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學費大漲,大學的危機才剛剛開始

2023年參加高考人數達到1291萬,再一次創造歷史新高。

我們必須承認,大學生再也不是天之驕子的代稱,甚至碩士、博士也開始泛濫,寬進寬出的高等教育早已從精英符號淪落為一種庸常。

目前,上海、吉林、四川等多省高校紛紛確認大學新生學費上調消息。

上海公辦高校本專科平均學費標準由5420元/生·學年,調整至7215元/生·學年,調幅約33%,每生每學年學費平均多支出約1795元。

今年1月,四川省發改委發佈《關於召開四川省調整公辦高校學費標準聽證會的公告(第2次)》,將文科類和理工類學費同步上調1100元,分別達到4800元/年和5200元/年,醫學類則上調至5800元/年。

3月17日,吉林省發改委通知,對該省公辦普通高校本科學費實施結構性調整,人文科學上調至4600元/年,社科上調至4800元/年,理科、農學、體育上調至5000元/年,工科上調至5400元/年。

除此之外,近年來廣東、天津、浙江、江蘇、河南、遼寧、浙江等多個省份已經宣佈上調高校學費價格。

中國高校辦學經費來源以財政撥款為主,2023年高等教育支出類預算1025.6億元,比2022年減少39.6億。與此同時,高校預算開支則大幅增加,清華大學預算410.93億元,其次浙江大學309.01億元,然後上海交通大學265.16億、北京大學222.47億。

對於一校之長來說,科研、教學和管理都不是難事,最難的是如何擴大財源,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

學費上漲只是大學的眼前危機,長遠來看還有一個更大隱患,就是新出生人口斷崖式下跌。現在每年參加高考的有1200多萬人,可是去年新出生人口956萬,預計今年會低於800萬,也就是說十八年後將有大量學校招不到學生,到時候怎麼辦?

未雨綢繆早當先,除了漲學費,大學還需要對自身長遠發展作出合理規劃。

一是目前不宜盲目擴大辦學規模。

現在不缺大樓,不缺教室,缺的是大師,缺的是辦學質量,特別是新出生人口下降後,如何逐步實現高等教育資源集約化,關係到學校的生死存亡。

二是適當減少對留學人員的經濟補助,

這個問題不能多講細講。

三是加大吸引社會公益基金辦學力度,

扶貧不如扶教育,李嘉誠會掙錢也會花錢,有必要引導有錢人向李嘉誠學習,把賺到的錢花到正道上去。

四是對貧困學生予以扶助,

像對待留學生那樣扶助家庭確實困難學生,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大學學業。

教育是一種投資,既需要個人和家庭投資,也需要國家和社會投資,這樣才能得到豐厚的回饋。

學費只是投資的一小部分,希望能有更多資源為教育服務,為未來服務,真正把教育辦好,培養出更多心智健全的正常人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晚情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616/1914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