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們想談一個話題,就是都想當人上人的畸形社會。
其實,這個話題我已經想了好幾年了。為什麼會想這樣一個話題呢,是來自於一種對生活的感觸,就是:為什麼我們沒錢的時候活不好,有錢了也活不好?
大家都知道,在過去改革開放這三四十年的時間裏,我們創造了很多的財富,中國社會也由一個很貧困的社會進入一個相對來說富裕一點的社會。但是我不知道你們想過一個問題沒有:這個社會確實財富比原來多了,按道理來說人們應該生活得更好、更幸福。但在現實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有時不是幸福在增加,而是焦慮和煩惱在增加了。
前幾天我們討論過996這個問題。按道理說,科學技術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人們理應生活得更輕鬆一點,更自由一點。但是我們能看到的是什麼呢?能看到的是,在我們的社會當中,就是哪怕是那些屬於精英階層的人,可能現在要有一個正常的家庭生活和正常的個人生活都非常困難。問題還不僅僅在這,而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他們好像還覺得心甘情願,還覺得很自豪。自豪什麼呢?我還能有996的機會,你連996的機會都沒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996,好像意味着是一種成功的標誌。
各位不要小看由此有關的這樣一種思維,這種思維,就是一心一意的想成為人上人、把成為人上人當作自己成功標誌的思維。可以說,這是我們社會當中很多問題的一種病根。
剛才我看到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講到:中國人奴性的本源是什麼?就是都想成為人上人,從而放棄了自由和尊嚴。老實說,剛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還很難馬上把奴性和想成為人上人這兩個東西聯繫起來,後來想想,確實不是沒有道理的。這個我們後面再說。
我們還是接着說人上人這樣一種思維和價值觀。
大約十幾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中產階層,不僅僅是一種位置,也是一個家園》。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一般都要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幾十年,但是怎麼生活呢?首先得有一個讓你能夠心安理得的家園,你呆在這個地方是舒服的。
這個家園是什麼呢,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種狀態,我能夠爭取到這樣一種狀態,在這樣一種狀態當中,我生活中那些需求、那些目標,能夠得到基本的滿足,我的一些最基本的想法能夠得到實現。這樣的一種狀態,其實就是一種生活的家園。
當然,為了得到這樣的家園,能夠得到這樣的狀態,你需要去努力,甚至需要去競爭。因為在這個現實的世界上,資源是稀缺的,你不競爭可能就得不到。但是我們應當知道,這個競爭實際上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標。
在那篇文章中,我尤其講到,生活不是一種體育比賽。在體育比賽當中,一個最基本的目標,你得戰勝別人。所以體育比賽往往要設一二三等獎,獎越高,名額越少,競爭越激烈。而且在體育比賽當中,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需要以別人的挫折感,甚至是很多人的挫折感,來襯托成功者的成功,尤其是襯托冠軍的成功。
但是我們知道,體育比賽是遊戲的一種,它的真正的意義不僅僅是在於這些參與者本身的成功與否,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比賽來娛樂觀看這個比賽的人。或者換句話來說,體育比賽的實質是由運動員、由參與者的成功與失敗所交織的這樣的一種過程來娛樂觀看這個過程的觀眾。而得到這種娛樂的人,可能遠遠要超過體育比賽的參與者。
但是社會生活不是這樣的。對於社會生活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參與者,而且我們參與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娛樂別人、娛樂觀看者,而是說生活本身就是目的,我們要通過對生活的參與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實現自己的目標。假如說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理解,一個好的社會,一個比較正常的社會,應該讓大多數人有一種成就感,至少有一種最基本的滿足感。
但是在我們這個社會當中,好像這個行不通,在我們的社會當中,人們往往把體育當中那樣的原則搬到生活里來,你得戰勝別人,你得超過別人,你得比別人強,也就是說,這種滿足感或是成功的標準不是客觀的,而是相對的,他只要比別人強。我比所有人都強,我一定要比所有人都強,這就是好的。
所以你可以看到,我們的廣告,尤其是房地產廣告,就發現都是這樣的詞兒,什麼帝景、王府、豪宅、尊貴、至尊等等,都是這樣的。衡量小孩成功往往按照高考來衡量,好像只要你考不上北大清華,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失敗。所以考上最好的大學、掙到最多的錢、住到最好的房子裏、開上最好的汽車,然後受到社會的高度羨慕和尊重,就成了人們努力追求的目標。
但是我不知道這時候你們意識到沒有,這樣一來,實際上就把無數的人逼上了一種成功的死胡同,或是煩惱的不歸路。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十幾億人口,你要真正想成為人上人,這個概率有多大?所以人一走到這條路上來,就相當於進入了一個賭場,在進行一場豪賭,成功的概率是很小的,但是你要為這樣一個很小的概率不懈奮鬥,這就是無數人焦慮的來源。
為什麼人們都很難免走上這樣的一條路呢?我覺得這裏有兩個原因。
第一,就是缺少一種內在的價值。就是說,什麼東西是有價值的,我不是從和別人的比較當中,而是說我自己就認定說這個東西是適合我的,對我來說是有價值的,我能爭取這樣一種狀態,就是很好的,就是我的成功。
記得有一次,好像是在北歐,在火車上碰到一個北歐的小伙子,我們問他,你今年人生有什麼目標嗎?他很輕鬆很高興地說,我今年的目標就是想攢一個去度假的錢。你看他就是把這樣一個東西,當做一個價值,當作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我能實現它,我就很高興。但是我們很多人不是。我們不是為了達到一個具體的什麼東西,而是說我在通過這個東西能夠使我成為人上人。
第二個因素,為什麼強調人上人呢,和我們這個社會當中比較講究整體、群體,講究人際關係有直接關係。也就是說,人們對自己的很多判斷,實際上是來自於別人的評價,特別是和他關係比較密切的人的評價,而不是說他自己就有一個標準。所以我想,這個社會人們往往都把成為人上人當做自己的目標,是和這樣兩個因素有直接關係的。
當然,這個原因要羅列下去,還會有,比如過去乃至現在仍然存在的資源的稀缺性導致的競爭的加劇等,但是,不管客觀原因是什麼,這個現象的發生與存在,都與我們的內心世界有着直接的關係。
接着的問題是,既然這麼大的努力已經做了,這麼大的代價也已經付了,他就能夠容忍更多的代價和犧牲。所以為什麼有的人到最後,連最基本的尊嚴他都不要了呢?因為在這樣的一場豪賭當中,特別是他已經付出了很大的成本和代價的時候,他已經把繼續付出的,比如說尊嚴、自由等這樣的成本看淡了。相反,他可能會覺得,我以前都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那如果現在我顧忌尊嚴、自由這些東西,不繼續賭下去,那原來那麼多的成本不是白付了嗎?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就可以理解剛才那篇文章說的問題,說我們這個奴性是怎麼來的,實際上就是把成為人上人作為一個至高無上的目標,奴性都是為了實現這樣一個最高目標可以付出的代價。大家可以想想是不是有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