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打出三張牌轉移焦點!名家專欄:中共劍拔弩張旨在掩蓋經濟困境

—名家專欄:中共劍拔弩張旨在掩蓋經濟困境

2022年8月4日,中國軍用直升機飛過福建省平潭島,這是中國大陸離台灣最近的地點之一。(Hector Retamal/ AFP)

中共黨魁習近平及其掌握的國家機器深諳如何利用中國普通老百姓的仇外心理,以此轉移廣大民眾日益增長的不滿情緒。在中國文化里,3是一個使用頻率頗高的數字,而北京當局經常在其地緣政治鬥爭中打出三張外交牌,將重點放在長期的外部競爭對手身上,以轉移基層群眾對經濟困境的注意力。

本文先簡單研究一下這三張牌,然後找出中共及其黨媒最近一直在拼命混淆和掩飾的根本經濟問題。

三張外交政策牌

中共一向認為,對以下三個周邊國家的關注,是吸引中國民眾注意力的不二法門,且屢試不爽,而今年則尤甚,為執政當局擋住了巨大的內政壓力。

印度牌

中共首任黨魁毛澤東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制定了所謂的「五指政策」,認為西藏是中共的手掌,而「五個手指」就是錫金、藏南、不丹、尼泊爾和拉達克,中共的責任就是「解放」這些地區。這個政策目標所指,就是另一個區域大國印度。

1962年爆發了中印邊境戰爭,而習近平時代兩國更多次爆發軍事衝突,而這些都是圍繞着將中共與印度控制區隔開的軍事化實際控制線(Line of Actual Control,簡稱LAC)上的爭議領土展開的。

這些區域包括印度東北部的七個姐妹邦(阿魯納恰爾邦、阿薩姆邦、梅加拉亞邦、曼尼普爾邦、米佐拉姆邦、那加蘭邦和特里普拉邦)、錫金、西里古里走廊、北方邦以及西部的查謨和克什米爾邦、希馬勒邦等。中共軍隊在LAC沿線造成兩國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是中共經常轉移公眾注意力的慣用伎倆。

2008年7月10日,在印度和中國之間古老的納圖拉(Nathu La)邊境口岸的中國一側,一名中國士兵正在對一名印度士兵打手勢。(Diptendu Dutta/AFP via Getty Images)

日本牌

中共對日本的敵意則更加深入人心,摻雜着複雜的歷史情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悍然侵略中國,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暴行,對此不乏歷史記載,「歷史資料匯編」亦總結了其中的八個典型案例。中國人對那個時代的記憶,被倖存者和中共當局保留了下來,而他們在認為適當的時候會充分利用這個反日情緒。

試舉一例。在日本廣島主辦的七國集團峰會剛剛結束後,5月21日中共喉舌《人民日報》即發文稱:「日本作為一個軍國主義者曾經發動過侵略戰爭的國家,(在呼籲關注『中國威脅』之前)應該謹言慎行。」而在中國國內,報導中共海軍正在實施的心理戰和環島戰的新聞鋪天蓋地。

中共軍隊定期派遣海軍艦隊繞行日本,如2021年10月21日、2022年7月1日和2023年5月15日等,對日本施壓。最近,作為中共國務委員、國防部長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七名成員之一的李尚福將軍,在新加坡會見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時發表了令外界震驚的公開聲明。正如《日經亞洲》(Nikkea Asia)報導的那樣,在提到「釣魚島(日本稱為尖閣群島)問題」時,李尚福明確表示,釣魚島自古以來屬於中國領土,關於這些島嶼的領土爭端事實上並沒有得到解決。毫無疑問,這個言論讓大多數日本人感到驚訝,並且指出:「釣魚島問題不是中日關係的全部。」

任何針對日本的譴責都會引起許多中國普通民眾的共鳴,中共經常打這張牌來轉移公眾對國內諸多問題的注意力。

台灣牌

在中美關係中,中共最常用的伎倆也許就是打台灣牌。作為台灣海峽兩岸力量佔據優勢的一方,中共的所有階層,包括外交官、軍隊將領、黨媒和習近平本人,經常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表示憤怒、生氣和威脅,中共認為這實際上是美國對台灣爭取獨立的支持。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6月4日《中國新時代外交》雜誌上刊登一個響亮的標題:在台灣問題上,「華盛頓絕不應越過北京的紅線。」

