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看見它心就涼了一半!空調刺客:月薪過萬,交不起電費

—空調刺客:月薪過萬,交不起電費

持續的高溫天氣,讓「消暑」成為人們生活中避不開的關鍵詞。很多人感慨「這條命都是空調給的」,但比起空調本身,每月飆升的電費更讓租房的年輕人感受到陣陣涼意。

7月10日,世界氣象組織報告稱,全世界度過了有氣溫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周。

此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佈了測量數據,在短短4天內,全球平均氣溫已經3次創下新高,分別為7月3日的17.01℃、7月4日的17.18℃和7月6日的17.23℃。今年6月8日,該機構就宣佈全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並指出它「可能會在某些地區創造新的溫度紀錄」。

在中國,今年5月底以來共發生了4次區域性高溫過程,全國共有301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極端事件標準,其中,雲南巧家(44.4℃)和元謀(43℃)、北京湯河口(41.8℃)、河北廊坊(41.6℃)等110個氣象站的日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了歷史極值。

中央氣象台預計,7月中旬,江南、華南等地多35℃以上高溫天氣,高溫日數一般有7—9天,其中,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部分地區可達38—40℃。

唯一能和氣溫相比的,大概就是火熱的空調市場了。

不僅一向靠嘴硬度過夏天的歐洲人開始紛紛購入空調,即使是在空調安裝率較高的國內,空調銷量規模也呈翻倍增長,尤其是一些著名的「火爐地區」,諸如四川上周的空調銷量規模同比提升180.22%,重慶銷量規模提升了100.49%。

隨着各地紛紛入夏,「出租房裏裝的是五級能效空調」的話題上了熱搜,一位浙江網友發視頻吐槽自己租的房子裏裝的是最耗能的五級能效空調,引起了南北網友的共鳴。有人調侃稱這種空調才最省電,因為「一看見它心就涼了一半」。

調侃的背後,無數心酸。(圖/微博視頻截圖)

在這個出了空調房就覺得地球要爆炸的夏天,當消費者還在各種高科技空調里挑挑揀揀時,租房人卻早已悄悄掌握了降暑核心科技——高耗能空調。

「全國的高耗能空調,全被房東買走了」

在一間間出租屋裏遷徙,本是外鄉打工人的常態。

在見慣了房東各種糟糕裝修後,似乎只有那台永遠不會缺席的高能效空調,能讓人在流動的生活中找到一種不變的秩序感。這其中,五級能效空調更是憑藉着「每晚一碗豬腳飯的能效」,實現「讓人光是看幾眼就涼了」的製冷效果。

然而,「威名遠揚」的五級能效空調,在整個空調市場上其實處於邊緣地位。

(圖/微博截圖)

早在2009年,受家電下鄉、節能惠民、以舊換新等政策的影響,格力、美的、海爾等主流空調廠商陸續宣佈,全面停止四、五級高能效空調的生產。以志高、奧克斯、格蘭仕為代表的二線品牌廠家更是在2009年高調宣佈,要以二級的能效、五級的價格,全面淘汰三、四、五級能效空調。

這意味着今天市面上的五級能效空調,要麼是來自多年前的滯銷庫存,要麼就是連二線品牌都算不上的雜牌機。換句話說,現在想在正規平台買到五級能效空調,還挺不容易的。

既然是已經是在淘汰邊緣徘徊的空調,房東為什麼還要「眾里尋他千百度」,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價格。

(圖/淘寶截圖)

普通人的租房選擇里,除了千篇一律的長租公寓外,就是房東直租了,而但大部分由房東直租的房源,裝修基本走的是毛坯風,在家用電器的配置上更是主打一個「能開機」就行。

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一台一級能效的節能空調,其價格基本在3000元以上。相比之下,由於五級能效空調的能效比較低,所以它們使用的壓縮機、風扇、換熱器等部件都不需要太高的性能和質量,因此製造成本也相對較低,往往只需要數百元就能拿下一台五級能效的空調。

由於關注空調能效等級的打工人越來越多,為了不影響出租,甚至滋生出了「幫房東給五級能效空調換皮」的配套服務。如果出租屋的品牌新空調開起來像拖拉機,不用懷疑,你肯定碰上「整容空調」了。

在舊貨市場,只需要幾十塊錢,就可以買一張新國標的低能效能效標識以及品牌標籤,針對年久泛黃的空調,還能提供打磨、拋光、封膜等一條龍翻新服務。

(圖/圖蟲創意)

光鮮亮麗的外殼、苟延殘喘的內核,在一台五級能效的空調上,打工人讀懂了生活的隱喻。

五級能效空調,

誰給評的?

