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跟錢有仇?為什麼來中國旅行的外國人越來越少了

—知乎:為什麼感覺來中國旅行的外國人越來越少了

CDT編者按:有知乎網友發起提問「為什麼感覺來中國旅行的外國人越來越少了?」數位網友給出了個人的觀察。

大觀:說一個別人沒提過的。

作為中國旅遊景點中知名度最高、可能沒有之一的目的地,故宮博物院的門票近年來已改成全部網上預約,這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但你知道,沒有中國身份證或者微信的外國人,購票是通過什麼途徑嗎?

答案是:給故宮發郵件

各國知名的博物館我也去過十來個,拋開個別小眾的私人展館不說,在國家級標杆博物館中,故宮是我知道的唯一一個,在2023年的今天,外國人既不能現場購票也不能直接在網頁上買票的。

補充:最弔詭的是,幾年前故宮是有網頁版購票平台的,現在反而開起了歷史倒車,以至於我國最具標誌性的公共旅遊景點,唯一的購票渠道是一家私營企業的app。

至於說外國人為什麼不能下個微信購票的:

第一,故宮官網上微信購票通道僅在中文版網頁可看到,英文版只會告訴你發郵件。

第二,微信小程序本身也只有中文版。第三,微信在2023年7月才剛剛開通外國信用卡支付。最後,且不說微信買票對外國人是否方便。作為屬於全體國民的文化遺產,本國人也只能用微信買票,難道是件挺值得驕傲的事情?補充2:發現有些朋友還是沒看明白,我不反對門票預約,我反對的是故宮取消掉原本運轉良好的「微信+網頁」雙軌通道,改成本國人微信、外國人郵件的單軌通道。至於說郵件預約是不是國際慣例,我只能說我去過的景點裏,有一些私人運營的城堡、美術館確實是需要郵件的,但在主要國家的國家級博物館裏,恕我孤陋寡聞,故宮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例。

BeanBBang:最近正好看到一個韓國的旅遊博主來北京旅遊,堪稱西天取經!北京最近40度的天兒,經歷的這一切看的都讓人火大。那具體是怎麼回事兒呢?

No mad Shaun是一個正在世界旅行、坐擁25.5萬粉絲的韓國博主。因為之前在北京留學過4、5年,所以就迫不及待的回來看看老朋友們。

視頻里他提到了最近在兩國之間的厭惡情緒。他也承認,這種厭惡情緒實際上就是流量密碼。但他不喜歡這樣,他覺得旅行的意義就是讓你親自去體驗那些好與不好。經常出國旅行的人,應該是對這些感同身受。

然後,出了機場,就開始碰上態度不好的司機。他隨手就上了一輛車,跟師傅說要去望京,他發現師傅好像生氣了。我猜是因為首都機場離望京太近,距離短賺太少,覺得拉到去望京的活兒很晦氣。

只要你從北京首都機場打車,目的地是去東北5環附近的人應該都體會過這種司機。你辛苦飛了半天,好不容易等到一輛出租車。上了車說去望京的時候,司機恨不得給你打一頓。我就是有一次回國去東垻,結果被出租司機罵了一路。真的是毫不誇張的罵了一路,後來我扔給他50當小費,笑臉兒跟我說再見,真TMD。

過了打車這一關,接下來是住宿難。小哥兒本來在國外的網站上訂好了酒店,滿懷欣喜的去入住,結果,眾所周知,不是所有的酒店都有接待外賓的資格。這個問題老生常談了,不過可能因為這三年不接待外賓的酒店更多了,所以問題變得更加突出。

視頻里他說外國人可以住四星及以上的酒店,但他覺得作為年輕人來講太貴了。

7天住不了,只好再去找找其他的住處。一路打車,發現沒人接他,一直打不到車。因為咱們這兒都是用叫車軟件預約,所以他根本在路上打不到車。

最後實在打不到車,只好一路走到自己的住宿地。因為找不到路,在路邊兒上還碰上北京大媽,大媽說手機壞了,讓他幫忙看看。修好了以後,是北京大媽帶着他一路走過去找到了那個酒店。

最後,在標記了有窗實際上沒窗的酒店辦理完入住。去附近的冷麵館兒吃飯。想不到去的是三X冷麵,菜單上看起來也是一點兒英文都沒有。但博主因為懂中文,所以這個困難點他pass了。

以上就是一位擁有豐富的世界旅行經驗的外國年輕人,入境中國北京的全過程。僅僅是找酒店和打車,就讓這種年輕博主都蛻了層皮。更別說還有很多不懂中文的外國人,從到達那一刻開始,後面兒就是各種挑戰。

其實除了入住和打車,後面兒的問題還有一大堆。比如北京的不少景點,只接受手機預約。如果外國人沒有中國手機號,那也就無法預約參觀。至於什麼IG、FB之類的APP用不了,那都是老問題了。

綜上所述,這還是我們中國的首都北京。對於外國遊客都有諸多的問題,就別提其他城市了。

PS:視頻中的韓國小哥兒沒有任何情緒,內容也都是從現實出發,基本上沒看見偏見。

雲中帆:坐標荷蘭,最近剛好邀請了一個國外的好朋友跟我一起去中國旅行,做了很多攻略後才發現,外國人去中國真的麻煩很多。

1.辦簽證。且不說簽證費要將近200歐元的簽證費,還得請假親自去海牙中國大使館遞交紙質簽證材料。簽證申請表上的問題事無巨細。填完整個過程加準備材料什麼的感覺要1個多小時才能弄好。這一點,對於去大多數國家都免簽的人來說,已經很勸退了。