中共經常派遣艦隊與在台灣周邊國際水域的美國和其它軍事力量展開對抗,也是其國內宣傳轉移公眾注意力的最好武器。6月3日發生了中美海上「驅趕」事件,一艘中國導彈驅逐艦違反國際規則,在非常近的距離內越過了美國導彈驅逐艦的艦頭。只要能夠分散公眾注意力,台灣就是北京威懾各方的最終王牌。

除此之外,北京還擅打組合牌。2021年7月,總部位於首都華盛頓的美國智庫安全政策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簡稱CSP)報導稱:「中共威脅說,如果日本支持美國保護台灣不受中國入侵,中國將『持續核爆日本』。」這就是中共採取的組合牌。這也是中共慣用的恫嚇伎倆。

中共在隱瞞什麼?

1949年,中共通過武裝力量竊取了全國政權;數十年來,這個極權統治出現了越來越大的裂縫。儘管中共各級政權不斷努力隱瞞和誤報金融、經濟及其它數據和信息以誤導外界相信中國經濟的真實狀況,然而這些裂痕還是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出現。

2022年10月24日,在中國南部廣東省佛山市的一條商業街上,建築工人正在路上行走。(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共當局在實施疫情期間的全國強制性封控措施後,突然終止其標誌性的、對經濟殺傷力極大的「疫情清零」政策,其大肆宣揚的經濟反彈在2023年第一季度迅速消退。因此,中共當局採取了通過降低銀行存款利率的方式為經濟注入活力。今年上半年已經有兩次降息行動。

路透社4月24日報導,(中共)銀行存款的利率被降低了大約10個基點。所給出的理由通常是不透明的:「由於利潤率處於歷史低位,『銀行別無選擇,只能適當降低存款利率,因為政府繼續推動融資成本穩步降低以幫助實體經濟。』」

路透社報導,第二輪降息是在6月8日啟動的:「國家支持的銀行將活期存款利率降低5個基點,三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低15個基點。」人們期望希望這些削減「可以緩解利潤率的壓力,降低貸款成本」。然而具體效果如何,時間才能給出最好的答案。

4月份,降息的明確原因是「企業正在努力應對債務風險、結構性困境和全球經濟放緩」,而6月份降息的原因則轉變為「努力應對出口下滑、住房市場低迷和高失業率」。然而,6月份的報告可能已經泄露了中共天機,因為據一位金融專家預測,「存款準備金率將很快下調50個基點,以支持地方政府債券的發行。」

巨大危機的先兆就是地方政府的龐大債務,因為中國的大部分經濟增長都隱藏在債務長城的後面。

根據路透社3月份的報導,中國有「大量的地方政府債務,總計超過9萬億美元,而且還在增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vehicles,簡稱LGFVs)僅在今年就有價值7900億美元的在岸債券即將到期。LGFV無力償還這些債務,推動了降息,因為迫在眉睫的接連違約,這些連鎖反應對整個中國銀行業構成了巨大的危險。全世界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中國的經濟增長嚴重依賴於由LGFV資助的房地產開發。

結語

最近,北京對周邊國家劍拔弩張,導致四處樹敵,背後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轉移中國民眾對國內日益嚴重的經濟困境的注意力。除了地方政府幾乎面臨破產之虞外,中國經濟還有其它的明顯裂痕正在顯現,至少包括以下情況:

CNN6月7日消息,中國5月份的出口比去年同比下降了7.5%。

據諮詢服務機構Pro Farmer6月7日報告,中國的進口連續第三個月下降,下降了4.5%。

據權威機構Trading Economics6月8日的數據,5月份中國的貿易順差同比下降17%。

據金融博客零對沖(Zero Hedge)6月3日消息,「(中國)房地產活動繼續下降,房價增長低,收益率開始再次下降,進口下降,反映出需求停滯。」

因此,當中共喉舌《人民日報》6月8日報導美國正在「危及亞太和平」時,理性的中國觀察家或許能推斷,中共的國內經濟問題遠比想像中要嚴峻得多。

作者簡介:

斯圖‧克沃爾克(Stu Cvrk),在美國海軍服役30年,擔任過各種現役和預備役職務,在中東和西太平洋等地區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退役前是一名上尉。他畢業於位於馬利蘭州的美國海軍學院(U.S. Naval Academy),接受了古典的自由主義教育,具有海洋學家和系統分析員的教育和經驗,這些為他此後的政治評論打下了重要基礎。

原文:Beijing’s Saber-Rattling Masks China’s Big Problem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622/1917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