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畢業生1158萬,今年的大學生,太難了

 

 

今年的大學生,太難了,95後、00後是童年最幸福的一代,他們曾是溫室中的花朵,不知疾苦為何物,但如今凜冬將至,而夏天的騎士仍未做好準備。

統計局剛發佈消息,今年4月份,16-24歲青年失業率達到20.4%,為歷史新高,超過了疫情期間的最高值。在整體就業形勢好轉的情況下,青年失業率卻逆勢上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卓賢計算,2022年全年,青年失業率平均值是整體失業率的3.15倍,2023年一季度是3.75倍,差距越來越大。其中,中國大學生失業率是青年整體失業率的1.4倍,是青年失業人口的主體,失業率在28%左右,已超過韓國。

今年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很多,有結構性問題,也有短期因素。短期因素是此前積壓的未就業的畢業生在今年集中釋放,人才供給迅速提升,但企業招聘需求提升有限,從而造成嚴重的供需失衡。

未就業的畢業生,既包括去年秋招未能成功簽約的,也包括二戰三戰失利被迫進入就業市場的,兩波人湊到一起,讓競爭空前激烈。

智聯招聘的大數據顯示,2023屆畢業生選擇慢就業的繼續增加,達到了18.9%,慢就業的原因還是考研或考編。

細分看,女生就業比男生難,文科生就業比理科生難。2023屆男生獲得offer的比例比女生高13.1%,其中碩博的差距達到21.2%,學歷越高,男生優勢越大。調查還顯示,工學畢業生獲得offer的比例比經管類高6.8%,比語言類高13.1%,比人文學科高15.6%,理工科的就業情況仍好於文科。

女生就業難的原因很多,一是女生學文科的較多,而文科如今很難就業。二是經濟大環境越差,企業越會控制成本,女生的生育就會被納入考量,性別歧視就會加劇。

中國青年高學歷人口中,女生遠超男生(本科女生比男生多16%,碩士女生比男生高7.2%),社會培養了這麼多女大學生,讓她們具備了現代化的平等觀念,卻又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無法做到真正的性別平等,這種理想與現實的落差無疑會促使女性運動激進化,近年來女權主義的興盛有着深刻的時代背景。

歷史上,學生失業一向會帶來不穩定因素,失業學生向來是動盪和變革的主要群體,政府顯然是意識到了這點,因此今年出台了不少穩就業的政策,甚至都開始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進行擴招。

今年公務員省考就大幅擴招,擴招幅度達到17%,其中27個省份擴招,甘肅擴招更是達到80%,還有三個省份在50%以上,在體制內減員增效的大背景下還能擴招,表明政府為了緩解就業壓力下了血本。

雖然公務員擴招不能直接解決就業問題,但是每擴招一個就能穩住五個想要考公的人,整體作用不容忽視。

但靠體制內就業,遠不足以解決問題,今年畢業生達到了1158萬,未來這個數字只會更高,前些年擴招的結果正逐步顯現,而體制內能提供的崗位極為有限,黃奇帆說民營企業提供了80%以上的就業。

反過來想,就是體制內能提供的崗位至多不會超過12%(拋去失業人群和自由職業者),同時80年代國企擴招的案例也表明,用體制內吸納就業,終究是杯水車薪,甚至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要想解決就業問題,最終還要靠民營企業。這就引出了就業環境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很多民營企業出現了減少投資、減少招聘的情況。減少招聘的根本原因是信心不足。

2021年以來的監管,讓互聯網、教培、金融、房地產行業受到影響,不少企業開始呈現守成心態,不再尋求擴招。2021年互聯網大廠曾出現搶人大戰,但2022年,美團校招人數從1萬縮減到5000,百度,騰訊不再披露具體招聘計劃。前程無憂的一個調查,顯示100多家各行業頭部企業,60%的企業縮減了校招人數。

具體到上海,疫情前,服務業解決了超過六成的就業,從事服務業的上海高校畢業生佔比接近九成,但2022年1-11月,全上海教育類服務業企業營收同比下降52.9%,文化娛樂類下降22.4%,房地產下降9.3%。

參考智聯招聘數據,互聯網、房地產、教培曾為2021年應屆生提供了56%的崗位,但到2022年三季度,三大行業只能提供26%的崗位。教培行業的就業景氣指數更是從2021年一季度的19.49下降到2022年三季度的0.71,崗位減少了20倍。

另外兩個震盪較大的行業是媒體和晶片,2013年後市場化媒體開始衰落,而此前又培養了太多傳媒專業的學生,導致現在100個求職者爭奪六七個崗位,傳媒學院的就業率普遍不高,有的可能僅在50%左右。

而晶片行業因為此前的過度投資,在2022年集中暴雷,相關企業招聘需求急劇下降,2022年秋招晶片相關專業學生人手5-8個offer,現在平均只有1-2個。

通過這些數據表明,民營企業減少投資,減少招聘是影響就業的重要原因,這與很多大學生的認知相反,民營企業恰恰是中國就業的基本盤,是大多數人的衣食父母,企業家與工人共生遠大於對立。

很多大學生認為民營企業都是剝削,民營經濟終會消亡,這不符合事實,大多數大學生終要進入民營企業工作,偏激的言論除了砸掉自己的飯碗沒有任何好處。

對於大學生就業,此前我比較強調改革教育體系,現在我認為改善就業觀才是最關鍵的。

大學生與沒有大學學歷的青年不同,他們存在嚴重的主觀性失業的情況,寧肯在家啃老備戰考公也不願就業,甚至有人甘願成為全職兒女,光明正大的讓父母添一副碗筷。

很多大學生,大三大四就知埋頭備考,不去實習,秋招春招不參加,只知在圖書館裏背書,這種策略無異於賭博。

如果二戰三戰還沒考上,既沒考上編制,也喪失了應屆生身份,更沒有實習經驗,將會陷入長期失業的情況。在家躺着只會越躺越廢。

我從不少地方了解到,即使是廣州,上海等民營經濟極為發達的地區,大學生也熱衷進國企,阿里騰訊等大廠都排在一般的國企後面,很多小老闆也不希望子女繼承父業,更希望他們考個編制,這種守成心態正在蔓延,長久以往將嚴重削弱中國的經濟活力。

很多大學生乃至父母都對體制內工作存在幻想,認為進去就可以躺平,實際上很多公務員非常忙,尤其是防疫期間,加班是常態,而且公務員規定外的收入大幅下降,遠不如從前,很多人都自嘲是在做奉獻,很多大學生進入體制內發現與自己預期的不一致,反而會陷入更大的失落。

就業觀的改善對當代大學生十分重要,大學生需要意識到沒有絕對的鐵飯碗,更不可能躺平,與其做夢、憎恨企業家,不如鑽研好一門營生或學問,踏踏實實積累人脈,多思考,多謀劃,這麼做,永遠都不吃虧。

鑑於現在的形勢,我很難給大學生具體的建議,但兼聽則明,換位思考,打破信息繭房總是沒錯的。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修明經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519/1903843.html