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泉州最長的古石橋,歷經800年滄桑,被稱為古代橋樑中的傑作

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安海鎮和南安水頭鎮之間的安平橋,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是古代橋樑建築的傑作,1961年被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歷時14年告成,明清兩代均有修繕。安平橋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橋長約5里,俗稱「五里橋」。

安平橋是中國現存古代最長,也是世界現存古代最長的梁式石橋。

安平橋全長2070米,橋面寬3米多,共有361個橋墩。橋墩用花崗岩條石橫直交錯疊砌而成,有長方形、單邊船形、雙邊船形三種。單邊船形一端成尖狀,另一端為方形,設於較緩的港道地方;雙邊船形墩,兩端成尖狀,便於排水,設在水流較急而較寬的主要港道。橋面石板一塊重5噸左右,最大的一塊重25噸。

因為橋太長,建橋時在整座橋面上分築水心亭、樓亭、中亭、雨亭、宮亭等五座,中亭規模最大,面寬10米,周圍立有歷代修橋碑記16座。亭前佇立2尊護橋將軍雕像,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藝術品。

雨亭橋面兩側有石護欄,欄柱頭雕刻獅子、蟾蜍等形象。橋兩側的水中築有4座對稱的方形石塔,還有1座圓塔。橋頭有五層六角仿木磚塔一座。

據傳說和記載,建橋用的巨石多從金門島開採海運而來。建橋者趁着潮落,把一塊塊石頭砌起橋礅;趕着漲潮又利用海水的浮力,將石板托起,依次鋪架橋面。

中國著名的橋樑專家茅以升,在上世紀50年代視察泉州洛陽橋和安平橋後,寫道:「凡是到過福建的人,都會感到『閩中橋樑甲天下』之說,確非過譽」。

1961年3月,安平橋被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當地政府撥巨款重修巳傾圯塌斷的橋墩橋板,修復三座橋亭、橋塔和橋欄。掘除橋兩側淤積,恢復了水映長橋美景。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旅行密碼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22/1930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