2.機票貴。飛中國的航班和去其他熱門旅遊國家的航班來說很少,飛行時間又長。同樣的時間段,荷蘭往返泰國只要500歐。但是去中國至少800歐(4月份的時候查的9月份的機票)。

3.住酒店不方便。也是因為這次做攻略以後才知道,原來不是所有酒店都能接待外國人的。如下圖,很多看起來很美的民宿都不支持接待外國人,想不通為什麼。除此之外,外國人來國內24小時內要做一個住宿登記。小地方沒有APP的話親自去派出所,如果是住我家,我要拿着房產證帶着外國友人去登記。設身處地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我來荷蘭旅遊,有的酒店不接待我,訂酒店我還得特別留意,然後住朋友家,還要浪費半天時間專門預約派出所,跑過去預約。是不是特別麻煩。

4.坐高鐵已經跟前幾年相比進步許多了(不用非得去線下窗口買票取票),但是只能買四次票,這之後要拿護照去線下窗口激活護照(我看有的攻略又說第一次坐火車就要激活護照)。在歐洲坐火車從來都是買了電子票直接坐就好了,這一點看上去還是挺麻煩的。

5.沒有大陸身份證有的地方無法線上購買汽車票。我查了一下用攜程購買大巴票的時候,如果是公立汽車站的售票,就只接受大陸身份證。但是在歐洲,不管做什麼大巴車,網上購票都很方便任何人都可以購買。

6.網絡限制,這個就不展開說了。

7.SMS卡的辦理還沒做詳細攻略,但是好像也挺麻煩的,沒有SMS卡,就不能開通支付寶,支付就很麻煩,共享單車沒法用。但是現在了解的是,很多機場都沒有辦理櫃枱,要拿着護照跑到專門的營業廳去辦理(根據一些攻略反饋,不是所有營業廳都可以辦理)。歐美東南也旅行的時候,一般都是下了飛機直接就有櫃枱買SMS卡,對比一下,真的很麻煩。

8.和第7點有些相關。大部分地方不支持國際通用的VISA/MASTERCARD支付方式。

總之我在做攻略的時候頭都大了。在想要不是因為我,我這朋友估計一輩子不會去中國。就算去了,如果沒有我,他怎麼去搞定這一大堆事情。我幫他申請簽證,查攻略這些,搞得自己焦慮症都快犯了。

知乎用戶:就問一下有幾個中國人能做到拿着一個老年機出去旅遊一周的。

外國人來中國就是這種情況啊,推特,臉書,任何他們在用的社交軟件都用不了,你讓他們用微信玩搖一搖嗎?

除非是資深旅遊愛好者,不然來中國幹嘛,旅遊體驗又不好。

匿名用戶:因為極其不方便

1.首先我國要求籤證在國際上差不多是對等互換,中國人去外國有多麻煩其他國家的人來中國也會同樣麻煩。外國人來亞洲更喜歡去東南亞和日韓不需要去大使館簽證,拿着護照就能去玩幾個月,南亞物美價廉也可以體驗亞洲文化。

2.在國內眾所周知的原因,境外的主流Apps在國內幾乎全部被封禁,老外來中國想與家人朋友在whatsapp發個信息和在IG上曬個照片也做不到,更不要指望一般老外遊客為來中國弄科學上網人家根本不懂2333~

3.支付無現金和無卡化,只能說我國的支付二維碼系統真是走在國際前列,外國的銀行卡和支付系統在中國統統沒用,但老外還停留在刷卡和現金階段。外國人使用微信和支付寶等國內的apps首先需要國內的電話號碼而外國人想辦中國電話號碼不是什麼地方都能辦的,而且國內的銀行卡對老外也是極其難以辦理,可以綁定的外國銀行也非常有限。另外雖然中國法定現金不能拒收但是很多商店會找各種理由拒收現金2333~

4.很多酒店不接受外國人,只有涉外資格的酒店才能安排外國人入住,大城市還好說,在小城市找有涉外資格的酒店入住真是難入登天,難不成去睡大街嗎?2333~

以上任何一條都能打消外國人來中國旅遊的念頭,畢竟人家是去花錢的,去哪花錢不是花錢?旅遊何必找罪受。

La Luna:

多新鮮呀,連地鐵站牌都一度要改成漢語拼音了,買張地鐵票還讓我輸身份證號我也是開了眼。你覺得這環境對外國人友好嗎?

更別提支付系統封閉得一塌糊塗。我回國用微信支付,無論是轉賬還是收紅包都必須綁定中國的銀行卡和手機號,我這段時間只能用家裏人發給我的親屬卡,一個月五千上限,還不夠塞牙縫的。好在各種國際連鎖店和酒店可以刷外卡。支付寶倒是可以刷Visa,就是得交3%的手續費。

你一個來旅遊倆星期的外國人還要花時間搞這些亂七八糟的支付手續,花錢都花不痛快,誰想來找罪受?地球那麼大,他們去個所有花錢都能直接刷信用卡的地方不開心嗎?

防槓,在世界其他很多地方是可以刷銀聯的。

有時候我就納悶,是不是跟錢有仇?為什麼他們不想賺全世界遊客的錢?

非常能理解外國人不想來旅遊的心情。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知乎 CDT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05/1923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