在中國,空調的能效等級是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佈的《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進行劃分。

第一版在1989年提出,至今已經過6次修改。目前除了通信電源和機房等特殊場合,大部分場景的空調能效標準參考的是2019年頒佈,並於2020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GB21455-2019。這一套標準統一了變頻和定頻空調長期各行其是的能源消耗計算體系。

定頻空調使用能效比(EER)作為劃分標準,能效比是指空調在額定工況下製冷量與輸入功率之比,單位為W/W。能效比越高,說明空調越節能,達到同樣的製冷效果所需要消耗的電能更少。按照能效比,定頻空調劃分為3個級別。

變頻空調能效等級劃分依據的是製冷季節能源消耗效率(SEER),指的是製冷季節期間,空調器進行製冷運行時,從室內除去的熱量總和與消耗電量的總和之比。為5個級別。這也是為什麼在這次熱搜下面,有人會誤解五級能效的空調肯定是殘次舊空調。

變頻空調能效貼。(圖/小紅書)

按照新國標,空調不再以定頻和變頻區分,而是分為熱泵型空調和單冷式空調,簡單來說,一個既可以製冷也可以取暖,一個只能製冷。

其中,熱泵型空調的能效等級劃分,改為依據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即空調在製冷季節和制熱季節期間,從室內空氣中除去的熱量與送入室內的熱量的總和與同期間內消耗的電量總和之比。單冷式空調則延續使用SEER作為劃分標準。

同時,兩種類型的空調都劃分為5個等級,其中一級能效標準為全新制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二級和三級標準分別對應舊版中的變頻一級和二級,四級則對應目前市場上的部分變頻三級和定頻一級;五級對應目前市場上部分定頻二級產品,也是新標準的准入級,曾經的定頻三級被淘汰。

(圖/圖蟲創意)

雖然也曾有消息稱,到2022年1月,五級能效體系將重新變為三級能效體系,四五級能效的空調將被徹底淘汰,但該政策並未落地。

至少目前來看,五級能效空調的銷售仍然是符合國家標準的。

你的空調電費,

為什麼那麼貴?

貪圖五級能效空調的售價便宜還可以理解,但不嫌麻煩、換皮也要堅持在出租屋掛上五級能效空調,房東的算盤可沒有這麼簡單。

大部分家庭使用的空調,其額定製冷量都小於4500W,按照新國標,熱泵型空調一級和五級的能效差為1.7,單冷式則為2.1。如果不是長期使用的話,一級能效空調和五級能效空調的能效比並沒有大到讓人無法接受。

(圖/圖蟲創意)

假設出租屋的空調均符合新國標的五級能效體系,那麼以1匹(0.75kW)的空調為例,一個10平方米的房間,安裝一台1匹的一級能效的空調,一個小時的用電量,大約是2500W製冷量,除以5.8的SEER,大約是430W的用電功率;一台1匹的五級能效的空調,其一小時用電功率則為675W。如果每天使用8小時,一個月使用30天,一台單冷式空調的一級和五級產品,每月消耗的電量也僅僅相差58.8度電。

在居民用電上,雖然不同地區的具體價格略有區別,但整體上實行的是三級階梯電價。以這次爭議的源頭浙江省為例,第一檔為年用電不超過2760千瓦時的用戶,電費為0.538元/度;第二檔為年用電量在2761至4800千瓦時的用戶,電費為0.588/度;第三檔是4801度以上用戶,電費比第一級多0.3元,即每度0.838元。即使按照最高檔位,平均到每個月,一個月的差價也就是50元左右。

當然,以上都只是理想狀態,在現實的出租房中,不僅存在着大量不符合新國標的高能效雜牌乃至無牌空調,連電費也不是按國標,而是按「房東標」。

在國內租房市場,房東代繳電費幾乎是默認的規矩。租過房的人都知道,別說5毛錢一度的電費,能交上8毛錢一度的電費,那都得夸房東一句「你人還怪好的嘞」。

(圖/《風的新生活》)

1.5元一度,甚至2元一度的電費價格,在租房市場已是常態。既然可以私自定價,五級能效空調對房東來說不僅能省錢,甚至還能賺錢。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長租客想自己掏錢換低能效空調房東都不願意,在房東眼裏,牆上掛着的哪裏還是空調,簡直是每天爆金幣的礦機。

這一現象在夏季炎熱且漫長、外來人口多的南方一線城市更為常見,如果你在廣州、深圳的城中村地區租過房,大概能體會到一年裏有大半時間需要開空調,以及每月電費幾乎和半個月房租差不多的窘境。

就在今年5月18日,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還專門因為高電價亂象發佈了「關於貫徹執行《廣州市供用電條例》規範電費收費行為的提醒告知書」,要求有關經營者、出租屋業主及轉租人等電費收費主體立即開展自查自糾,於今年6月30日前全面糾正自身存在的不規範收費行為,否則將依法查處,對性質惡劣的予以公開曝光。

(圖/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官網)

不過,對於目前的租房模式而言,規範電費最多只能起到一個勸阻作用。房東要麼視而不見,要麼在調整電價後以「損耗費」「公攤費」之類的名目將差價收回來,更有房東直言,降電費沒問題,不過突然覺得房租該漲一漲了。

五級能效空調反映的,其實是房屋租賃市場的不成熟,給房東留出了尋租空間。例如廣州隔壁的香港,就將水電費從房租中獨立出來,能源由租客自己開通,賬單也會定期寄送到對應地址,中間不經過房東。

不過,在越來越炎熱的氣候之下,年輕人大概也只能心甘情願接受「空調刺客」的綁架,將電費交給房東,把涼爽留給自己。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新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19/1929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