤以為把錯事做兩遍就能把事情做對。那些信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中國父母,他們自己大多是自認「輸在起跑線上」的失落的一代人。他們因此更加堅信:如果自己的孩子在自己沒能成功的道路上加倍努力,就能結出完全不同的果實。但是他們至今沒能明白:他們自己的「輸」,不是因為自己不努力,而是因為在這條別人為他們設計的「保證不讓你們贏」的路上,他們跑得過於努力。

中國的父母們更是錯在把當前中國的教育當作是唯一合理的教育。與上面提到的歐美教育理念相反,中國教育的目的是把所有的人都打造成同一個模樣。這樣做的唯一好處是方便了國家,使它便於使用、倉儲和管理如同標準化零件一般的人力資源。而這樣做的壞處,則落到每一個個體普通人的頭上,所有人的同一性決定了個體的價值僅在於充數(例如,最常被引用的「14億人的中國市場」),因而每一個個體都隨時可能被按需替換甚、拋棄甚至犧牲。

中國的父母們擠破腦袋把孩子送進好學區、自信滿滿地以為把孩子放到了起跑線上的有利位置的那一刻,他們的孩子就已經輸定了。

他們的孩子,將來也會用同樣的邏輯來為他們自己的子女指點人生。

結束語

最近,一位在中國執教多年的西方人在離開中國後,這樣評價中國的教育:那是一部冰冷的機器,它用課業和考試騙走了孩子們的童年。孩子們從幼年開始就被它用抽象的說教餵養,因而漸漸失去了人性中的美好、善良和溫柔。它的最終產品是沒有情感和道德的、完美無瑕的人類廢品。

令人擔憂的是,這就是中國教育的現狀和未來一個時期的走向。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02/1935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